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查看: 1468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系讨论】“和君国学”之精神气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年7月12日 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郭坤学 于 2015年7月12日 12:44 编辑

抛砖引玉,与诸位同仁探讨。

“和君国学”,或应具有以下风格,或精神气质——
(1)平实落地,避免神秘玄幻
大众根基不一,神秘、玄幻的东西或有道理,但很容易哗众取宠,从而很诱导人们走入歧途。并且,高深的东西,也需要基础的东西做根基。基础的东西,往往就是平实、普通的,甚至是人们视而不见、日用不知的常识。

(2)通俗易懂,避免艰深晦涩
通俗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生命力,也不是没有影响力。单田芳的评书,老少咸宜,通俗易懂,有井水的地方,就有单田芳。他的评书,又影响了多少人的价值观呢!

(3)简单明快,避免繁琐古奥
简单明快,则易于大众吸收掌握。尤其在现在这样快节奏、快餐化的社会中,简单明快更切合这个时代人们的根基。

(4)生动活泼,避免古板老旧
我们的选题、工作过程、工作成果、传播方式和手段,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生动活泼,才能吸引大众,进而为大众接受。
比方,新华字典本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现在却有人计划将其拍摄成电影。
在现代,国学的传播,也要和互联网结合,利用新兴的技术。这也是传播方式上的生动活泼。

(5)切合日用,避免曲高和寡
国学,也在风俗中,传统中,日用中,老祖母的故事中......它们的生命力,比纯粹的学术更强,更深入人心。它们是传统文化依存的土壤,也是文化复兴的基础,因为传统文化虽然衰微,但她还在,她就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中。

(6)静水流深,避免浅尝辄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静水流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学术化的国学,自有其价值。作为课题小组,我们的重点精力,不放在学理的讨论上;课题的成果,也不是推出一系列学术性著作。
但是,学理将作为我们的暗线。没有一定的学理思辨,也是无法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

如果以平实、新鲜、活泼、切合实际和生活的方式,传播我们的文化,那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世事无常,国土危脆,浩瀚的典藏会化为灰烬,再强大的朝代也会更替,辉煌的学术机构也会成为废墟,但如果化民成俗,将国学保存在日用中、风俗中、老祖母的故事中、人心中、国学就有了坚韧而持久的生命力!

请看以下同志的语录:

八届邱莎莎:从小我跟着姥姥长大,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但夏天酷暑难耐的时候,姥姥会慢慢的扇着扇子告诉我心静自然凉;家里做了难得的吃食的时候,姥姥会分装小碗,让我送去给邻居奶奶和阿姨;遇到难处的时候,姥姥也会说,好人有好报,车道山前必有路。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姥姥从没有这样跟我说过。姥姥读过书,跟着姥爷走过很多地方,经历那么多的事情,而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从没有见过姥姥和别人吵架,没听过姥姥抱怨,我想姥姥就是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吧。所以读了些书,行了些路,看了些事之后,觉得我们的文化就在生活中,融在民族的骨血里,是朴实的,是活泼的,有生机的;它教我们如何穿衣,吃饭,扫洒应对,待人接物,如何做一个人。如果非要为这个问题找一个答案,我想宫崎骏动画里曾说的一句话可能更为准确: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八届郑刚阳:潜移默化,沁人心脾。

八届石坚:小时候看过成语词典的动漫电影,也看过孙子兵法改编的电视,这是传统文化推广普及的最好形式!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可汗学院的做法,围绕国学精粹制作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通过网络推送。

和君章钊:文化是在生活里的,活生生的,可触摸,可感受。
2#
发表于 2015年7月20日 18:27 | 只看该作者
大商至和,大德至君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4月28日 18:19 , Processed in 0.1039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