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报国 黄兴原名黄轸,在日本改名黄兴,号克强。他自述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就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黄兴生前,法国人称他是“中国革命之拿破仑”;黄兴死后,中国人说他是“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黄兴原本是一介书生、富家子弟,5岁时开始读《论语》,19岁时入读城南书院,写下一联:“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儿要为天下奇”。光绪23年(1896年),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全家喜庆,黄兴却随口吟诵“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应试获中,哪能是黄兴的志向?他的志向是以身许国,救亡图存,推翻无能清王朝,建立崭新中国。就在这天夜里,黄兴为自己制了两方印章:“铲除世界一切障碍物之使者”(朱文)和“灭此朝食”(白文)。他写诗言志:“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 1900年,28岁的黄兴在湖北两湖书院学习,湖广总督张之洞选他去日本留学。30岁时他从日本回到长沙明德中学当老师。利用教书作掩护,组织成立“华兴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明确口号。他与刘揆一等人策划长沙起义,准备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的万寿节暴动。不料事泄,黄兴再次出走日本。此次赴日,他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商议,要“组织革命同志会从事民族革命”,同时有了黄兴与孙中山的第一次握手。 老茨威格说:历史这个“上帝的神秘作坊”,分为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和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黄兴与孙中山第一次握手,即是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中国同盟会从此成立,中国革命力量从此聚合,中国新的一页历史从此开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黄兴组织起草的章程草案明确了同盟会的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黄兴提议孙中山任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提名黄兴任执行部庶务,“庶务实居协理之职,总理缺席时,有全权主持会务”。同盟会员个个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他们放下笔,拿起枪,立誓推翻清王朝,要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去谱写民族复兴之歌。 1907年9月,黄兴策动了广西钦州、防城起义,他要在神州大地点燃武装起义的烈焰。随后,他又组织了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黄兴领导钦、廉、上思起义,率领二百余人的队伍,历经数十次,击败十数倍敌人,履险蹈危,身先士卒。最后弹尽援绝,退至河内。 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组织暴动。他自任起义总指挥。这次起义在激战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以失败结束。黄兴被敌人的飞弹打断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这是后来人们敬称他为八指将军的来历。收殓殉难者,得遗骸七十二具,合葬城东黄花岗。人们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黄兴原计划兵分十路的一千多起义军,在战斗打响时只有他自己率领的一百多人。明显的敌我悬殊,敌强我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像精卫填海,就像夸父逐日,表现了一个书生报国的壮烈。黄兴率领的部队,用钢枪拨开了香艳的雾障,用铿锵的步伐打破了午夜的歌吟。起义震惊中外,连镇压这次起义的广东水师提督李淮也不得不承认:“民心思汉,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维持。”胡元炎也说:“自黄花岗事出后,全国人心皆趋向,革命自成功矣。” 黄兴起义屡败屡战,打倒了再站起来,打落牙齿和血吞。一身戎装,一枝短枪,起义总指挥黄兴已经抱定了随时赴死之心。他在给同盟会员邓泽如的信中说:“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绝笔于此,不胜系恋。”同一天他给孙中山、冯自由、梅培臣等人都写了绝命书。他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而去赴死,而是为了理想、信念和祖国。记得我上中学时听老师诵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听着听着,全班同学个个都是泪流满面。林觉民是黄花岗牺牲的烈士之一,是黄兴的战友,死时二十四岁,花样的年华。林觉民慷慨赴义之前,给新婚的妻子留下一封绝命书,说:“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黄兴写了绝命书,林觉民写了绝命书,还有很多人写了绝命书,一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如此多的人在集体赴死时写下如此大气磅礴而又儿女情深的绝命书,怕只有黄花岗起义这一次,天空也会为之垂泪。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在审讯受伤的林觉民时,见情词壮烈,听着听着,深受感动。林觉民语毕欲吐痰涎,花厅铺有地毯,不忍沾污,回顾觅痰盂,李准急急亲持痰盂为他接痰。起义参与者,大多数都是文弱书生,大都曾留过学,家境殷实,可他们凭一腔热血,凭一腔忠诚,用自己的生命共同书写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成为一个民族的脊梁。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攻占了湖广总督府。10月28日深夜,黄兴乔装进入了武昌,以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的身份发布战斗命令。马蹄声声,战鼓催人,阅马场高筑将台,黄兴的湖南话在暗夜里久久回荡:“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惟清廷仍未觉悟,派兵南下,对革命为敌,我们现在第一要先把清军逐走,然后进军北上,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黄兴甚至要把年仅十四岁的儿子带上战场,深深地说:“努力杀贼,一欧爱儿。”(黄兴儿子叫黄一欧)那幕场景,让人心碎。 由武昌起义引发的全国革命波澜,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泥沙沉积的中国历史河流,经过辛亥革命的清淤排沙,从此变得宽阔雄奇。黄兴改写了历史,“男儿争斩单于首,祖龙一炬咸阳烧”。 武昌起义之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弄权当政、复辟帝制,从此中国进入了混乱不堪的北洋时代。中国大地,王权解体,恶棍横行,群霸逐鹿,军阀混战。处处是烽火,处处有枪声。有人占山为王,有人趁火打劫,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普通百姓,民不聊生。 武人当国,黄兴痛心疾首。他与蔡锷等发起了讨袁护国战争。面对军阀混战、割据为王,黄兴主动放弃了拥兵自重、霸占一方的机会,他以中华民国南京留守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命令,主动遣散了手下三十万人的部队。 在南京留守的日子,黄兴总是很忙,总是风尘仆仆。他所期待的,是这个时代的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同步发展,是海晏河清。黄兴接见各县代表,签发各种文件,处理各类矛盾,轻重缓急,有条不紊。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说有了实业,国家才有财富;他提出召开国民教育大会,全民普及教育;组建国民银行,抵制袁世凯的举借外债,他说国家权益不能受到侵蚀和损害;他严禁种植鸦片,禁运禁植,等等。黄兴的苦心孤诣和高风亮节,他的“频年奔走,志在保邦”,为民国初年的政局带来了一股新风。 就在黄兴辛苦奔波的时候,革命党起了内讧。1909年9月,陶成章和李燮和代表七省的同盟会员,在南洋起草《孙文罪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改选同盟会总理,推举黄兴出任总理。同盟会一片哗然。在这之前,宋教仁、章太炎、张继等都提出要推黄兴做总理。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黄兴。只要他一答应,马上就可以黄袍加身、自立老大。 黄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不能容忍同盟会的分裂。这不是他的初衷。长剑倚天外,匹马定中原,是以国利民福为唯一宗旨的啊!黄兴写信给李燮和,为孙中山辩解,他说,他不会散发陶成章等人的联合声明,不会召集会议进行讨论,他投身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君王。他恳切地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砸碎旧的枷锁。他还说,英雄之间总是能够和睦相处,这是英雄的天赋,英雄惜英雄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观。 黄兴后来说:“我革命的动机,是少时阅读太平天国的杂史而起的。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后,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腾胸,为之顿足之叹。”他还说:“今之倡义,为国革命,而非古代之英雄革命。洪会中人,犹以推翻满清,为袭取汉高祖、明太祖、洪天王之故智,而有帝制自为之心,未悉共和真理,将来群雄争长,互相残杀,贻害匪浅。望时以民族主义、国民主义,多方指导为宜。” 革命党人听了,更加维护团结,更加敬重黄兴;孙中山听了,很动情地说:“谁为长城?岳岳英英;谁树典型?炳炳灵灵。崎岖十载,天壤一人;怀此民物,以及友生。”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去世了,死在上海福开森路的寓所,年仅四十二岁,是大口大口吐血而亡。操劳过渡,元气已溃,不可复救。这是一个战士的死法,不像一个书生的死法。 黄兴临终之际,他牵着革命党人李根源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国会应注意立法,法立而政治有依据;只问政治,则政治愈纷乱而不可收拾。” 这是他的政治交代,死亡的恐惧无法摧毁他高山深海般的信念。当众多的革命党人还在单纯地追求“排满”“反清”时,黄兴已从西方理论武库中借鉴民主共和的思想了。 蔡锷在日本东京医院的病床得知噩耗,他知道,斯人已去,民国时代再也找不到一呼百应的统帅了,再也不会有寒光闪闪的亮剑了。蔡锷含泪写了祭文,又写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八天后,蔡锷因悲伤过度,溘然离世,年仅三十四岁。 黄兴死了,留给子女的,是一些账单,是一笔债务,是一句遗言:“为天下苍生哭。”原先,黄兴的父亲留给儿子的是几百亩田产,可黄兴将田产全部卖掉,拿银两去筹了军火,闹了革命。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民族,家里的积蓄又算什么?现在,已是家徒四壁,只剩下用过的毛笔和指挥刀了。上马杀贼,下马读书,是黄兴的生命过程。 历史已远,岳飞左宗棠谭嗣同黄兴不再。我们想大声问问,今天的读书人啊,还有万丈雄心吗?拿什么来报效我们的祖国! (上文改编自冯伟林著《书生报国》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