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物流帝国”的向往:雄心勃勃的产业整合计划 假如你怀揣百亿巨资、手执品牌利剑、适逢弄潮时代,面临行业内的战国乱世,你意欲如何?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远大的产业抱负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汇流交织在一起,一个雄心勃勃的物流产业整合计划,在中国外运集团的高层脑海里热浪翻滚。于是,一场在中国物流产业里“合纵连横、逐鹿中原”的并购整合行动,低调开始了。 整个行动计划的实施,依照这样的逻辑而展开:基于产业战略的需要拟定并购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行业调查,搜索符合标准的目标对象,框定入围企业——试探性接触和调研,达成合作意向——制定合作策略、开展商务谈判、设计交易结构——达成并购交易或增资入股——建立母子公司关系,规范治理结构和公司运作,实现报表合并——开展购后整合,落实集团统一的管理要求和文化要求,促进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调整产品线和区域市场的布局,重新配置资源,进行扶强限弱、扶优汰劣的重组,把资源和市场份额向竞争优势显著、盈利能力强的产品线或区域子公司集中。 懂的人都懂得,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条深谋远虑又切实可行的实操路线。中国外运集团如果沿着这条路线稳步行进8-10年,一个规模足以进入世界500强、实力足以跟国际产业巨头分庭抗礼的中国字号“物流帝国”将呼之欲出,中国的民族物流产业在与国际物流巨头的较量中从此将格局大变。 计划进行中,事件一:并购福建龙头企业,整合区域海运物流市场; 计划进行中,事件二:并购整合北部湾港口,布局“中国-东盟”物流带; 计划行进中,事件三:并购上海裕和冷链物流,开辟冷链物流产品线; 计划行进中,事件四:并购华宇陆运物流,整合全国性的陆运网络; 计划行进中,事件五:并购四川航空公司,开辟航空运输产品线; 计划行进中,事件六:并购申通快递,进一步整合空运快递市场份额; 计划行进中,事件七:并购大力神,进入特种运输领域; …… 一个个并购整合行动在进行中,有的长驱直入,有的半途而废(详见后文“北部湾行动计划”案例);有的山重水复而折戟沉沙,有的一波三折而终成正果(详见后文“并购福建裕利”案例)。中国外运的动作,让中国外运集团内部感到震动:集团的资源不再向体系内部低效率的经营单位倾斜,而将以全新的思路把资源运用到扶持、并购和整合优势企业的道路上去。与此同时,国内外物流产业界也对中国外运的产业整合手笔倍加关注,人们纷纷意识到,中国外运集团是中国物流产业中一头需要紧紧盯住的“大象”,它已经开始跳舞了,而“当大象想要跳舞的时候,蚂蚁就得离开舞台”(IBM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书中言)。国际物流产业巨头,一头头想要在中国物流舞台上跳舞的跨国“大象”,也开始要顾忌中国外运这头本土“大象”的舞姿和地盘。 沿着资源整合、产品线整合和区域布局等三个方向,全面推行产业整合战略,中国外运集团的行动意图是直接指向战略目标的,即:在海运、空运、陆运三大领域建立起能够满足多层次客户需求的多服务产品,最终发展成为中国真正意义的第三方综合性物流服务提供商。 业绩在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末,中国外运集团资产规模达到300多亿元,整体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利润接近15亿元。九年前那个账上现金只有几百万元、随时都可能爆发现金流断流危机、各地分支机构各自为战混乱竞争的中国外运集团,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一个资本实力雄厚、现金流充足、利润可观、总体布局和条块协同基本有效的全新外运集团,身影逐渐变得高大,在中国第三方物流产业中、在上海和香港的资本市场里,身份鼎重而且活跃。如今的中国外运集团,是当之无愧的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基础去担当振兴和强大民族物流产业的时代使命。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和君咨询看得十分明白,中国外运集团离一个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的“物流帝国”,还有着十分遥远的距离! 限于篇幅,我们在此无法对一个个并购行动展开详细叙述。下面分别就二个并购事件进行情景勾画,以让人们得以一斑窥豹。 计划行进中,事件一: 并购福建龙头企业,整合区域海运物流市场 在福建海运物流市场上,综合排名第一的是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厦门裕利集团。它拥有覆盖福建全省的物流服务网络和稳定的客户群体,在中国大陆、香港、美国设立有十余家从事实际经营的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国际集装箱转运堆存、拆装箱、集装箱公路运输、装卸、检验、维修及配套服务、仓储服务、货运代理、修箱、代理报关等业务。裕利发展势头迅猛,年增长率持续保持近30%的速度,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6-7亿元,年利润几千万元。而中国外运的福建省公司在当地海运物流市场中的市场份额排名靠后到了3-4名左右,年利润不足500万元。一个是个体户创业、没有资源家底和品牌基础的私营企业,一个是顶着“中国外运”大牌子的省公司,两相比较,竞争力谁强谁弱、发展前景谁好谁坏,不言自明。 从战略上看,对福建的海运物流市场,中国外运集团是一定要占领的。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经济发达、物流活跃,更重要的是因为那里是未来“两岸三通”的桥头堡和物流集散地,是中国大陆发展对台经贸和控制台海局势的战略要地。随着集团整体实力的增强和雄心勃勃的产业意图,加速占领福建区域的海运物流市场,成为中国外运集团在全国版图里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摆在中国外运集团面前的选择有二条路:一是振兴中国外运在福建的省公司,加大扶持力度和资源投入,强化区域内行业竞争,击退裕利集团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夺回市场份额。二是选择区域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并购和重组它,然后倚重它的力量整合区域同业,实现对区域市场的绝对占领。哪条路对中国外运集团来说更安全、更经济、见效更快、彻底拿下福建海运市场的把握性更大、对社会和行业造成的负面效应更小?当然是第二条道路。 那末,并购重组的首选对象是谁?当然是排名第一的裕利集团!而从裕利方面看,它深知中国外运集团家大业大、资源多、品牌好、网络全、资本实力强,如果能借助中国外运的品牌、资源和网络,那末,对裕利进一步拉开跟竞争对手的距离、最终实现对区域海运市场的垄断,大有裨益。而如果二家不能率先携手,一旦中国外运结盟区域内的其他竞争对手参与福建海运市场的竞争,那必将对裕利集团构成抵挡不住的威胁。于是,中国外运与裕利集团的结盟重组,成为了双方共赢的战略之选。 经过反复和艰苦的商业谈判,2004年1月,中国外运最终如愿并购控股了裕利集团。接下来的进一步重组是:将中国外运的福建省公司并入裕利集团,用民营机制和活力刺激和提升省公司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在福建海运市场内进行业务整合,并实现与中国外运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对接。 中国外运在福建海运物流市场上的动作,向中国外运集团内部发出了强烈信号:中国外运体系中的各条条(产品线)、各块块(区域市场),谁的业务干不好、市场份额往下掉,谁就要被外来人整合。集团的资源不再向体系内部低效率的经营单位倾斜,而将以全新的思路把资源运用到扶持、并购和整合优势企业的道路上去。这一信号使得中国外运内部人员感到震惊和压力,面向市场、奋力拼搏似乎成了唯一的求生出路。 中国外运并购福建裕利,是一个典型的“一波三折终成正果”
的案例。2004年1月,中国外运以存量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并举的方式一举控股裕利75%的股权。紧接着,把中国外运福建省公司并入裕利集团,实现针对福建区域海运市场的业务重组和管理理顺。此后三年,裕利集团的业务规模和盈利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但裕利集团的管理层(也是原始创业者)与中国外运集团之间、裕利集团与中国外运福建省公司之间,矛盾丛生、纷争不绝。作为最后的解决方案,就在本案例写作定稿的一周前,2007年盛夏的一日,中国外运再次出手,收购裕利集团的另外25%股权,最终实现对裕利的100%控股。裕利集团的创业者兼管理层在卖出最后的25%股权后,带着几亿元现金和无限悲伤,就象离开自己生养的儿子一样彻底离开了裕利。“娜拉出走之后”,我们祝福中国外运在100%控股裕利之后能够早日100%地占领福建海运物流市场。 计划行进中,事件二: 整合北部湾港口,布局“中国-东盟”物流带 以大格局和大视野来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经济圈”现象,先后经历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繁荣。这些体量巨大、活力四射的经济圈一个接一个地崛起,传递和接力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成因上我们很容易看清楚的是,每一个经济圈的崛起,一是在境外需要有世界经济力量的介入,比如港澳台对粤闽经济带的介入,世界产业力量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介入,日韩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介入等。二是在境内需要有中国腹地的支撑。而这些经济圈一旦崛起,又对中国腹地经济形成了层层传递、无远弗届的拉动和辐射,最后搅动着中国市场的活力和增长,贯通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和共生。经济圈的崛起和递延,堪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演义,是人类经济史上一幅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宏伟图景! 哪里会崛起繁荣的经济圈,哪里就会产生繁荣的物流带。继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下一个可以等量齐观的经济圈和物流带将最有可能在哪里崛起呢?当然是环北部湾地区!北部湾,联接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大西南腹地的一片“咽喉”海域,围绕这一区域,境外有东盟各国构成的世界经济力量和市场需求,境内有桂、黔、滇、川四省构成的资源腹地。在21世纪伊始,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的各种大事情和大格局风云际会,把环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从经济方面说,首先是国内的经济形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南沿海地区加工业向西南腹地的梯度转移,中国重化工业崛起对西部资源的需求和依赖性增强……,各方面的因素都促使中国大西南地区的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北部湾,是整个大西南地区的共同出海口。其次是国际经济形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随着中美、中日韩、中欧、闽台粤港澳经贸合作渐趋成熟和进入边际递减阶段,“中国-东盟”的经贸往来将成为全新的热点和速度最快的增长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正势不可挡。北部湾地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要冲地带。 从国际政治方面说,面对世界霸权主义的抬头,中国与东盟国家唇齿相依,与东盟各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北部湾地区,作为联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要冲地带,必将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战略区域。而台海局势一直不稳定,一旦台海出现动荡,海南岛和琼州海峡以东的海域将受到严重影响,而海南岛和琼州海峡以西的北部湾海域,势必将成为承接经济西移的首要地带。 总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西南腹地经济大发展时期的到来,使得作为要冲地带的北部湾地区必将成为人才流、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从物流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广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门户和口岸。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之间取道北部湾的物流距离最短,北部湾的天然港口也有利于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在中国加入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双重背景下,在贸易壁垒逐步降低和台海局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物流中心的地位日益显现。环北部湾经济圈和物流带的形成,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格局。 所有这些,对中国外运集团的战略布局意味着什么呢?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圈的物流产业资源早已完成了分配,竞争气候已成,此时中国外运集团如果再入这些区域大展拳脚、跑马圈地,必将面临竞争强、成本高、阻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以先见之明和魄力勇气,率先布局贯通“中国大西南-东盟”的北部湾物流带呢?肯定有着成本较低、竞争不强、阻力不大等便利。于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北部湾行动计划”萌生了: 第一步,逐一收购北部湾的港口——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垄断性地占领和控制作为“东盟-中国大西南”物流带的“咽喉要冲”——港口。
第二步,对环北部湾港口既进行整合协同,又进行专业分工,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恶性竞争,联合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北部湾港口综合吞吐能力。其中,防城港以散杂货物运输为主;北海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钦州港以临港工业物流为主。 第三步,依托通疏港能力和交通基础设施,全面筹划大西南物流战略。由中国外运集团在西南四省区域的分子公司“统战”西南片区的物流行业,承揽和控制整个大西南地区的货源向北部湾汇集,改变大西南腹地的物流流向,初步形成从大西南腹地流向北部湾然后再对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大格局。此一计划的实施,也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外运集团内部的管理调整,加速它在大西南区域的“旧城改造”。 第四步,承接跨国公司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临港经济——临港保税区、临港工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等等,最后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和物流带的繁荣。
第五步,利用北部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伺机建设中国外运集团的修造船基地。
就在对北部湾经济圈进行战略性分析并酝酿上述计划的时候,国家 “十一五”工业布局中的一件重大事情出台了,即:国家批准在北部湾地区建设特大型的、数千万吨级的钢铁工业基地和重化工产业基地。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广西自治区规划建设的“北部湾工业经济特区”,也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北部湾地区成为这个重型产业基地和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加工业中心,已成定局!然而,中国外运集团的北部湾行动计划,却永久地搁浅了。其中原因,真是一言难尽。对一个复杂的、国有体制下的央企来说,发生什么都是正常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半途而废”的行动计划!可以肯定,20年后我们来回望,如果以当年的价格占领北部湾的物流产业资源(比如港口、货场),那无异于是以白银的价格买入了钻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