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查看: 3163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 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年9月15日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血 气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从小刚毅顽强,喜读《左传》、兵书,习武。说要去当兵,母亲用烧红的玉佩在岳飞背上烙上“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先到抗金名将宗泽手下当兵,忠厚、正直、机灵、勇猛,很快脱颖而出。宗泽临死时,把岳飞叫到床前,连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意思是打过黄河去,收复失地。

金兵进犯,宋赵构帝一路南逃。24岁的岳飞站出来了,要求赵构“亲率六军,迤逦北渡,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此论惹恼了赵构,岳飞被以“妄议天下事”罪而罢官。

打击很沉重,但从戎报国的信念不变。岳飞渡河北上,投靠河北招讨使张所,走向抗金前线,一路搏杀。在无数次惨烈的战斗中,打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战功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敌人越来越怕。赵构不念旧嫌,重用岳飞。绍兴三年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是年,岳飞30岁,系当时高级将领中最年轻的。赵构说要在京城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辞谢:“敌未灭,何以为家?”赵构又问:“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死后被抄家,贵重物只有三千余匹麻布和丝绢,五千余斛米麦,显然还是准备贴补军用的。诸将皆贪财,而岳飞不贪,可见他志不在小。

绍兴七年,赵构给岳飞“拜太尉”,并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绍兴九年,他让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将皇室的安危都交给了岳飞。绍兴十年,“金人攻拱毫,刘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打就怎么打,我把大权交给你了。

岳家军渡过黄河,与侵略者搏杀,所向披靡。愤怒的黄河在血管里流淌,祖国的土地不是无人之境。以意志对蛮横,以正气对邪恶,以血刃对肆虐,迸溅的血花,烧毁了泪水浸泡的岁月。冬去春来,岳飞马上称雄,纵横捭阖。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出其不意,善于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一双鹰样的眼睛,狼样的嗅觉。欲有所行,总是谋定而后动;若突然遭遇敌人,则镇定自若、沉着应对。敌人评论说:“撼大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答:“仁义,智慧、诚信、勇敢、严格,缺一不可。”

这句话,流传了九百多年,流传于海内外,成就了无数英雄豪杰。按这句话的指引去打造部队,当然就是英雄的部队,是无往而不胜的部队。一旦这支部队注入了英雄气,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

公元1140年夏天,黄河北岸的郾城,打了一场罕见的恶仗。岳飞的轻骑兵驻扎郾城,严阵以待。金兵统帅兀术驻扎城外,部队黑压压的一片,哇哇乱叫。就像猛虎和狼的对峙,谁也不能轻举妄动,谁都在伺机而动。这次,兀术孤注一掷投入血本,以数倍兵力,欲置岳飞于死地。其他宋将容易对付,只有岳飞是块硬骨头。打败了岳飞,就等于拿下了南宋。

宋高宗大惊失色,命令岳飞谨慎处置,保全部队。意思是可以弃城逃跑。岳飞胸有成竹。他不断派兵挑战,并辱骂金兵,激怒兀术,伺机歼灭。果真,兀术沉不住气了,从几个方向饿狼般扑来。岳飞沉着应对,命令步卒拿着麻扎刀冲入敌阵。兀术亲率的一万五千骑兵,是一支精锐部队,身披重甲,用绳索互相连在一起,三人为一组,号称“拐子马”,战无不胜。岳家军不用抬头,只砍敌人的马腿。拐子马因绳索互相联结,一马倒下,其它两匹马便不能行动。马被砍断腿了,互相牵制,战场一片惨叫,一片混乱。

此时,岳飞亲率骑兵出发了。他一声长啸,一马当先,跃入敌阵。如蛟龙出水,猛虎下山。只见长剑挥动,敌人首级纷纷落地,杀得血流成河,天昏地暗。英雄是鼓舞人心的旗帜,岳飞振臂一呼,胆怯的成了勇士,懦弱的变得凶猛。战鼓催人,杀声震天……这场战斗,粉碎了“拐子马”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大伤金国元气,稳定了南宋政权。

岳飞治军严,忍饥作战,从不扰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治军理念,赢得了民心。江西吉州的百姓家家户户悬挂岳飞画像,奉若神明。岳飞严格要求家属子女,说:“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他有五个儿子,长子岳云随他出生入死。岳云还是小军士时,训练时不慎跌下马来,被岳飞打了一百军棍。岳云年龄稍大,就成了一名十分骁勇的战将。参加过多次重要的战役,特别在著名的颖昌大战中,英勇杀敌,全身创伤一百多处,对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但岳飞只报将士们的军功,对岳云的军功扣押不报,并且多次拒绝朝廷为岳云加官。岳飞平时不准儿子们近酒,在战斗间隙,还让他们参加农事,理由是“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一生清白,满门清白。

公元1141年,岳飞父子受秦桧等陷害,被皇帝赐死于临安城。审讯官要岳飞在供状上画押,并宣读皇帝赐死圣旨。岳飞提笔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其时,岳飞三十九岁,岳云二十二岁。

岳飞死了,金国大摆宴席举国狂欢。金国所畏惧的只有岳飞一人,甚至称呼他为“岳爷爷”。岳爷爷死了,金军将要破城,南宋将亡。太学生徐应镳带领全家在岳飞墓前自焚。熊熊大火之中,徐公大喊:“岳将军,我来了!”路人无不为之落泪。

朝代几经更迭,近千年以降,朱元璋为岳飞的事迹而落泪,亲书匾额“纯正不曲”;努尔哈赤让他的二个子孙改姓岳;乾隆多次到杭州造访岳飞庙,亲著《岳武穆论》;孙中山称岳飞为“岳飞魂”;毛泽东1949年出访苏联,与斯大林谈及“视死如归”,即以岳飞为例。

岳飞墓前的照壁上,嵌书明人洪珠的“精忠报国”四字,墓碑上刻“宋鄂岳王之墓”。左侧为其子岳云。秦桧夫妇、张俊、万俟卣四人铁铸跪像在岳王墓门下方,反剪双手,面墓而跪。楹联曰: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留有《岳武穆遗文集》。仅其三首词,即胜过雄兵百万!其中的《满江红》,每读一次,都足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大气磅礴,一往无前,仰天高歌,勇赴国难,豪情壮志,气吞万里。1972年,毛泽东接待来访的尼克松,令奏《满江红》为接待奏乐,弦外之音,意味深长;1975年毛泽东做白内障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播放缓释紧张感的音乐,居然钦定为《满江红》。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而岳飞另一首词——《小重山》,则展现了一个大英雄那令人惊悸的孤独和苍凉: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7#
发表于 2013年8月21日 20:22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必读~培养气质
6#
发表于 2013年8月21日 14:37 | 只看该作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
发表于 2012年9月26日 21:04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所有帖子,有些东西还来不急消化和吸收,但我会不断努力。通读此版,集中回复。
4#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9月15日 17:04 | 只看该作者

书生报国

黄兴原名黄轸,在日本改名黄兴,号克强。他自述说:“我的名号,就是我革命终极的目的,这个终极的目的,就是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黄兴生前,法国人称他是“中国革命之拿破仑”;黄兴死后,中国人说他是“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黄兴原本是一介书生、富家子弟,5岁时开始读《论语》,19岁时入读城南书院,写下一联:“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儿要为天下奇”。光绪23年(1896年),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全家喜庆,黄兴却随口吟诵“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应试获中,哪能是黄兴的志向?他的志向是以身许国,救亡图存,推翻无能清王朝,建立崭新中国。就在这天夜里,黄兴为自己制了两方印章:“铲除世界一切障碍物之使者”(朱文)和“灭此朝食”(白文)。他写诗言志:“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

1900年,28岁的黄兴在湖北两湖书院学习,湖广总督张之洞选他去日本留学。30岁时他从日本回到长沙明德中学当老师。利用教书作掩护,组织成立“华兴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明确口号。他与刘揆一等人策划长沙起义,准备在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的万寿节暴动。不料事泄,黄兴再次出走日本。此次赴日,他与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商议,要“组织革命同志会从事民族革命”,同时有了黄兴与孙中山的第一次握手。

老茨威格说:历史这个“上帝的神秘作坊”,分为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和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黄兴与孙中山第一次握手,即是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中国同盟会从此成立,中国革命力量从此聚合,中国新的一页历史从此开始。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黄兴组织起草的章程草案明确了同盟会的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黄兴提议孙中山任同盟会总理,孙中山提名黄兴任执行部庶务,“庶务实居协理之职,总理缺席时,有全权主持会务”。同盟会员个个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他们放下笔,拿起枪,立誓推翻清王朝,要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去谱写民族复兴之歌。

1907年9月,黄兴策动了广西钦州、防城起义,他要在神州大地点燃武装起义的烈焰。随后,他又组织了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黄兴领导钦、廉、上思起义,率领二百余人的队伍,历经数十次,击败十数倍敌人,履险蹈危,身先士卒。最后弹尽援绝,退至河内。

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组织暴动。他自任起义总指挥。这次起义在激战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以失败结束。黄兴被敌人的飞弹打断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这是后来人们敬称他为八指将军的来历。收殓殉难者,得遗骸七十二具,合葬城东黄花岗。人们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黄兴原计划兵分十路的一千多起义军,在战斗打响时只有他自己率领的一百多人。明显的敌我悬殊,敌强我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像精卫填海,就像夸父逐日,表现了一个书生报国的壮烈。黄兴率领的部队,用钢枪拨开了香艳的雾障,用铿锵的步伐打破了午夜的歌吟。起义震惊中外,连镇压这次起义的广东水师提督李淮也不得不承认:“民心思汉,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维持。”胡元炎也说:“自黄花岗事出后,全国人心皆趋向,革命自成功矣。”

黄兴起义屡败屡战,打倒了再站起来,打落牙齿和血吞。一身戎装,一枝短枪,起义总指挥黄兴已经抱定了随时赴死之心。他在给同盟会员邓泽如的信中说:“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绝笔于此,不胜系恋。”同一天他给孙中山、冯自由、梅培臣等人都写了绝命书。他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而去赴死,而是为了理想、信念和祖国。记得我上中学时听老师诵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听着听着,全班同学个个都是泪流满面。林觉民是黄花岗牺牲的烈士之一,是黄兴的战友,死时二十四岁,花样的年华。林觉民慷慨赴义之前,给新婚的妻子留下一封绝命书,说:“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黄兴写了绝命书,林觉民写了绝命书,还有很多人写了绝命书,一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如此多的人在集体赴死时写下如此大气磅礴而又儿女情深的绝命书,怕只有黄花岗起义这一次,天空也会为之垂泪。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在审讯受伤的林觉民时,见情词壮烈,听着听着,深受感动。林觉民语毕欲吐痰涎,花厅铺有地毯,不忍沾污,回顾觅痰盂,李准急急亲持痰盂为他接痰。起义参与者,大多数都是文弱书生,大都曾留过学,家境殷实,可他们凭一腔热血,凭一腔忠诚,用自己的生命共同书写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成为一个民族的脊梁。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迅速攻占了湖广总督府。10月28日深夜,黄兴乔装进入了武昌,以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的身份发布战斗命令。马蹄声声,战鼓催人,阅马场高筑将台,黄兴的湖南话在暗夜里久久回荡:“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惟清廷仍未觉悟,派兵南下,对革命为敌,我们现在第一要先把清军逐走,然后进军北上,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黄兴甚至要把年仅十四岁的儿子带上战场,深深地说:“努力杀贼,一欧爱儿。”(黄兴儿子叫黄一欧)那幕场景,让人心碎。

由武昌起义引发的全国革命波澜,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泥沙沉积的中国历史河流,经过辛亥革命的清淤排沙,从此变得宽阔雄奇。黄兴改写了历史,“男儿争斩单于首,祖龙一炬咸阳烧”。

武昌起义之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弄权当政、复辟帝制,从此中国进入了混乱不堪的北洋时代。中国大地,王权解体,恶棍横行,群霸逐鹿,军阀混战。处处是烽火,处处有枪声。有人占山为王,有人趁火打劫,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普通百姓,民不聊生。

武人当国,黄兴痛心疾首。他与蔡锷等发起了讨袁护国战争。面对军阀混战、割据为王,黄兴主动放弃了拥兵自重、霸占一方的机会,他以中华民国南京留守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命令,主动遣散了手下三十万人的部队。

在南京留守的日子,黄兴总是很忙,总是风尘仆仆。他所期待的,是这个时代的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同步发展,是海晏河清。黄兴接见各县代表,签发各种文件,处理各类矛盾,轻重缓急,有条不紊。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说有了实业,国家才有财富;他提出召开国民教育大会,全民普及教育;组建国民银行,抵制袁世凯的举借外债,他说国家权益不能受到侵蚀和损害;他严禁种植鸦片,禁运禁植,等等。黄兴的苦心孤诣和高风亮节,他的“频年奔走,志在保邦”,为民国初年的政局带来了一股新风。

就在黄兴辛苦奔波的时候,革命党起了内讧。1909年9月,陶成章和李燮和代表七省的同盟会员,在南洋起草《孙文罪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改选同盟会总理,推举黄兴出任总理。同盟会一片哗然。在这之前,宋教仁、章太炎、张继等都提出要推黄兴做总理。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黄兴。只要他一答应,马上就可以黄袍加身、自立老大。

黄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他不能容忍同盟会的分裂。这不是他的初衷。长剑倚天外,匹马定中原,是以国利民福为唯一宗旨的啊!黄兴写信给李燮和,为孙中山辩解,他说,他不会散发陶成章等人的联合声明,不会召集会议进行讨论,他投身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君王。他恳切地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砸碎旧的枷锁。他还说,英雄之间总是能够和睦相处,这是英雄的天赋,英雄惜英雄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观。

黄兴后来说:“我革命的动机,是少时阅读太平天国的杂史而起的。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之后,起初他们的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不幸得很,后来因为他们弟兄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腾胸,为之顿足之叹。”他还说:“今之倡义,为国革命,而非古代之英雄革命。洪会中人,犹以推翻满清,为袭取汉高祖、明太祖、洪天王之故智,而有帝制自为之心,未悉共和真理,将来群雄争长,互相残杀,贻害匪浅。望时以民族主义、国民主义,多方指导为宜。”

革命党人听了,更加维护团结,更加敬重黄兴;孙中山听了,很动情地说:“谁为长城?岳岳英英;谁树典型?炳炳灵灵。崎岖十载,天壤一人;怀此民物,以及友生。”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去世了,死在上海福开森路的寓所,年仅四十二岁,是大口大口吐血而亡。操劳过渡,元气已溃,不可复救。这是一个战士的死法,不像一个书生的死法。

黄兴临终之际,他牵着革命党人李根源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国会应注意立法,法立而政治有依据;只问政治,则政治愈纷乱而不可收拾。”

这是他的政治交代,死亡的恐惧无法摧毁他高山深海般的信念。当众多的革命党人还在单纯地追求“排满”“反清”时,黄兴已从西方理论武库中借鉴民主共和的思想了。

蔡锷在日本东京医院的病床得知噩耗,他知道,斯人已去,民国时代再也找不到一呼百应的统帅了,再也不会有寒光闪闪的亮剑了。蔡锷含泪写了祭文,又写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八天后,蔡锷因悲伤过度,溘然离世,年仅三十四岁。

黄兴死了,留给子女的,是一些账单,是一笔债务,是一句遗言:“为天下苍生哭。”原先,黄兴的父亲留给儿子的是几百亩田产,可黄兴将田产全部卖掉,拿银两去筹了军火,闹了革命。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民族,家里的积蓄又算什么?现在,已是家徒四壁,只剩下用过的毛笔和指挥刀了。上马杀贼,下马读书,是黄兴的生命过程。

历史已远,岳飞左宗棠谭嗣同黄兴不再。我们想大声问问,今天的读书人啊,还有万丈雄心吗?拿什么来报效我们的祖国!

(上文改编自冯伟林著《书生报国》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9月15日 17:04 | 只看该作者

好头颅谁当斫之

倘不变法,国将不国。谭嗣同志明意决:以身许国,我以我血荐轩辕!

谭嗣同年少时期,他的老师、大学问家欧阳中鹄就预感到小小少年将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欧阳中鹄多次发表“变法之论”,对王船山的著作极有研究,在给谭嗣同讲解儒家经典时传播了船山的学术观点和民族精神。《马关条约》后,谭嗣同以诗明志,曰: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读这诗的时候,欧阳中鹄很忧愤,眼里流着泪。他想,中国有救了,自己的学生不就是一道民族复兴的曙光吗?

谭嗣同三十岁的时候独上井陉关,凝神仰视韩信在这大败赵军的古战场,抚摸携带的“焦雨琴”。琴是文天祥用过的,琴上有文天祥的琴铭:“海沉沉,天寂寂,芭蕉雨,声河急,孤臣泪,不敢泣!”孤臣的泣哭与英雄的长啸交织于心,谭嗣同眼睛有些湿润,感叹“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他轻拨琴弦,一首绝句传遍长城内外:

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

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井陉关。

光绪22年(1896年),谭嗣同深思精进,完成了《仁学》上下卷的写作,共计五万余字。中国思想界震憾了,说《仁学》是骇俗之文。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是继承和发扬,称之为十九世纪末中国的“人权宣言”。

《仁学》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遗产,杂糅佛、儒、道、墨各家,特别是王船山、黄宗羲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改革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学术。谭嗣同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于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显然,《仁学》超出了改良主义的界限,成为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导。

《仁学》之后,谭嗣同开始了变法的实践活动。1897年,嗣同从南京弃官回乡,创办时务学堂,组织南学会,出版《湘学新报》及《湘报》,传播维新思想,他说:“君主是什么?他应是老百姓推举出来为天下人办事的。君与民的关系,民为本,君为末,先有民,后有君。如果君主骄淫纵欲,不能替天下办事,者百姓就有权废掉他。实行变法,就是要废掉君主专制,还政于民,这才是救国的根本之道!”

本来,他出身官宦人家,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可以去求取功名,出仕入宦;可以去倚红偎翠,穿梭市井,及时行乐;可以去游历南北,纵情山水;还可以去著书立说,青史留名。然而谭嗣同舍弃了这一切,选择了为变法冲锋陷阵,慷慨赴死。他给时务学堂留言,套用佛经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意,写下“我不病,谁当病者!”

父亲谭继询时任湖北巡抚,三次给儿子写信,督促他退出变法,火速回家,以避将来“杀身灭族”之祸。嗣同不听,他在被捕前,模仿父亲的笔迹写了几封“责子”家书。这家书救了谭继洵的命,只被罢官。从此,老人谭继洵回到湖南老家,身着青衣素衫,拄着拐杖,踽踽独行。

妻子李闰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与谭嗣同结婚十五年,生的一个男孩夭折了。谭嗣同自知死期将至,写了一封与妻书,情真意切,不忍卒看:

闰妻如面: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生生世世,同住莲花,如比迦陵毗迦同命鸟,比翼双飞,亦可互嘲。愿君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我与菇儿,同在西方极乐世界相偕君,他年重逢,再聚团圆。殇儿与我,灵魂不远,与君魂梦相依,望君遣怀。戊戌八月九日,嗣同。

果然,他在北京浏阳公馆的“莽苍苍斋”被捕。在这之前,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脱身,但他放弃了。事发当天,朝廷正在搜捕康有为。谭嗣同很镇定,心想,我该是下一个了。他从容地对梁启超说:“我们前几天想救皇上,既已无法救出;今日想救康先生,也无法可想,现在我已无事可做,只有等待死了!”

他到梁启超避居的日本驻华使馆,将一个小木箱交给梁启超,说里面是我的所有诗文稿件和家书,你带上到日本去吧。梁启超含着热泪,握住谭双手说:“我们一起走吧!”谭嗣同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劝梁启超充当行者,以图变法事业之将来;他自己甘当死者。

大刀王五到浏阳会馆来了,劝谭嗣同改变主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甚至说,我给你当保镖,一生追随你。谭嗣同深情地望着这位铁血男儿,坚定地摇头。王五是他的武术师傅,外号“京师大侠”,本名叫王正谊,开了一个镖局,武功高强,极富正义感。

“走吧!否则时间来不及了。”王五说。

谭嗣同取下随身所戴的凤矩宝剑赠给王五,当着王五和会馆里的乡人,掷地有声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一句话,一刹那春秋,便把自己永远定格在了壮丽的历史画卷上。他要为变法而流血,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国人的觉醒。

谭嗣同在牢房的墙壁上留下生命的绝唱: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9月28日),33岁的谭嗣同与刘光第等戊戌六君子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的刑场上即将杀头。面对一脸冷色的刽子手,谭嗣同对上万名围观者大声呼喊: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9月15日 17:04 | 只看该作者

收拾河山酬壮志

左宗棠生于清嘉庆17年(1812年),湖南湘阴人,六岁始读四书五经,十五岁参加县试,名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获第二名。21岁参加湖南乡试,中第十八名。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名落孙山。从此“绝意仕进”,自号“乡上农人”,打算“长为农夫没世”。

第一次赴京会试的时候,22岁的左宗棠就开始打量广袤西北,关注新疆的置省和屯垦。他写诗说: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颅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

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23岁结婚时,左宗棠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各种因缘际会,左宗棠的胸襟气象和旷世才干渐为人所识。咸丰九年,翰林院侍读学土潘祖荫向咸丰帝写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1849年秋,林则徐从新疆退休回归福建故里,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居在老家读书、年已37岁的左宗棠。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民众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因虎门销烟而被道光皇帝“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一晃几年,大漠的风沙没有消磨这位大英雄一心为国的壮志。玉门关外风物凄凉,林则徐屯田固边,开垦荒地。这次朝廷下了赦令,批准他退休回乡。沿途各地把他当作凯旋的英雄。林则徐见了左宗棠,眼睛顿时一亮,俨然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年逾花甲的林则徐泣血言志,俨然临终托孤。临别,撰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对联重若千钧。左宗棠毕生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时激励自己:“每遇艰危困难之日,时或一萌退志,实在愧对林公,愧对知己。”林则徐回闽后,身染重病,知来日无多,命次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左宗棠的刚烈大义和铮铮铁骨,惊压列强与朝野。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竖有“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左宗棠发现,下令侍卫将其立即捣毁并没收公园、逮捕人犯。端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的左宗棠,身穿黄马褂,头戴宝石顶戴,三眼花翎,手执鹅扇,面容饱满,威严无比。只要他进入租界,租界当局立马换上中国龙旗,外国兵警执鞭清道。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莫名其妙地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左宗棠领衔反对,说:“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全国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弄得李二先生狼狈不堪。

新疆告急!乾隆时代,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把西域命名为新疆。新疆其实一点儿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一日早朝,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年已63岁、官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说话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左宗棠铮铮铁骨:“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在左宗棠看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收复新疆,势在必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倘若一枪不发,将万里腴疆拱手让给别人,何以交待后代子孙?

快快擂响收复新疆的战鼓吧!在民族利益上的一味退缩,怎么可能换来和平与安宁?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滥杀无辜,向洋人屈膝讨好,换来的是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左宗棠拍案而起:“中国有萧墙之忧,各国岂独无池鱼之虑!”为此左与曾国藩失和,他主张用战争换和平,用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强硬主张,终于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首肯。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还?左宗棠已经白发染鬓,自从请缨西征,就没有打算过还乡。他在家书中说:“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他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纵然是万丈深渊,也百折不回。

没有风,没有月,没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里出京的,慈禧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要去兰州做出征的准备。这个刚毅、坚韧、雄心未老的湖南汉子,面对内忧外患,且“兵疲、饷绌、粮乏、运艰”,但信心百倍,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心胸燃烧着正义的烈火。撤换了一批骄横荒淫的满洲军官,整训了队伍,左宗棠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了。这是光绪二年(1876年)春天,总督府响起了三声炮响,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车辚辚,马萧萧,汉唐以来,多少人在这里长途跋涉,远赴绝域,开辟了今天的疆土,祖宗遗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

征战的将士情绪高昂,出奇制胜。这是为祖国的统一和完整而战,于是冷血变得沸腾,怯懦变成了怒狮。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这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老友杨昌睿在清廷恢复新疆建省后到西域,所到之处,杨柳成荫(人称左公柳),鸟鸣枝头,人来车往,百业兴旺,当即吟出一首《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收复新疆了,左宗棠曾专门到福建林则徐祠拜谒,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撰联曰:

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

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

中国史上,张骞关山万里,沟通西域;苏武饮血茹毛,威武不屈;班超投笔从戎,西戎不敢过天山;祖逖闻鸡起舞,击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国,魂傍梅花……纵然历史长河星光闪耀,又有谁比得过左宗棠——所向披靡,铁腕收复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大好河山。左宗棠乃千古一人也!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2:10 , Processed in 0.129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