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9月21日)摘录
【20150921论语日课5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上达、下达:
一,上达于仁义,下达于财利;
二,君子上达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
三,上达是日进乎高明,长进向上,下达是日究乎污下,沉沦向下。
君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人每日颓废,不思进取,日日沉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况且还有,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不知道。
【20150921论语日课045│胡志超】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译文】季孙氏去祭泰山,孔了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3.【学习心得】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20150921论语日课041│金藏玉】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2.注疏已阅读。曾子得了重病,召他的门弟子说:“看看我的手和足吧!《诗经》上说:‘小心呀!小心呀!像临深潭边,像蹈薄冰上。’自今而后,我知道能免了,小子呀!”3.【学习心得】这句话的意思我不是特别明白,疑问有二: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众所周知曾子是一名孝子,他得了重病让其弟子看他的手足,说明他一生谨慎小心,没有犯什么错误使父母受辱,这是值得骄傲和弟子们学习的事情。所以,这句话是在弘扬孝道?2,可不可以这样解释:曾子得了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想要教育自己的弟子要小心,要谨慎,要时刻警惕。曾子自己行将就木,所以说自己“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可是弟子们的路还长,这里体现了曾子为了自己弟子打算的良苦用心?
【20150920论语日课62|刘婷婷】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心得。
孔子对古代礼乐制度非常有研究,所以他才能够来对鲁国乐官讲“乐”的道理。认为“乐”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五音各发合在一起;接下来,这种合变成和谐、纯粹、光明、源源不绝,然后音乐就完成了。
《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乐”是抒发人心中共同的不变的情感,讲求的是认同。音乐由五音组成,五音相合成为和谐的曲目,作为一种能够引导出人们美好感受的途径,是应该一直被重视的。
【20150921论语日课63|刘婷婷】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心得。
仪这个地方的官员要求见孔子,说所有到他这里的君子、他没有见不到的。可见这个官员也是一个仰慕圣贤之人,所以孔子的随从就带他见了孔子。不过短短一面,这个人就发出感叹:“你们何必要担心失去官职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是将要以夫子作为木铎来号令天下的。”木铎是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摇动它来在发布政令时召集听众。
这个仪封人也是一个极为不凡的人物,能够看出孔子对天下的教化、号令影响。虽当时未能实现,但孔子的学说和精神影响了中华民族后来的几千年。
【20150920论语日课044│李国祥】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 子出去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啊。”
3.心得:儒学的思想,是不是忠恕呢?我们平常所说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学体系,能否体现在这两个字?
忠恕拆开,一为忠,一为恕。细一揣测果如是,两个字当概得夫子的全部心血。
大道至简,很多最深层次的大道理,真的不需要含蓄内敛反复其劲。几个字,足矣。
不仅想到现在很多的思想宣传,感觉做的有些太多复杂了啊。关键词一多了,谁主谁次,哪个是核心,该记住哪一 些,如何记得住……问题多了,大家都忙着想问题去了,谁还来细究如何影响塑造人们的思想,该如何引导大众潮 流呢?
忠恕之道,现在依然是那么的重要;但区别之处是,现在的忠恕之道,当有新的时代意涵。而不是死忠于某个人, 而不是无原则恕于任何事!
【20150921论语日课045│李国祥】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 所祷也。”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译文:王孙贾问到:“别人说的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是什么意思?”孔子说:“ 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3.心得:中国传统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概念或许就是“天”了,它超越了物质的存在,或许更直接的说,他其实就相 当于是中国最无厘头的价值信仰。一切最高程度、最普遍信仰的原则,最终都会归于“天”之一字。
中国或许没有西方的宗教信仰,但只要有一单单“天”字,中国就奇迹存在了数千年,中华文明不断绝。
如今,科学当道了,过去的“天”,或许被打破了,或许被遗忘了。我们要么重新建立一个“天”,要么“无法无 天”,不一样的选择,将会不一样的前景。
在此,我不敢想孔子一样说“不是的”,我只能阐释一种可能存在的选择。但我知道的是这种阐述,是有意义的, 而这也是很重要的。
即使没有了外在的统一的“天”,但每个人内心的以“天”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不能丢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