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崔九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习】|论语组|第24周(0227——03.05):论语一则10遍+阅读抄录注疏+心.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2日 06:01 | 只看该作者
【20160301论语日课186|刘婷婷】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3、心得。
        曾子生病,看情况应该是病重临终之时。召来门人弟子,让他们掀开他的被子查看他的手、足。曾子引用诗经的句子,表示自己对于身体发肤手足等的照料是非常小心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直戒慎。曾子自知病重,恐不久矣,直到快要临终,这种戒慎小心才可放下,身体发肤将不会再有毁损的危险。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这是儒家的孝道,所以曾子如此看重。临终之际,也不忘反复叮咛弟子们这个道理。有时我们常常用“臭皮囊”来指代我们的身体,可是它随着我们出生而来,与我们的精神、灵魂密不可分,所以也一定要好好照料。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2日 06:01 | 只看该作者
【20160301论语日课203│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一个士,如果有志于道了,却还以自己的穿不好吃不好为耻,这样的话是不值得跟他谈论道的。
道关系到天下人,而衣食如何只是一己之私。有道之士会有一个博大的内心,并不会以一己之衣食荣辱为挂念。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来求学于孔子的人,孔子必先教其“至于道”。就像我们的五次笔试考试内容的安排,先是思想文化上的东西,然后才是专业课。
 
 
 
【20160302论语日课204│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一个士,不可以不弘大强毅,因为其任重道远。把弘扬仁道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负担不是很重么?只要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至死方休,不是也很远吗?
22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9日 06:32 | 只看该作者
【20160303论语日课205│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e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3.20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怎么样才可以叫做士?做事情时有知耻之心而有所不为,出使到别的国家能够不辱使命,可以称作是士了。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底层,此后,士成为了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统称。
子贡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里称他孝顺,乡党称他友爱兄长。
再次一等的呢?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固执地像块石头的小人,可这也可以算是次一等的了。
子贡问,那今天的从政者呢?孔子说,那些气量狭小的人,哪里算得上呢?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不知道自己无耻的人,才是真的无耻。知耻而后勇。


【20160304论语日课206│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13.28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偲,相互勉励,相互督促。怡,和睦相处。
子路问,如何才算做士?孔子说,相互切磋,和睦愉快,就是士了。朋友之间要相互勉励,兄弟之间应和睦相处。怡怡容易理解,切切偲偲的意思,有不同的说法,有认为是互相切磋的,有认为是相互劝勉的,有认为是相互帮助的。笼统地说,就是共同进步。
君子和而不同,有分歧才会共同进步。可是这并不妨碍君子之间的和睦。
孔子因材施教,对弟子的不同提问有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贡说的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对子路又说和兄弟朋友和睦相处。子路性格直爽,讲义气,但是做事偏硬,性子偏急,说话偏冲,尚勇斗猛。


【20160305论语日课207│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14.2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一个士,如果恋着家室乡里之安,那就不足为士了。
好男儿志在四方。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体现在今天,就是在大城市工作与是否回到小城市、离父母近的地方发展,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来看,无解。要把两者协调起来看。


【20160306论语日课208│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4.12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子路问如何才是人格完备之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智慧,像孟公那样不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艺,再增加礼乐上的修养,可算得一个人格完备之人了。
然后孔子又说,在今天可以不必这样。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平日对别人有承诺隔久能不忘,也可以称得上是成人了。
智、廉、勇是质,艺与礼乐属于文饰,五者兼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培其智,修其德,养其勇,而习于艺,并加以礼乐之文,可算是成人了。


【20160307论语日课20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19.1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一个士能见危授命,勇敢,舍得放弃自身;见得思义,不妄取;临祭的时候思敬,临丧的时候思哀,也算可以了。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12日 06:52 | 只看该作者
【201600308论语日课21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4.6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则论语讲的是为仁的方法。为仁其实并不难。为仁主要是在己心的好恶。是一个善恶分明的人了,能辨是非,那么不仁之事就不会去做。思想决定行动。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好仁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好仁的人,在他心里没有比仁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些厌恶不仁的人,也就是为仁了,它们不会让不仁的事情行为加在他们身上。那么,有能够花一天时间来行仁的吗?大概有吧,只是我并没见过。其实仁本是己心之好恶,有余力去做到,我并没有见过力所不及的人






【20160309论语日课211│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6.12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冉求说,我非不悦孔子之道,只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能前进。
孔子说,力量不足,可半路休息些再前进。可是半路停止,不再前进,便是画地自限。
为仁的方法并不难,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还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所以,不为与不能是有分别的。很多时候,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20160310论语日课212│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仁道在乎仁心,所以求诸己便可以得到。可是知易行难,坚持更难,所以仁也像是遥不可及的。


【20160311论语日课213│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2.1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约束自己来践行礼,就是仁了。不仁的根源在于,立心做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身外之物,不顾及别人。80后的闷骚90后的洒脱,其实90后的洒脱算是个性,可是不是魏晋时候的越礼教而法自然,不规矩就是不规矩,不能上升为别的。
问题求诸己。为仁亦是如此。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15日 10: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314论语日课199|刘婷婷】

1、论语一则已诵读10遍。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子曰:“狂而不直,恫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3、心得。
    上天生人是各种各样的,有禀赋超常的人、也有资质一般的人。“狂”是不谦逊、“恫”是无知、“悾悾”是无能,拥有这些不足的人,如果有自知之明,还不至于一无是处。但是狂放还不能做到直接,就有弯弯曲曲的小心思;无知还不能做到温厚,就会自以为智慧肆意评论别人;无能还不能做到诚信守诺,就会做不成任何事情、让所有人失望。对于这样的人,孔子说“我不了解”,也就表达不赞同的意思。普通人都有缺点,有而不自知、不知扬长避短,就会变成大家都厌弃的人。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16日 08:28 | 只看该作者
【2求诸己】
【20160312论语日课214│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从向外寻求转向向内寻求。不企望外在侥幸可得的机会,而是培养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才是人生正道。”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君子于自身处求解,所以别人不了解我我也没关系。可是如果不了解别人,就不会向别人学习。丛龙峰老师那天讲,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去钻研,一年两年的得到的解未必是对的;一定会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所以要向他们学习。集百家之长,概括出自己的东西。


【20160313论语日课215│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4.14
【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21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不要愁得到什么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个职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神马可让别人知道。求为可知,先求所以立于其位之才德。君子求位在我,不避位,亦不汲汲于求位。
子亦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功到自然成,功不到而成了未必是好事,所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其祸,大师会告诉你,你命扛不住的。”
“不要忙忙碌碌地赶场,要沉下心,踏实干,所谓埋头任事。莫存欲速之心。”
“与其埋怨,不如用这些时间来提升自己,塑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20160314论语日课216│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如果勤于要求修炼自己,凡事也就看得开了,也不会有心思去埋怨别人了。

【20160315论语日课217│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惯而相远。
“善始者甚繁,克终者盖寡。激情点燃梦想,习惯成就梦想。如果想走的更远,必须依靠习惯的力量。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习惯的力量”

[3]好学
【20160316论语日课218│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7.8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被别人滥用的善良。
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就像我们的活动可能办得很光鲜,可是如果问,组织是什么一带一路是什么,又有多少人能够一句话说得清楚。
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造成危害。忠信了不该的。
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而且给别人留下了伤疤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勇而无谋。
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是继续前行的方式。但是,不是为了前行才谦虚,谦虚本身就值得你去谦虚。如果不谦虚,不诚敬,不说其他,跟和君这名字就不配。挑战、乖张、傲慢的心态,痞子气,在一个崇尚君子之风的国度,是无法想象的。”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博学而笃志,首先在于立志。有了目标,要广泛地去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要不忘初心,也就是当初立下的志向。
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学了那么多,关键是要落实到自己身上,就自身处进行反省,所谓切问近思。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17日 16:59 | 只看该作者
【20160317论语日课21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不会以一己之好恶完全地肯定否定,而是用义作为衡量的标准。仁指的是内心,表现出来就是义。有仁心才会有仁义。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19日 22: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自省】
【20160317论语日课21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很多做过的事说话的话,再回想一遍,就会觉出自己的不当之处。反省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20160318论语日课22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可以没关系,但自己不要去做那样的事,成为那样的人。

【20160319论语日课221│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改之,这是最好的结果;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改正,这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多大分别;最可悲的,应该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过了的人,明明错了却认识不到,顽固不化。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这月一直在跟工地差不多的地方,接触到的人最高学历是中专,是94年中专毕业的王姐,别的基本都是从河北来的农民工。可是对企业纳税申报和工程的申报图纸啥的,王姐是有经验的长辈;到工地干活,我不像民工兄弟那样能干得了;刷漆我不会,那位50多岁的大爷就很熟练。等等。如果想要学哪门手艺,我身边的人都很熟练,都可以做我的老师。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他们没有食堂每天中午都是在院里随便找个地儿坐下,用塑料盒或者饭缸盛着白菜,吃馒头,风吹过带来很多尘土,可是他们也会吃得很香。
每天早上6点起床我嫌太早,可当我六点半邋邋遢遢去吃饭的时候他们已经上工了;我在办公室歇一天下午5点半下班,他们要到六点半以后,基本就天黑了。这里跟学校里的环境吃住等等,比起来各种不如,可当我抱怨早上连个鸡蛋都没有的吃的时候,他们吃的比我还不好。所以,知足常乐,心宽体胖。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25日 07:51 | 只看该作者
【20160324论语日课065.张吉宏】
1、论语重读
2、注疏已阅读
3、为政的条目: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27日 05: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326论语日课066.张吉宏】
1、论语重读
2、注疏已阅读
3、为政的条目: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BBS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5年4月5日 00:06 , Processed in 0.1082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