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崔九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习】|论语组|第24周(0227——03.05):论语一则10遍+阅读抄录注疏+心.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28日 09:2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敏于行
【20160320论语日课222│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这是孔子教人的观人之法,“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然而认识自己却更为重要。所以,上述十二个字不如先用来自省:我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即why;这件事我是怎样做的,即how;我做这件事的心情是怎样的,心甘情愿去做还是勉强为之,即what。如此一来,就不会自欺,没有什么好藏匿的。
从观到察是一个认识从表面到背后的过程。遇人遇事要想到为什么这个问题,可是老是这样想,也太复杂了。不如不想。简单快乐就好。

【20160321论语日课223│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这是讷于言而敏于行。比如说在群里喊下明天有没有人去爬山,回应的人可能不少,可是到了第二天出发集合的时候,到的人却并不多。既然话说在前头了,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信。

【20160322论语日课224│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4.22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古人不肯轻易出言,因为怕自己行为跟不上,说了做不到,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不轻诺。比如说中美文化差异:我们说“改天请你吃饭”,可能是一句客套话,可是他们会当真。我也分不清什么是客套话什么是真话,所以也会当真。+_+


【20160323论语日课225│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少说话多做事。有人阅人无数,你一开口他就会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且祸从口出,所以要谨言。


【20160324论语日课226│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5.14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他还没能做到,就会害怕再听到别的。可见子路尊所闻而勇于行,他的那种上进求好的品德。


【关于改过】
【20160325论语日课227│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人的过失可以分类。看这个人的过失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仁在他心里的分量了。
人之有过,各有党类。君子过于厚,小人过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如果不能从正面作出判断,就从反面求解。就像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至少应该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


【20160326论语日课228│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哀公问孔子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颜回好学,不迁怒,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可惜颜回短寿已经过世了,现在还没有听说别的好学的人。
如果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好学的某某同学,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写该同学功课上如何用功刻苦,作业如何认真等等。可是回答的是:不迁怒,不贰过。似乎跟好学二字没有太大关系。
这两者是求学的品质。先修身先为人,这本身也是好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160327论语日课22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9.25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毋友不如己者。可是比得上比不上、强或者不强,划分的标准又是什么?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


【20160328论语日课23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5·30
【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3月29日 17:45 | 只看该作者

【20160329论语日课231│崔九娟】
仁礼兼备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18
【原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所以就该是这样的,让百姓衣食无忧心性纯朴还是不够的,还要教之,要他们学习礼仪学习文饰,这样文质兼备,才是君子。

【以友辅仁】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1
【原文】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12·23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内心怀仁即是美。处事不选择仁道,又该从哪里得到知?
与朋友交往的时候,朋友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不能不指出,但要基于忠诚并且是劝导他向善,如果他不听的话,就不要自取其辱了。不做老好人,但也不做没有原则的好人。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5日 17:56 | 只看该作者

【20160401论语日课068.张吉宏】
1、论语重读
2、注疏已阅读
3、为政的条目: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敏则有功,公则说。

其养民也惠,惠而不费,不如感之以文
其使民也义,劳而不怨,不如率之以行
其行己也恭,泰而不骄,不如待人以信
其事上也敬,威而不猛,不如处事以忠


【20160402论语日课069.张吉宏】
1、论语重读
2、注疏已阅读
3、为政的条目:子张问政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0160405论语日课070.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7日 15: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406论语日课071.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7日 15: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330论语日课232│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君子与朋友相见,谈论礼乐文章,互相切磋琢磨共进于道,不仅自己有所增益进步,也让别人有所收获,共同培养仁德。


【20160331论语日课233│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上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5.10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友其士之仁者,即是以友辅仁。怎样才能得到仁?侍奉这个国家中贤能的人,跟仁人志士交朋友。仁本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所以求仁还得到人群中去,学习如何与贤者仁者相处,不断熏陶,切磋琢磨。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品性相近可以玩得愉快,三观差异太大会行而不远。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正直的反面是善柔,即巧言令色,善变;谅,信义,它的对立面是外面装的很好,内心却不真诚;便佞的人巧言多辩,而不是真正的有学问才去说那么多。我们希望我们的朋友是正直的、守信的、博学多闻的,可人无完人,道相同、可为谋,其它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自己不要做便辟的人、善柔的人、便佞的人。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16.5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以用礼乐节制自己为乐,以称道别人的善处为乐,以多交贤能的朋友为乐。
无益的快乐也有三种:骄纵放肆,不知节制;逸游,出入不节,日有所损而不自知;沉溺于宴饮取乐。
想起那句歌词,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每日笙歌燕舞随心所欲不是真正的快乐。学礼乐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多向别人学习,这样才有意义。
【“佚游”,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论语·季氏》:“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何晏 集解引 王弼 曰:“佚游,出入不知节也。”《汉书·杜钦传》:“防奢泰,去佚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此固知非典语,亦切中后生佚游迷而不返之病。”《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王佚游不返,国虚无备。”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附·八旗生计问题》:“而此项旗民久耽佚游,不解治产,所得恩俸恩餉,旋即荡尽。”】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16日 04:53 | 只看该作者
【20160416论语日课072.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18日 19: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418论语日课072.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3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19日 06: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419论语日课073.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20日 14: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420论语日课074.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1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 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23日 00:10 | 只看该作者
【20160422论语日课075.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1 子曰,君子不器。2 子贡问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4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BBS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5年4月4日 23:56 , Processed in 0.1106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