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崔九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习】|论语组|第24周(0227——03.05):论语一则10遍+阅读抄录注疏+心.

[复制链接]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4月24日 22:53 | 只看该作者
【20160424论语日课076.张吉宏】
1、论语重读第三轮
2、注疏已阅读
3、君子之道: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21日 08:45 | 只看该作者
近两个月没做论语日课了。见论语小组的成员又少了几些。忙完了商学院和学校的毕业事情,开始了工作上的探索与冒险,尘埃落定。所以,暂停的论语学习要按重启按钮咯。不忘初心。

论语中关于天命鬼神的章节.docx (14.56 KB, 下载次数: 6781)

【20160521论语日课234│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3·13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王孙贾问道:“俗话说得好,与其在奥处求媚,不如在灶处求媚,这是什么意思呀?”孔子说:“不是这样的。若得罪了上天,什么去处也用不上你的祷告了。”
奥,在古人居室的西南角,是一家的尊者所在的地方;灶,是烹制食物的地方。居奥的尊者地位虽高,但不管事,不如灶下做饭的掌握饮食大事。这里用奥喻指内廷的近臣,灶喻指外朝的实际执政者。这两句是当时俗语,王孙贾问孔子,暗示要孔子奉承自己。
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知善知恶是良知。每个人都有良知,都知道本应该去做什么,所以,就算瞒过一时别人不知道,也很难面对内心的自我拷问。所以,但求依礼行事,不存侥幸心理,不要违理求媚,这样也算是致良知吧。


【论语中关于天命鬼神的章节】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注释:①与:读去声yù预。参预。??

3·13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②,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③,无所祷也。”??
释:
①王孙贾:卫国大夫。
②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媚,谄媚、奉承。奥,居室的西南角,古时是一家中尊者居住的地方,灶是烹饪做饭的地方。居奥的尊者地位虽高,但不管事,不如灶下做饭的掌握饮食大事。这里用奥喻指内廷的近臣,灶喻指外朝的实际执政者。这两句是当时俗语,王孙贾问孔子,暗示要孔子奉承自己。
③获罪于天:对于天,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天就是理,有的则说天以喻君,都是按各自的思想来解释,后一说更接近于孔子原意。
??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注释:
①文章:指孔子的诗书礼乐等等。
②性:人性。《论语》中谈到性的只有17·2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
③天道:古人讲道有天道和人道。《论语》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6·10 伯牛①有疾,子问之,自牖②执其手,曰:“亡之③,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①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
②牖:音yǒu友。窗户。③亡之:有  两种解释:一作丧失讲,一作死亡讲,意思相近。??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8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③者,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有淫乱的行为。
②矢:通誓。③否:不对,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7·13 子之所慎:齐①、战、疾。”??
注释:①齐:同斋,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叫做斋,斋戒。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
注释:①桓魋:宋国司马向魋,是宋桓公后代,因此又称桓魋。《史记》上记载,一次桓魋要害孔子,孔子说了这句话。??

7·35 子疾病①,子路请祷。子曰:“有诸②?”子路对曰:“有之。诔③曰:祷尔于上下神祇④。”子曰:“丘之祷久矣⑤。”??
注释:
①疾病:生病,轻者叫疾,重者叫病。疾病二字连用,是病重的意思。
②有诸:诸,之乎的合音。有两种解释:一,有无祷之鬼神之事;二,有无祷之鬼神之理。③诔:音lěi垒。应作讄。祈祷文,用于生者的称讄,用于死者的称诔。
④祷尔于上下神祇:这是子路引用的祈祷文。祇音qí祁。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祇。
⑤丘之祷久矣:孔子认为自己的言行都合乎神明,所以说自己已经祷告很久了,意思是不必再向神祇祷告。??

9·5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②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③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①畏于匡:匡,地名。孔子自卫去陈时经过匡。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残杀,孔子相貌与阳虎很象,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将他围困。畏有几种解释:一,有戒心;二,拘囚的意思;三,古人称私斗叫畏,匡人拘孔子是私斗,所以说畏于匡。
②文不在兹:文指礼乐制度,或说文化。兹,这里,孔子指自己。
③后死者:孔子自称。??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①,吾已矣夫!”??
注释:
①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凤鸟是传说中的神鸟。河出图,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中出,背上有八卦图文。凤鸟至,河出图,是古代传说中圣王将要出世时的祥瑞的征兆。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①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同无。旧注都说这个司马牛是宋国桓魋的兄弟。桓魋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谋反,失败后有的死了,有的逃亡在外。只有司马牛不赞成兄弟们的谋反行动,但也流亡在外,因此而有独无兄弟的感叹。《论语译注》则认为,桓魋的弟弟司马牛和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是两个人,不能混为一谈。??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②,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①尤:责怪;归咎。
②下学上达:旧注多解释为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14·36 公伯寮①愬②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③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④。”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注释:
①公伯寮:公伯是姓,寮是名。
②愬:同诉,诽谤。
③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何,字伯,景是谥号。
④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在朝廷或街市示众。肆,陈尸。

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①,无以知人也。”??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22日 23:35 | 只看该作者
【20160522论语日课235│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5.13
注释:
①文章:指孔子的诗书礼乐等等。
②性:人性。《论语》中谈到性的只有17·2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句。
③天道:古人讲道有天道和人道。《论语》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简单些的翻译: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比较诗书礼乐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是器和术的层面,而人性与天道,就是最高的道的层面,不可说。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文章」就是孔子所传授的诗、书、礼、乐。古代用诗、书、礼、乐四种学科来造就士君子,春、秋两季教导礼和乐,冬、夏两季教导诗和书。孔子当时,周朝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诗书典籍散落不完整。孔子整理删定诗、书、礼、乐,来教导群弟子,并开启了平民教育之风气。诗、书、礼、乐所讲求的,就是六艺及修、齐、治、平等人道的学问,是孔门弟子共同的课程。子贡这位高材生,在这方面更是学有所成。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中国的学问,讲究的是「天、地、人」三才。
「地道敏树」,大地能生长万物,如果不能生长,地道就缺了。
「人道敏政」,人为天地的心,孔子专讲人道,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道才算具足。
至於天道,《书经》中有「天道福善祸淫」,天道对於善事就降福,乱事就降祸,丝毫不爽,如此天道之理,却是深微难知啊!孔子虽然懂得,但是很少说到。《易经》讲的是天道,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还做了「十翼」十篇读《易》的心得,帮助《易经》的宏扬,他本人对於天道是十分地了解。但是孔子曾说:「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孔门弟子中,唯有上等根器的颜回、曾子才能懂得性及天道,子贡虽然聪敏,对天道还是无法融会贯通。孔子教学采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程度不够就不说了,如果勉强说了,也只有徒增困惑。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23日 0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崔九娟 于 2016年5月25日 08:58 编辑

【20160525论语日课238│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夫子矢②之曰:“予所否③者,天厌之!天厌之!”6.28
注释:
①南子:卫灵公夫人,有淫乱的行为。
②矢:通誓。③否:不对,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孔子指着天发誓说,“我所行,若有不合礼教不符合道的,天会厌弃我的,天会厌弃我的。”
孔子觉得自己去见南子并无不妥之处。南子虽有淫乱,然,“圣人道大德全,在我有可见之礼则见之,彼之不善,与我何干”。
法则在人心。




【20160524论语日课237│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樊迟问如何是知。孔子说,“只管人事所宜,对鬼神敬而远之,就算是知了”。又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难事做在人前,获报退居人后,可算仁了”。
民,神之主也。鬼神之祸福,依于民意之从违。所以,如果能够致力于使百姓走正道的事情,让百姓敬畏鬼神但又不迷信,做到这些就是聪明的了。

补充:
1、“务民之义”有两解。
(1)释“务”为:从事某方面的工作。
    释“义”为:裁制事物,使之适宜,可引申为抓住主旨或关键之处。全句可解为:从事治理民众工作的个关键之处。
(2)释“务”为:谋求或致力于某方面的工作;
  释“民之义”为:适宜人民的正道。全句可解为:致力于使人民接受教化,各行适宜的正道。

朱子说:“民,亦人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礼运》中的话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2、“先难后获”有两解。
一解为:先不辞劳苦,后有所得。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话:“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
二解为:遇到艰难之事,走到前面;遇到享受的事,走在后头。皇侃《论语义疏》引范宁的话说:“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则为仁矣。”范仲淹将之引申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一解望文生义,句意粗浅。第二解极佳。

试译:
1、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抓住治理民众工作的个关键之处:尊敬鬼神,但又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至于仁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可以说做到仁了。”

2、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使人民接受教化,各行适宜的正道;尊敬鬼神,但又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
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者吗,先天下之所难,后天下之所获,这样就可以说具备仁了。”

通解:
为何敬鬼神,还要远之?
鬼神之事幽渺,奇秘莫测。
君子识之为自然神数、天之律命。一般百姓识之为拟人怪物,法术广大,掌人祸福,有喜怒哀乐、爱欲好恶。
君子敬神有两义。
一则,畏天命为分内之事,不能不敬;二则顺一般百姓之情,施以教化。
人日常需两种食粮营养,一种是物质食粮,如粟麦瓜果;一种为精神食粮,如鬼神信仰。百姓不可一日离开物质食粮,也一日不可离开精神食粮。或者可以说,百姓对鬼神的崇拜,是人性的一种刚需。
君子思教化,就不能逆人情。既然百姓认定鬼神为人格化之怪物,掌人祸福,因而生出迷信之情,加以祭祀崇拜,君子便不能自作聪明,给他们摆一通无神主义的道理,增人惑苦。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附教化于鬼神,与民共同崇拜,此所谓“敬”。
另一方面,君子敬鬼神,却必须保持清醒,不可与一般无知之人,沉溺其中,做迷信的俘虏;因而需保持一个“远”字。




【20160523论语日课236│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注释:
①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
②牖:音yǒu友。窗户。
③亡之:有  两种解释:一作丧失讲,一作死亡讲,意思相近。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伯牛身染重病,孔子去看他。孔子从牖执伯牛的手说:“我要失去他了,这个是命里面注定的吧,这个人怎么会得这个病啊,这个人怎么会得这个病啊。”
    伯牛就是冉耕,孔子的弟子,冉雍冉有的大哥。孔子很喜欢伯牛。因为伯牛的德行很好。颜回也是孔子的爱徒,孔子授徒三千,贤者七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先于孔子而逝,孔子非常悲痛,说,亡我,天亡我:“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还对安慰他的人说,我不为这样的人悲伤到极度还为谁呢!“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篇》)。
    可是,伯牛病重,孔子为什么不到屋里看他呢?有两种说法。一是朱熹的,病人一般是住在北窗下。牖是南窗,北是尊位。为了表示尊重,冉耕让人把自己的病床移动到了南窗,让孔子居北为尊。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淮南子》和《史记》来的说冉耕有麻风一类的传染病,所以不让孔子进去,而孔子师生情重还是在窗边拿着伯牛的手。
    视为天使,尊为栋梁。孔子的爱才之心,由此观之。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27日 08: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526论语日课23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
子之所慎:齐①、战、疾。”7.13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孔子平生慎重的有三件事:一是斋戒;二是战阵;三是疾病。
齐:同斋,古人祭前之斋。重在正心诚意,“我不与祭,如不祭。”;慎重其事,可以通神明。)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叫做斋,斋戒。)
慎:不轻视,不怯对。
战争关系到众生生死,所以要慎重;
疾病关系到自身的生死,所以要慎重。
神明、战争和疾病是人事不可预料的,是命,就像是治得了病也治不了命;慎重对待它们,是道,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天人合一。

【20160527论语日课24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7.21
2.注疏已阅读并抄录。
3.【学习心得】
孔子平日里不讲的有四件事情:怪异;强力;叛乱和神明。
“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246#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6月6日 22: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605,论语日课70,论语重读第三轮,君子之道: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47#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6月11日 05: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610,论语日课71,论语重读第三轮,君子之道第四章: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2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5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6月21日 10:29 | 只看该作者
20160618,论语日课72,论语重读第三轮,君子之道第四章: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6月26日 06:49 | 只看该作者
20160625,论语课73,论语重读第三轮,君子之道第五章: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0#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6月28日 13: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0160628,论语课74,论语重读第三轮,君子之道第六章:1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而不继富。2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7:06 , Processed in 0.1539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