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崔九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习】|论语组|第24周(0227——03.05):论语一则10遍+阅读抄录注疏+心.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26日 09:46 | 只看该作者
【20160924论语日课6│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古代称学生为弟子;
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
出则悌: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都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
谨:做人非常谨慎,谨言慎行但不是拘谨蹑手蹑脚,“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信: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
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爱天下人。
而亲仁:亲近有学问的人做朋友。
行有余力,再学文。文,文章。学生做学问,当重德行,以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本。

【20160925论语日课7│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未必谓之学矣。”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论语新解》中解释:“一个人能喜好人的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身其中,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虽然他说自己没有做过学问,我必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然而,南怀瑾版本的注解更合理。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社会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以身许国;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与一定说这个人有学问。
这里的“贤贤易色”,指的应该是:我们看到一个人,有学问有修养,就会肃然起敬,态度也随之改变向他学习。易,改变;色,态度,神情;而不是女色的色。好贤德之心胜过好色之心,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是圣人,不会说违反人之常情的话,更不会“存天理,灭人欲”。
曲阜是孔子故里,可是民风却乜有那么纯正,据同学说曲阜的夜生活比较丰富,可见曲阜的人也没有被孔子感化太多。然后同事说了句:“孔子本就是个伪善的人”。我竟无言以对。不看论语就对孔子做出判断,太草率。比如,“食色性也”这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


【20160926论语日课8│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那些老学究们假装很严肃的一本正经,学问就会稳固了?
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讲的话孔子就是势利小人了。
很多的传统文化,本身没有错,是后人理解错了。“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的重,自重,相信自己,就会有气场,无需多言而自威;“无友不如己者”,这是要尊重别人,因为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27日 08:36 | 只看该作者
【20160927论语日课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凡夫畏果,圣人畏因。终:结果;远,原因。一个人想要好的结果,不如要好的开始。大家都种下善果,社会的道德风气也就会归于厚道严谨了。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28日 09:54 | 只看该作者
【20160928论语日课1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温:温和,平和;良,善良;恭,恭敬,严肃;俭,节俭;让,谦让。这是孔子的风度、性格和修养。
孔子到了一个国家以后,一定会过问政治。这是有心求得的,还是人家自愿给他的?
这是孔子温、良、恭、俭、让得来的。孔子就算是想要官做,也会与一般人的求官的路线不同吧。德修于内才能表露于外。
264#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29日 13:04 | 只看该作者
【20160929论语日课11│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朱子曰: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这句话应该是针对统治者来说的,并不是普通人。刚刚上位立足未稳,这个时候去触犯已经经营许久的利益集团,很容易被反杀。所以应该先“雌伏”一段时间,同时培养自己的羽翼。小说电视剧都说烂过很多次了。
265#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30日 16:43 | 只看该作者
【20160930论语日课12│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礼的运用,贵在能和。先王之道,其美正在此处。小事大事都能把和落实了。但也有不落实的时候。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法加以节制,这也是不可以的。
“礼”跟“和”最难理解,容易陷入抠字眼的死角。礼是做什么的,它起的是中和的作用,中和事物之间的矛盾与偏差,使其均衡,能够和平共处。先人不论大事小事都按礼的精神来处理。
但是为了和气而和气,过分调整中和而失去了原来的秩序礼法是不可以的。难的是度。
266#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10月15日 17:01 | 只看该作者
【20161015论语日课13│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有子说:“讲究信用而合乎事实,说过的话是可以得到实践的。恭敬而能合乎礼节,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以依靠的都是可以信赖的人,这样也是值得尊敬的。”
只有符合实际的诚信才能付诸实践,才能的到应验,所以诚信的核心就是要合乎“义”,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合乎义的诚信等于空话。
同样恭敬也要合乎礼仪道德,只有在道德礼仪规范内的恭敬才是可取的,否则就会流于谄媚,取媚于人必受耻辱,这是不言而喻的。诚信而合乎事实,恭敬而不悖礼,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做事可靠,受人尊敬的人。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各个版本的解释都有。不知道哪个更合适。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10月16日 11:54 | 只看该作者
【20161016论语日课14│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不要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要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我们会吃很多的东西,买很多的衣服,消费很多的产品,可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吃那么多用那么多,所以生活是要做减法,用的东西可以少一点,再少一点。
敏于事而慎于言,想到了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一个区别。如果人都是有良知的,理无需外求,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实践上了。祸出口出,病从口出。我们有两只手两只脚却只有一张嘴巴,上帝造人的时候就说明了要少说多做。
见贤思齐,向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也是一种学习。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10月18日 0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崔九娟 于 2016年10月19日 08:25 编辑

20161016,论语课80,张吉宏
论语重读第三轮,君子之道第十一章: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69#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10月18日 10:16 | 只看该作者
【20161017论语日课15│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也?”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子贡说,老师,人穷了也不谄媚拍马屁;发财得意了对人也不傲娇。你看我这境界怎么样?一种自肯的味道。
孔子说,还好吧,但不如安贫乐道。都说得意忘形,其实失意了也不要忘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富而好礼,不是为了苟求以礼待人,因为我富贵了我就应该这样表现,而是“不动心”,不论贫富内心都是平实的。
自贡又说,书上说的“切磋琢磨”也是这个意思吧。孔子欣慰,微笑,曰,我可以跟你谈诗咯,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就可以去这个逻辑去类推出别的道理来。孔子并未告诉自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做学问的功夫,但自贡类比上面进一步推理的方法,得出这个结论,所以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
从中也可见孔子的教育方法,不是灌输,而是告诉弟子思考问题的逻辑,让弟子类推演绎,学以致用,懂得了过去就可以明白当下知道未来。

【20161018论语日课16│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要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70#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10月19日 08:25 | 只看该作者
20161018,张吉宏论语课81,论语重读第三轮,
君子之道第十二章:
1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6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以及其亲,非惑与?
7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2:05 , Processed in 0.1458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