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8论语日课47│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3.8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子夏向孔子请教:“笑的很好看,漂亮的眼睛顾盼多情,把洁白的脸庞打扮的绚丽多彩。这三句话到底在说什么?”
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子夏曰:“礼也是这样吗?有‘忠信’的本质,然后以‘礼’饰之。”
子曰:启发我的是商呀,可以跟他谈诗了。
这也说明,我们读诗并不是看它表面的意思,诗歌是古人情感思想的流露,透过诗可以感知他们的人生、立身处世的胸襟和道理,于己心有戚戚。
【20161119论语日课48│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3.9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①译文:
夏朝的文化、礼仪,我能讲出来,杞国的文化、礼仪却讲不出来。殷商的文化、礼仪,我也能讲出来,宋国的文化、礼仪却讲不出来。都因为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料太少了,如过留下的历史文献充足,我也能讲出他们的文化、礼仪。
我们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前面有论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②夏——殷商——周
杞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国家,是夏朝的后代,用杞国的资料来证明夏朝的文化、礼仪是不行的,因为它不全面;同样,宋国也是周朝分封的国家,是殷商的后代,用宋国的资料来证明殷商的文化、礼仪也是不行的。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但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是从夏朝开始的,如有文献记载,中华历史会比五千年更久。
【20161120论语日课49│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3.10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禘指祭拜天地隆重的仪式,可是现在却都心不正意不诚把它给简化了,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献神祗的酒以后,就想着快点走,接下来的祈祷等等隆重的仪式,也都是应付了事,所以孔子说,我再也不想去看了。
礼乐不兴。
【20161121论语日课50│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3.11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有人问孔子禘是什么。孔子说我不知道,并非真的不知。
然后他伸出手掌告诉那个人,说,能够了解禘祭之礼,你了解天下事如同了解自己的指掌一样那么容易。
禘,尊礼,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精神。
【20161122论语日课51│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孔子在谈祭祀之礼。祭祖先的时候,犹如真有祖先在面前受祭一样;祭神的时候,也好像真有神在他面前;如果不能亲自参与这个祭典,也不会象征式的让别人代我去。
做什么事都要表里如一,不能莫衷一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