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4论语日课81│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父母在时,不去远行,如果一定要远行的话,也要有固定的方向。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一直守在父母身边不符合实际;但不论去哪里,都要告知父母自己已经安顿下来了。当下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就是最大的孝,四处流浪漂移不定会让父母为自己悬心。
【20161225论语日课82│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4.20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认为,父亲在的时候,要看做儿子的理想志向;父亲过世了以后,要看做儿子的是否能继承父亲的遗志,按照父亲的志向去做事情,如果能够做到三年都不改变,就可以算得上是“孝”了。
有人说孔子这样的思想是盲从,如果父亲做的不对,也要坚持三年吗?“三年”不是问题的焦点,是否改父之道,体现的是子女的态度问题。从人之常情看,父亲过世之后,自然内心悲戚,对父亲的志向肯定不会忘记;若是转眼就忘了,父亲过世之后,立马就变得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任性行事,对父亲生前的处事原则一概否定,哪怕是正确的也不继承下来,这就是不孝。
【20161226论语日课83│崔九娟】
1、论语一则已诵读。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20
2、注疏已阅读。
3、【学习心得】
我们做子女的人,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为知道父母的年龄又多了一岁,为父母增寿而高兴;但同时又害怕,父母年纪越大,有生之年就越少,子女会为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而担心。有喜有悲,但父母长寿是最大的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