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郭坤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组必读】“和君国学”是什么?我们一起勾画和描绘!——课题说明(一)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年6月16日 22:1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比较倾向于国学同商业结合来推广国学,而学习国学的方式也应该是立体化的,不应该只注重于“读”。
从古代国学看,其学习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当代伦理中提倡的儒家思想,还是深受喜爱的道家经典,于古人而言都是渗透于生活中的,从国家提倡到个人修为,其成为经典的读本都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如果当代想要复兴国学,建议将国学精髓深入生活,从而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复兴必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靠几代的人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成功。
所谓的立体化,就是“学习+体验”的模式。生活中的经验,往往耳熟能详的道理是在经历过后才真正懂得,那么使得道理耳熟能详的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经历后懂得的过程便是体验的过程。学习是理性的,包括诗词、书画、文学、茶艺等的阅读、写作、赏析、绘画等技能的习得;“体验”是感性的,是指施予耳濡目染的影响,如音乐、服饰、节日、建筑等生活中并未被意识到的各个方面。
同商业结合,前期可以有“私塾体验”“修行体验”等方式,现在佛家寺庙也有在做,而这种方式可以扩大,内容包括以上提到书画、节日等。定位可以是学龄阶段学生及其家长,不仅学生能够接受国学教育,附带家长阶层也能同时进行,如此对于家长们而言比单独对他们的进行渗透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在服饰、书籍、音乐、游戏、广告等生活各个层面都施加国学影响,形成一种潮流,便很容易被接受。周杰伦中国风的歌曲走红可以作为一种案例,能看到大家对于国学的喜欢范围是能够扩大的,其过程也可足够的通俗易懂。
国学的内容也不应该只立足于文学,古代经典繁多,使更多的内容进入公众视野也是必要的。其中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由于国学人才并不够普及,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培养第一批国学人才来带动其他。过程中形成良好谦逊的学习风气很关键,引导社会避免浮躁,如不懂装懂的等的不良风气,对于传承真正的国学是必要的。
说了好多,首先要树好标杆,后面的和具体的再慢慢规划吧。
32#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雷蓉 于 2015年6月17日 11:14 编辑

关于和君国学小组的构想:
1、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愿景: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者,重塑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世界地位,重新建立以“中国文化”为主流的世界文化体系,树立国人的民族信仰,激发国人的国家荣誉感与使命感。
3、组织架构:
见下文附件(和君国学组织架构图)
4、团队建设
1)小组成员要做到出口即有文章(能过读经研习小组来提升),出手即有功夫(通过国学兴趣小组来培养),文武兼修。
2)内部读经研习小组按照和君的丁字型结构来进行构建,横向的“一”主要为启蒙类(大部分人实际接触的国学都比较少,皆处于懵懂阶段,需要启蒙)的书籍(如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等),纵向的“一”则可以根据中医、易经、道家、儒家、纵横等各个纬度去深入,熟读各家的经典著作形成研习成果。
3)国学兴趣小组根据各人喜好选择一样进行修习即可,这样能做到知行合一,不拘泥于书本。
5、公益与商业
1)内部读经研习小组的成果可以对外进行出版、宣传与销售。个人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不同的针对人群而专门建立不同的小组。以儿童教育为主,其实儿童教育所需要的教材就是我们小组内部自己启蒙类的书籍,也即上文所讲的横向“一”字。而在各个不同的纵向的“一”也会带给不同人群的受益。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是一种功利性的学术体系,如果先针对不同的功用再去研习,反而容易陷入著作太多无法选择的境地。还不如先依照传统文化本来的知识体系进行研习,得到一些学习成果后再去比对不同的功用罗列出相应的书单。
2)如果说内部读经研习小组是封闭式的仅限于内部成员的组织,那么国学兴趣小组就是外放式的。这样的设计保证经典研习的纯正性,不受外来成员的干扰。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学的传承有过断代,自己内部可能就会有大的分歧,一旦受到外部没有正确理解我们使命与愿景的人的干扰,誓必无法修成正果。而国学兴趣小组可以进行商业性的运作,如茶饮文化的推广,琴棋书画培训班的开展,汉服展览等。国学兴趣小组的各个内容都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比较外在形式化的,既可以通过公益方式向外宣传,引起大家对国学的兴趣,又可以通过商业运作给小组带来盈收。形式先行于实质,让大家从质感、体验上对国学有一定的认识,然后从中吸引对国学真正有兴趣的人,引导他们修习国学文化知识,进一步可以通过考察将其吸收到内部研习小组。这样国学兴趣小组就可以做为沟通外部的门户,既能了解外部的需求变化,避免闭门造车,又能时时地引入新鲜血液,带来思想的碰撞!
3)这种将运营部、策划部和宣传部置于和君论坛、内部研习小组、国学兴趣小组的上面的设计可以方便我们举行大型的国学公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交流的方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譬如内部研习小组和国学兴趣小组全体出动现场办一场国学嘉年华,而论坛则负责时时报道和线上交流。

最后出于自己私心的一点小建议:
1)和君国学小组的人出席大型活动时,是否可以着汉服。
2)和君国学小组正式官方通知采用简体、繁体双体公布!
因为我觉得凭什么现在的各种正式场合我们要穿正装(这种衣服都是基于西方文化设计的),难道我们不能在正式场合骄傲地穿上自己的传统服饰——汉服么?就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阿拉伯人会晤他国领导时穿的长袍(不好意思,不知道那个叫什么,且以长袍代之)一样。而繁体字做为汉字的精华,从字形上就能给我们字意思的指引,理当传承下来。现在为了方便使用简体字没关系,但是做为炎黄子孙我们至少要知道我们本来的汉字是什么模样吧!
由于个人眼界和知识的限制,见识有所欠缺,请不要拍砖,欢迎交流!

和君国学组织架构图.png (10.66 KB, 下载次数: 12521)

和君国学组织架构图.png

点评

着汉服,势至则必至,现在还需要酝酿。繁体字可能更快些。读经研习小组好。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5:59
看这个组织图,就心悦!呵呵。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1:44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1:13 | 只看该作者
雷蓉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1:11
关于和君国学小组的构想:
1、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赞!
34#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1:16 | 只看该作者

师兄,速度好快啊!我还在重新编辑贴子呢!论坛还不太会用,有一张图片不能按照预期的位置出现,好郁闷!
35#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6:52 | 只看该作者
    国学中获取智慧,禅宗中所描述,苦恼的来源于欲望,但产生欲望的根源缺少智慧。国学传承了千年,一定有存在的合理性,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在国学中获取智慧。
    《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之:需要广泛的涉猎传承的经典,每一次读到《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感觉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重逢,“他乡遇故知”之感。读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新意;
    审问之:对困惑抑或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不要总认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理而不议”,有佛家的“空杯”心理,“解惑”;
    慎思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通过自身思辨,将自己设身处地放到书中的环境,思考问题,如阅读《史记》一样;
    明辨之:对好坏对错做一个自身价值的判断,随着时间的发展,许多知识不符合当今的价值体系,学会辨别,如《名贤集》中的“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是否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怎样去变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古圣先贤是否适合中国的发展,塑造中国的普世价值。
    笃行之: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从何体现?在有扎实的理论及逻辑基础之上,精碎片化的知识去生活中实践。从古人的典籍中获得智慧,“知今亦鉴古,无古不成今”。
    最终,如同张载的横渠四句中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网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阅读完古圣先贤的典籍,从中收获智慧、增加人格魅力无。
    为天地立心:拓宽人的眼界,树立人生大坐标,如同庄子的境界一样,不为俗世的许多困苦烦恼干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学习古人的洒脱,就如同李白一样,“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
    为生民立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忧字,何等的胸怀,何等的伟大。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为往圣继绝学:司马迁《史记》,在《太史公自序》中,“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多么值得敬仰。
    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了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底蕴的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先生的三度修炼中,正心诚意,从国学中获取智慧。
36#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8:10 | 只看该作者
和君国学推进个人设想
(八届—石坚—焦作)

一、团队建设
(一)引进外部智囊团
建立国学专家顾问组,借助外脑。如学界大儒,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筑规划、考古文物、天文地理、古籍方志等)
职责作用:1、提建议,就国学推广传承提建议。
          2、把好关,对一些重要的策划方案、创作文稿把关,确保不出学术、知识上的硬伤。
(二)构建内部志愿者团队
以和系为基础,在内外诚招志愿者,探索和君国学包含内容、尝试形式。
职责作用:1、全员头脑风暴,对和君国学内涵、内容、产品、形式、渠道等建言献策。
2、内部试验分组,在前期人员磨合基础上,尝试细化领域、分组推进,如可根据产品形态分(读本、课程、视频等)、根据领域不同分(历史、文学、哲学、建筑等)、根据受众划分(儿童、青少年、高校师生、从业人员等)。小组是基础单元,各组之间也可交叉互动,形成生态平台。

二、定位
“为往圣继绝学”的现代普及版和惠泽众生版。让国学走进商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
我赞同以上的定位。
我的理解:在曲高和寡的国学与百姓日用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国学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仅指那些古籍诗文、古建筑、一些符号化的风俗等,不是与日常生活隔绝分离的。
由于建国后对国学传承的断代,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对国学的忽视,私塾消失,大家族打散为小家庭,人们传统观念意识的淡漠,国学传承渐渐变弱……其关键问题是:缺乏国学传承的环境,缺少国学传承的载体。
21世纪以来,国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浓厚,国学研究、学习的氛围也日益炽烈,国学传承发展的内外环境良好。但国学传承普及的载体有限,主要是一些小型教育机构在尝试国学教育,影响有限。
我个人理解:国学传承普及最好的方式、渠道是融入国内教育体系,依靠国内连贯系统、覆盖面最广的教育体系普及国学。因为在国学面前,无地域区别、性别区别、种族区别、贫富区别、年龄区别,任何人都有内心之善,任何人都有国学根基,任何人都可以为国学传承发扬尽己之力。国学不是“小学”,换用佛家的话语不是“小乘佛教”,而是“大乘佛教”,只有国人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认同接受、学习传承国学,国学才能真正实现发扬光大。
所以,我个人对和君国学定位的期望:在做精和君国学基础上,影响并融入教育体系,即“让国学走进教育”,实现“教育体系内传承国学+社会培训类传承国学”双模式。两个模式侧重点不同:教育体系侧重未成年人学好国学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大众普及、学习主导;社会培训类侧重各类从业人员的国学积累精进,分类小众、兴趣主导。

三、推进方式
在和君生态平台基础上,利用和系国学志愿者,先期探索国学传承基础工作(产品、课程、渠道、形式等),并在和君商学培训计划等平台上尝试推广,做优、做精内容、产品,不断扩大影响力,探索“教育体系内传承国学+社会培训类传承国学”双模式,实现最大覆盖面的传承。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中教材使用已逐渐自由化,学校、师生可以根据社会评价、个人需要选择较好地教学书籍。我个人认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学中,统一指定的教材模式迟早会松口,和君国学的产品可以融入各级语文、历史、地理等教材(当下,英语在应试教育中的分值比重逐渐降低,语文分值比重不断提高)。
另外,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学,和君国学的系列产品、课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推广。这主要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和一些高年级学生。

四、目标受众
建议,在已有目标受众上加上“小初高教育系统的学生”(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原因:
1、该群体数量大,受众广,对受众的限制因素最少。
2、该群体学习力强,吸收能力好,但理解力较差。
3、该群体学习时间充足,而且是集体学习,学习氛围浓厚。
4、教育系统学习体系性强,适于国学系统推广普及。
5、中小学生系统学习国学,国学就会融入他们之后的就业、生活各个方面,是一种“先入为主”式教育,也为他们成人后再学习国学、传承国学打下基础。

五、精神气质
    赞同已有宗旨,个人无补充。
37#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19:25 | 只看该作者
顾宝强 发表于 2015年6月16日 05:53
【昆明现场班】顾宝强
    不怕大家笑话,虽然我喜欢国学,但是从来没有完整的读过《论语》和《庄子》。我 ...

说得很实在,很喜欢这种平实地谈论国学的风格,内容也令人颇受启发。确实,国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论道层面,它更应该是老百姓的生活。百姓日用而不知,牛!
38#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20:06 | 只看该作者
孟晓东 发表于 2015年6月16日 07:20
“和君国学”课题之建议(建议查看附件)

原文

补充建议做得比较到位哦,很赞。只是我有一点疑虑,无论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还是往后的传播比较深远的儒释道,先人们诉说的都是关于世界、人生、价值理念、思想观念、为人处世等各方面不同的观点,这其中不乏相通之处,但大部分还是相悬甚大、甚至是对立的。如何我们现在对国学的态度竟是儒释道一并吸收,这会不会消化不良吖。这个疑虑早已有之,不知您能否解答一下。
39#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23:15 | 只看该作者
顾宝强 发表于 2015年6月16日 13:53
【昆明现场班】顾宝强
    不怕大家笑话,虽然我喜欢国学,但是从来没有完整的读过《论语》和《庄子》。我 ...

非常不错的想法
从感兴趣的入手,毕竟国学体系太庞大了……
40#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23:20 | 只看该作者
    加入和君国学,是希望能把自己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有所用处(虽然所知所学很有限),同时能不断学习以获取更大进步,努力达到更优秀的自我。
    国学的概念我很难界定,但我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被现代西方文明一榔头一榔头的给敲的支离破碎,感觉无限可惜,正如梁思成林徽因看到中国老建筑被推倒,留下的只是当代立方体盒子。
    我觉得,国学不仅仅就是开孔子学院,不是叫大家背四书五经,不是叫大家反现复古,不是叫大家回复繁体字,不是一窝蜂的去练国画、挥毛笔字,更不是写好八股文能做前世秀才。真要说国学大师,我同样也不知道该怎么来描述。
    但我觉得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国学有一种情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贫困潦倒依然敢大声放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身死依然“威武不能屈”,即使落魄书生依然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让人有一份信念,即使过去没有国家一说,单纯的文化同样能联络大家。
    国学的发展,或许会是自然道德、社会道德的一种人文终极情怀,一种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的终极体现。
   
    掐指算算,学生二十余年,其实荒废了好多岁月。现在想想,依然有好多遗憾。在这里说国学,肯定有班门弄斧之嫌,也有不自量力。
    但希望有机会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添一片瓦!有机会遇到一群同行的人!
    我更想的是,以国学中那种情怀,来为现实社会导航指引。如果我们迷乱在物质世界,起码还有济世情怀来进行调节!

    对于国学和君小组,我国学功底还有待进步,仅说说个人觉得一些想法以供思考:
    一是开展项目课题阅读分享小组,进行专项性合作与深研;
    二是考虑有深厚国学功底的和只具备一般国学功底的情况,照顾好大家的积极性;
    三是国学的范畴是不是就局限在儒释道,就局限在春秋战国,以后的诗词歌赋曲中医民间文化就能忽视掉?
    四是研究国学,宣传国学,是不是只能用古文本?说写都是繁体字都是引经据典。我可能比较重其内容而相对轻形式。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0月24日 14:26 , Processed in 0.1296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