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闫家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习】|弟子规组|第十四周(10.19-10.25):《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第三十.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年9月10日 20: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扎根教育●弟子规】--每日文摘 20150910
今天继续用故事的形式来道出伦理教育和弟子规教育的重要性。

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为了获得一个手机,竟然把他的父母亲都给毒死。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因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如果毒死父母,就会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令人发指而又真实的案子,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会混乱。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中国古代的经典《礼记·学记》篇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我国的国民重要,对世界人民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美国摩根斯坦利是一家著名的投资银行。它的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被发现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与她的丈夫、家人一起连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而这个女副总裁不仅是高级知识分子,她的年薪也是相当丰厚的,应该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对她的罚款也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一夜之间就搞得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归根究底就是没有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在利益和道义之间,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贪取一时的财利,丢弃了做人应有的品德,其结果便是身败名裂。一个行为正直的有德君子,是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的。《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在土地里。根扎得深,这棵树的枝条、花叶才能得以长久。根是什么?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贪不义之财反而很快就会家破人亡,倾家荡产。因此,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道德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孝道!
《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问题:
1.对于第一则买手机的故事,大家有何感想?怎样用我们目前已经学的弟子规教诲来教育自己的小孩,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2.作为一个理性的成年人,我们是否也会利用内部消息进行炒股?或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暴利?
3.今天是教师节,我给大家抛出一个观点,大家看是否有道理,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点“孝子必然尊敬师长和爱护师长”
32#
发表于 2015年9月11日 18:5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讲了一个现象,“我是在差不多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圣贤的学说,因为之前都是升学主义”。这里,从用法上感觉升学主义与圣贤的学说是一个相反的感念,升学主义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将考到好学校视为人生唯一出路的思考,而圣贤的学说,至少不是这样的思考。从个人的感觉上来说,人生的出路有很多种,但最终选择的出路可能与令你感动地克制不住的事情有关,蔡礼旭老师,就是因为高中时的两次令他感动的事情,感受到了就起而效法。人最贵在有一个导师啦。
33#
发表于 2015年9月11日 19:54 | 只看该作者
用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说,走心的人就会有好报,仔细看文中的故事,无一不例外的就是,走心了,感化了天地万物。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四点仔细想想都是有道理的,所谓不可走向极端,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车,不能压着左边的线跑,也不能压着右边的线跑,应该走在中间,要不然左右的车都会很麻烦的。这也是这个道理。生活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过好一生,也许这就是圣贤学说倡导的东西吧,有志向而无满欲,对事乐观开朗而不骄傲。
34#
发表于 2015年9月14日 20: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扎根教育●弟子规】--每日文摘 20150911-0914
1.孝道。
《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孝是根基,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开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2.中国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一位初一女学生修学《弟子规》后的行为变化。
中国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4. 8万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地得到改善,人们相互之间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夫妇也和顺了,不但犯罪率大大减少,就连离婚率也大大减少了。仅仅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在汤池镇第二中学有一位初一女学生,这位同学她的性格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吵架,跟同学也不能和睦相处。现在这样的孩子真不少。这个女同学常常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架之后,心里又很痛苦,自己会暗地里哭。一个人心里如果没有道德理念,她自己苦,家人苦,周围的人都跟着苦。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教育中心在讲《弟子规》的课,她就来到了中心。这堂课正好是讲“孝”道。一堂课听下来之后她明白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妈妈原来是爱她的,她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没做到《弟子规》所说的,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埋怨父母,这是自己不对。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劝谏父母的态度,都要“怡吾色,柔吾声”。用温和的脸色,用柔软的声音来劝导。父母有过都要这样,何况是父母平时没过,我自己耍小脾气、大哭大闹,这是无理取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忏悔!怎么忏悔?“过能改,归于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平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这天她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向父母忏悔。当天她买了一些青菜,回到家里做好了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估计母亲快回来了,这个女孩就在门口等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位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说这么一句话,又向她深深鞠了一个躬,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心里就想: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因为她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这样。然后这个女儿拉着她妈妈的手,对妈妈说:“妈妈,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位母亲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心想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就很欣慰地闭上了眼睛。女儿拉着她妈妈走进了饭厅,然后请母亲睁开眼睛。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快要掉下来了。吃饭的时候,这个女同学很习惯地先拿起筷子夹菜,刚准备吃的时候,突然想到昨天听《弟子规》上讲,“长者先,幼者后”,马上把夹起的菜,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这一顿饭,母亲是含着欣慰的泪吃的。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又端来温泉水,为她母亲洗脚。因为汤池有温泉,当地的居民常常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期间这位女同学的母亲,一直不断地流眼泪,非常地感动。而这位女同学,心里也非常感动。她抱着母亲痛哭起来,她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这些事情,都是这位同学写给教育中心老师们的一封感谢函里面讲到的。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她也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她了。而她进入学校里,对同学们也都谦恭有礼,主动向同学们打招呼了。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同学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也开始跟她友好,改变了以前紧张的关系。后来,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信中,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人生的幸福快乐与否,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就自己一个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自己的父母都变成对立不能交流的人了,由于有这些隔阂,代沟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是自己有毛病,错的是自己。反求诸己以后,以忏悔的心原谅、宽恕别人,对他人的爱心也就随之生起来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妈妈是爱我的,爸爸是爱我的,所有的人也都是好人。其实,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是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到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能。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接受《弟子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习气、任性来成长,长大以后,习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当她走入社会中,在单位里跟领导、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以后结婚了,跟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以后如果结婚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要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如果没有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个孩子,他会影响身边很多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为什么大人也要学《弟子规》?很多人认为,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现在成年了,还需要接受《弟子规》教育吗?更要接受。因为,当我们有优良品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召感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这不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吗?所以,无论您现在做什么行业,都要学习《弟子规》。
3.君子务本。
孔子教学,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行业就是第三条政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往。虽然行行出状元,但只有在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我们所从事的政事,才能够真正成功。因为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精神生活方面的情趣、爱好。同样因为有了德行,在情趣爱好方面,精神境界才能高尚。
35#
发表于 2015年9月15日 07:58 | 只看该作者
开始于2015年9月15日上午7:47
要说到礼仪,是为了让双方都感到舒服,感受到尊重,易经里面提到,谦卦,六爻皆益,谦虚谦卑的态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一个所有的六爻都是吉的。事实上,礼仪不仅仅体现在遵守礼仪的时候,当对方不遵守礼仪的时候,我们需要用一些适当的行动和话语提醒他,达到双方均感到舒服的程度。另一方面,有一个好的教导或家教也是很重要的,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家长是否真的言传身教,是否真的懂得如何教导孩子在礼仪在这方面的遵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知道要尊师重教,尊敬师长的道理,但却不处处落实,没有真的教导到孩子身上。礼仪的这些动作都很重要,只有做到了,才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完成于2015年9月15日上午8:00
36#
发表于 2015年9月16日 07:44 | 只看该作者
开始于2015年9月16日上午7:08
学习是一个十分之复杂的事儿,不仅需要有个人的兴趣,也要有对老师的尊敬,如果没有个人兴趣,则奈何老师教的再好也听不进去,如果失去了对老师的尊敬,则失去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学习这件事,从小看老师,长大看个人,当人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思考方式,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需要长辈,老师们教导,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让我们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待人处事方式,长大以后,我们已经对社会相当熟悉,也明白了社会的运作流程和话语体系,我们可以根据社会上已知的事务推断出很多没有被教导的结论。互联网这么流行,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个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途径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各种流程,另一方面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对人。
完成于2015年9月15日上午8:00
37#
发表于 2015年9月17日 14:24 | 只看该作者
积极参与!
38#
发表于 2015年9月22日 19:06 | 只看该作者
【扎根教育●弟子规】--每日文摘 20150922--《钟博士讲解弟子规》
       孔子教学,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行业就是第三条政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与人交往。虽然行行出状元,但只有在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我们所从事的政事,才能够真正成功。因为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精神生活方面的情趣、爱好。同样因为有了德行,在情趣爱好方面,精神境界才能高尚。
       在北京,有位拥有一百多员工的企业老总,他推行了《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做老板的不用去细致地管理员工了,因为员工按照《弟子规》形成了自我约束的体制。我有幸看到这个企业一些员工学习《弟子规》写下的心得。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学习体会中说到,她没有学习《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女儿,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的状况。
       后来,在公司里学《弟子规》,结果发现原来《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经过反省、检点,她决心改正过失,自此以后她戒了去KTV歌厅的坏习惯。
  通过学习,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有一天从KTV歌厅回到家已近午夜了,由于睡得很晚,第二天起来也晚了,一看表快要到上班的时间了,就赶紧冲出门外。可是车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忘记带考勤卡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没办法只好又返回家里去取考勤卡。等再从家里出来上车的时候,遇到路上堵车。时间越拖越晚,结果上班迟到了,整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就为了晚上的狂欢,暂时地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点,以后又学习了《弟子规》,知道“斗闹场,绝勿进”,而这些场所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
  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决定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占据着厨房,自己平时很少做饭,所以做起菜来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很关怀地看着她,想要帮助她做些事情。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她就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从头到尾都让我来,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
  这时看到妈妈微笑的神情,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三菜一汤端到了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第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今天我做的饭菜做得怎么样?”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连连说:“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你妈做得还好吃。”这个女儿后来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我妈妈做的,但这却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所以父母觉得是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此时这个女儿真切体会到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能得到的。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道:“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也并不遥远。”她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习《弟子规》的那份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
  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亲情的温暖。这个老总看了员工分享的心得报告后,还常常批些字。比如说,当看到刚才讲的这位员工的分享以后这个老总批道:“恭喜你感受到孝亲的幸福,找到依从经典教诲,就会得到真正快乐的正道。这是你善于力行结出的甘美果实。坚持走下去,我们不再过仅仅是痛苦暂时停止的迷茫日子,我们要过明明白白,从快乐到快乐的日子。”
  想想看,当这个员工接到老总的这一段批语,心里是什么感受。一个公司的领导、一个国家的领导,不仅是做领导,他实际身兼三重角色,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君”就是领导,是要管理、带领员工。还要作之亲,“作之亲”,就是做员工的父母,以父母之心对待员工,让员工得到家人一般的温暖。还要“作之师”,对员工来说,领导也是老师,要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员工做出好样子,用正理、正道来教导员工。这样员工对于老总的感恩之情,自然能够表露在他的工作里面。员工懂得了为人之道,能不为自己的公司认真干活吗?以前天天监督员工,看有没有缺勤,有没有为谋私利来骗取公司的钱财,有没有用公款请客吃饭回来报销,现在这些操心的事情几乎没有了,老总带领员工们一起学习《弟子规》,这个公司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家和万事兴”,他们的业绩也越来越发达。
  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板,都意识到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他们在报纸上登广告招募员工的时候,都附加一个条件,必须要会背《弟子规》,懂得《弟子规》道理的员工我们才要。这些老总都很聪明,他懂得选拔员工第一要看他的人品,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对于一个将要踏入社会找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第一要重视品德的培养。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再加上有一门技术、一种能力,无论到哪一个工作单位都是受人欢迎的。
39#
发表于 2015年9月22日 19:34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21、22讲内容提要-杨淑芬老师
【谨】
「谨」,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也要特别的留意。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这里就讲到人一定要珍惜光阴,我们都晓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可以说精神最好,最抖擞的这个时段,所以一定要珍惜。古者他们对于子女非常重视,要早起。曾国藩曾经告诫他的子弟,在《曾文正公嘉言集》里头,他讲:要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晏起?这个晏起就是起得很晚。他们是不是会早起?早起的家庭,我们感觉这个家庭是一个有朝气、有前途的家庭。如果子弟都睡得很晚,日照三竿,这个家恐怕就是没有家教。所以,古人很重视子弟要爱惜时间,爱惜光阴,早上就要早早起床。
  所以这里讲『朝起早,夜眠迟』。在往昔我们可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者晚上很晚睡,也不像我们现在几乎到半夜凌晨还在那里读书也好,做事也好。因为毕竟环境不同。以前教育子女它是这样子的,父母还没有睡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定要等待父母都去睡了,然后他们目送父母就寝之后,把家里再打理,再看看,有没有门窗哪里没有关好,或者东西没有处理好,等检查一切没有安全顾虑之后,为人子女的再上床睡觉。早上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时候,为人子女就已经先起来问候父母。跟我们现代的情形恰恰相反。
  此地也有人会误解,晚上很晚睡,早上又这么早起床,那不是睡眠不足吗?这里的用意就是说,我们如何先让父母安心的睡觉之后,为人子女再跟着睡觉。因为这样,如果万一父母有什么事情发生,不要说子女都已经跑去睡觉了,不晓得。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要仔细,先把父母安顿好之后,做子女的再睡觉。此地最主要的精神所在,就是告诉我们时光,不要睡得太久,时间很宝贵,今天过了,今天永远不再回来。如果永远存着拥有今天,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他认为每天都有今天,所以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睡得很晚。
  也有很多家长,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他就让自己的子女睡得很晚。曾经这样问过学生:在暑假的时候,睡到十点的请举手?差不多有一半,睡到九点的也有一些,睡到八点的也不少,睡到七点的没有。睡到六点的有两个小朋友,是兄妹,他举手。我就问他说:全班只有你们两个表现最优秀,为什么你们这么早起?这个哥哥就回答说:没办法,是因为妈妈帮我们办了报名晨泳,所以五点多就被叫醒,六点就去学晨泳。原来是如此。
  可见一般家长往往也忽略了,孩子在休假的时候,也让他们睡得这么晚。我们想一想看,如果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多吃完饭,肯定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可以学很多的才艺也好,也可以看很多书。每天你能多了两、三个钟头,一个暑假六十天,他所节省出来的这些时间,可以用在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是很多家长往往都忽略了,实在是相当的可惜。
  『老易至,惜此时』。这里就讲到时光匆匆,人往往回头一看,已经好几十岁了。这个时候我们想到要努力已经来不及了,有道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为人父母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记得要好好的教导他。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这一条很多人从小父母就已经教得很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盥洗梳洗,把自己打理得乾净。刷牙漱口一定三餐都要做到,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要特别的一定要落实,才能保健牙齿。
  『便溺回,辄净手』,几乎每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头,老师都有教,父母从小也会教他们。所以这一点一般小朋友都已经可以落实,而且做得很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从这一条,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衣冠必须要整齐。整齐,不但自己看了欢喜,别人看了也会高兴。为什么?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所以从小,为人父母的就要特别注意到孩子的仪容。我们都晓得出门之前,一定要先照照镜子,从头到脚都要检查一遍,免得出门出糗了。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朋友,他因为时间非常的匆忙,出门没有再端详一下,自己的这个衣服有没有扣好?鞋子有没有穿好?甚至袜子颜色不同,他因为一时匆忙没有注意到。所以,这一条就告诉我们,从头到脚衣冠一定要整齐。
  『冠必正』,「冠」就是指我们戴帽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有没有正。没有方正,戴得歪歪斜斜,可以说是轻率的感觉。所以这个「冠」,此地冠指正的,所指出的就是指我们戴帽子要戴得整齐。
  『纽必结』,「纽」就是钮扣,没有钮扣的是拉链的,我们也要把它拉好。钮扣要扣紧,有时候我们钮扣松掉了,可能在半路掉了。所以,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也要检查自己的衣服,钮扣是不是有松的感觉;有松的话,应该把它缝好,免得穿出去之后不晓得掉在哪里。有时候参加重要的聚会,因为钮扣掉了而出糗了,这个都是很失礼的事情。所以平常我们对于自己的衣服、容貌要特别注意整齐,穿戴好整齐之后再出门,免得有很多状况,我们没有办法感觉的。
  过去从事教学的时候,有时候看到学生家长匆匆忙忙来接小孩,有的甚至衣服穿反面,里头穿成外头,这都是因为一时的匆忙没有注意到。偶尔,我们如果一疏忽的话,也有可能把钮扣扣颠倒了,很奇怪的出门,等到一发觉自己这个窘态的话,已经为时已晚。尤其女众,我们女生出门的话,应该要特别注意,如果你的拉链是在后头,出门一定要摸摸看是不是有拉起来,是不是有扣好,因为在后头我们没有办法注意到。所以在出门之前,即使晚了一分钟,我们都要仔细的端详看一看,有没有哪里不整齐?不但自己出糗,这个对别人也是不尊重、不礼貌。
  『袜与履』,袜就是指袜子,履就是鞋子。『俱紧切』,如果有鞋带的鞋子,应该要把它绑紧。袜子也要穿好,不能一脚高,一脚低,这样穿出去就非常没有礼貌。「切」就是要把它绑紧。「俱紧切」,「紧」要绑紧,要绑得牢。我们也看过很多人,上半身穿得非常的整齐,非常的端庄,非常的好看;可是你再仔细端详他的鞋子,你会觉得非常的不搭调。为什么?鞋子很脏。所以我们要出门之前,的的确确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冠有没有整齐,穿戴是不是自己已经觉得整齐了再出门。这个整齐并不是要穿得非常的华丽,而是没有失礼于别人,自己也会懂得尊重自己。
  袜子跟鞋子,我们也要督促子弟,袜子一定要拉好再穿出门。有的上面的这个口已经松掉,所以一脚高一脚低,也是很不礼貌的。平时做家长的也要懂得,也要经常注意孩子的仪容,是不是有穿戴得不整齐?如果不整齐的话,我们也要告知他,该扣的应该要扣得很好,不可以与人有邋遢的感觉。
  人的容貌是我们第一眼所见面的第一个印象。不好的容貌,不好的仪表。不好的容貌没有关系,但是你有良好的仪态,你有整齐的穿着,也会让人觉得看起来很舒服,不会失礼于别人。曾经听到朋友这样讲,他们说办公室有人穿着很不得体,就是把家里的这种很轻便的衣服穿去上班。结果很多同学、很多同事很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庄严地方,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方便,然后不懂得这种衣服的穿戴的重要性。所以,仪容的整齐也是一个人的威仪所表现出来的,我们要特别谨慎小心。我们再看下一条: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这里就讲到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便乱放。『勿乱顿』,这个「乱顿」就是随便摆置。『致污秽』,以致于衣服脏掉了。有很多小朋友,他即使到小学五六年级了,你要叫他自己整理自己的衣物,往往非常的困难。曾经在教学当中,也问了同学,会自己摺自己的制服的,请举手?往往都没有人。可见在家庭里头,父母也疏于教导自己的子弟如何摺叠自己的衣服。衣服自己会摆的,这样的小朋友也不多,大部分都还是家长替他来整理好。我们想从小如果对自己的衣物他没有办法料理,自己整理;长大之后,他习惯没有养成,就很容易没有办法自己料理自己的衣物,不能做到很整齐,这样也不好。
  过去有一个朋友,我每一次看到她,她的衣服都常保如新。有一次看到她穿着一件非常好看的衣服,然后赞美她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好看。她就说:这一套衣服已经十几年了!我就问她:你如何保养的。她就说到,她说她从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她要如何保存自己的衣服。要把衣服,分成春、夏、秋、冬,衣服都要会自己整理,而且要会摺叠,该挂好的、该收好的自己都要懂得。因为母亲从小就教她,母亲在做的时候都会叫她过来看,然后比较容易的就慢慢教她,样样她都会,会叠会摺。她说即使要换洗的衣服,母亲都要求她要摺好,放在篮子里头再去洗。所以她说从小因为得力于母亲的教诲,所以她的衣服都常保如新。她说也因为母亲这样教她,所以她教导她自己的小孩,喝完奶瓶,会把奶瓶放在固定的地方。即使才一岁多,她说也可以训练,也可以教导。
  同时她说,母亲从小就会注意细节,她学到母亲的真传,她也告诉儿子。她说从小儿子每一次到医院打预防针的时候,其他的宝宝都哭得很大声,但是她会跟她的儿子讲说:宝宝,这个打针就是要让你快快的长得高,让你身体能健康。所以乖宝宝他就不怕痛,一点点痛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她这个小孩每一次打针,他都很勇敢,一点都没有哭叫声。由此可知,从小的家庭教育,从小小的一、两岁开始,做父母的千万不要错过教育他们的机会。
  一个人,他能懂得料理自己的衣物,他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懂得善用时间。一换下来的衣服,你就把它叠好,把它整理好,你就不可能堆置了一大堆。堆置了一大堆,不但衣服皱皱的不好看,同时对衣物的保存也会减低它的寿命。所以懂得整理衣物的人,他同时也应该很善于整理这个家庭,把家里会打扫得很乾净。过去这一个朋友,她就是如此,她很善于在很快的时间,就把家里整理好。后来我就赞美她:这个实在很难得,能向你学习。她很客气讲,她是得力于母亲小时候的教诲。可见家庭教育何其重要!我们再看第十五条: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这一条也是前面第十四条的延伸,你能懂得整理自己的衣服之外,我们穿着更要得体。所以,这里就讲到穿着打扮不应该华丽。『贵洁』,最主要是在整齐乾净。
  『不贵华』,不重视华丽,不重视流行。为什么?因为你重视流行,你要走在时代的尖端,你就要花很多钱,又要花很多心思去搭配,这些都有偏颇于奢侈跟浪费。有很多人他都会觉得衣服永远少一件。我曾经就问刚刚提到的这个朋友,我说为什么你每一次都穿得这么好看?她说母亲从小就给她一个观念,衣服你在打折的时候去买,买整套的,你穿衣服时间很短,一搭上去就是一套。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你不用在那里搭配。只要端庄的衣服,我们一穿起来就会觉得很整齐、很好看。你再善于保养,你把它挂得好,把它挂得整齐,你穿起来不会皱皱的,你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神奕奕,非常的亮丽。
  所以衣着给人的感觉也是非常的重要,得体与否。我们在出门之前也一定要看看,我们这样的穿着打扮是不是得宜。古人他们很重视衣着,所以才讲到『上循分,下称家』。这个上,还有下,有两个意思:如果你是长辈,你应该怎么穿?「循分」,应该按照你的年龄、按照你的地位来穿着,不可以穿得不得体。「下称家」,如果你对待晚辈,或者晚辈的穿着,我们也要注意。年纪小小的,他不能穿得太过老成,年纪大的人也不可以。我们在家里穿着,对子女也是一种教育作用。父母穿得不得体,儿子看起来会觉得父母怎么好像很邋遢一样。
  所以,在此地特别要注意的是家庭主妇,往往都会觉得在家里没有关系,随便穿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从小就看到母亲的模样。母亲在家里如果不邋遢,穿得也不是太随便的话,从小子女就会觉得母亲相当的美丽,相当的雍容,相当的端庄。如果母亲在家里也随便穿着,头发随便梳一下,或者绑一下,这样的仪容打扮也会让子女觉得在心目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好看的妈妈。所以在此,做母亲的在家里,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典范,在家里的穿着也要适当,更不要疏于打扮。
  古人教导妇女要有四德,哪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其中就有一点叫妇容。我们对于自己的容貌要特别注意到,不要让人觉得在家里像黄脸婆一样,出门像一朵花,这样对子女的影响也很大。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母亲美的一面,这样对小孩来讲也不是很好的。
  过去在教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就问到我。他说:老师,你难道都没有漂亮的衣服吗?我一时很惊讶,因为他才五岁而已,为什么会这么注重我的穿着?因为每一次上课的时候,是上书法课,我很怕我的衣服被小朋友弄脏,几乎每一堂课,固定的一堂课都穿固定的衣服,所以学生看到老师就永远是那么一套。这个学生他因为每一次看到老师都是穿一样的,我就跟他讲说:老师不是没有衣服,是因为衣服经常被你们碰脏,所以才经常穿这样的衣服,是以免把好的衣服漂亮的衣服被你们碰脏了。但是想一想,就觉得我这样是错误的,于是后来只要有上课的时候,我都注意自己的仪容、自己的容貌、自己的衣着,也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每一次虽然有不同的衣着,但是也要让他觉得老师每一次耳目一新,精神奕奕。
  所以被小朋友教了这一课之后,也特别注意到我们的仪容。非但是大人他们会注意到,连小小的五岁小女生,她们都会注意到大人的衣着。所以身为父母的,身为师长的,我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容。尤其衣服不可以穿得太紧,或者太暴露,这些都不好,都是很失礼的。尤其女众方面,我们的穿着更应该特别的注意,适当的打扮给人会有很好的印象,人家第一次见面,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穿着随便,与人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有面对面试,或者参加重要的聚会的时候,我们尤其要特别注意仪容的整齐。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这里就讲到饮食不可以挑剔。为什么?均衡的营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小孩从小他就会挑剔食物,孩子的发育就很难均衡。尤其现在孩子都生得很少,在家里几乎父母还没有动手,他就先吃。所以在饮食方面,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诫自己的子女,父母还没有动手,长辈还没有用餐之前,晚辈肯定不可以动手先吃。
  除此之外,孩子有挑食的习惯,更是从小就不应该让他养成。有一些习惯更差的,他会在菜肴里头翻来翻去,挑来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为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会在里头专门挟他喜欢吃的,从小就特别爱他,把他喜欢吃的,在众人之前就翻挑给他吃,这个也是很不对的。为什么?他会看到父母这样做的话就是疼他,所以他将来如果认为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这样挑。将来他长大到外头,就很容易有这种习惯毛病跑出来。
  所以,从小不好的习惯,做父母的一定要谨慎小心,及时要给他制止。还有吃饭的时候,饮食的时候,声音太大声也不可以。除了吃饭不能吃过量,不能说他爱吃就尽量给他吃,吃了不节制,从小就胖嘟嘟的,这个也不好。『食适可,勿过则』,也就是说从小对孩子的饮食,我们也要告诫他要节制。不可以说今天饭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饭菜不好吃,不喜欢吃,他就少吃。从小养成他定时定量不挑食,这个孩子才能长得健康活泼,身体抵抗力才会增强。
  我们也看到很多营养不良的小朋友,仔细一打听,我们看他的饮食几乎非常的挑食。因为挑食,得不到均衡的营养,所以才会感觉抵抗力不足,经常在生病。所以从饮食方面,为人父母的在家里,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饮食不过量的习惯。
  小孩往往也会跟大人一道出去应酬,看到大人饮酒,有时候做父母的,看到青少年已经十来岁了,已经念了国中、高中了,往往也会斟一点酒给他喝。这也是不好的。在这里我们看到: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如果年纪轻轻,在少年的时候,他经常饮酒。我们晓得,酒喝多了会伤身。自古以来的酒,它是一种健康的食物,它不是平常给人喝着玩的。我们看以前的酒杯,它旁边有两个耳,高高的耳,你拿起来斟着喝的话,你大口就会碰到你的脸颊。所以,古人他喝酒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他不是饮酒作乐。
  我们晓得,现在人喝酒就不一样了!往往有牛饮的这种习惯,而酒后又经常乱性,酒后丑态百出。所以这里就告知,我们从小子弟在家里头,小小的年纪不要让他学会喝酒。大人喝酒,小孩在这个时候不宜给他喝,即使浅嚐也不应该。为什么?因为喝酒很容易上瘾,上瘾之后要戒除就很难。
  我们晓得一旦有酒癖,他喜欢喝酒,我们知道很多家庭会破碎,往往不是酒,就是色,就是赌。所以,既然酒它的危害性有这么强,有这么高,做父母的不得不从小就要注意孩子他的饮食状况。尤其孩子出门,可能三五成群,他们就会去所谓的PUB。如果去这样的地方,回来之后,你闻到酒味,应该即时的制止。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大了,一旦养成,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知道『饮酒醉,最为丑』。我们看到酒醉之人,他的丑态是不堪入眼,同时也伤害到我们的身体。我们说「慎于始」,年纪轻轻的时候,做家长的在这一点也要特别的小心。尤其有些父母他对酒也有相当的嗜好,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子女在旁的话,不应该饮酒过量,免得造成子女不良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看第十六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步从容』,就是我们走路的仪态。我们的姿势除了走路以外,我们站的姿势,坐的姿势,都要很从容不迫。什么叫从容不迫?就是很缓和,很端庄,很稳重。如果走路很急,很匆忙,我们晓得,这个人的性子肯定很急。这样的人给人感觉就会是没有耐性之人。长官看到你如此,他怎么可能会把重任托付于你?如果在家里性子很急,一定很容易与家人发生冲突。在外与朋友交往,如果你个性很急,也会得罪很多人。走路、说话、站立的姿势,都会让人觉得你很赶你很匆忙,这样都是不对的。
  我们经常听到老一辈人教导我们,人,坐要有坐相,立也要有立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仪容。但是我们看看今天的社会,这种教育已经很少。我们也看到有人走路,头向来就是低低的,就是往前冲。走路的神态,我们也可以感受出来,有的人走路的时候不经意,嘻嘻哈哈;有人站的时候也是很难看,坐的姿势也不好看,不端庄。这样都会给人没有礼貌、没有家教的感觉,也是不好的。
  所以,「步从容,立端正」。从小在家里,我们如果看到子女、子弟,家里的子弟走路不好看,我们从小就要予以纠正,坐的姿态,站立的姿态,也都要特别引导他。一个人行得正,他就立得正。如果你连站都站不好,歪七扭八的,或者一付轻浮的样子,这都是很不好的。所以从小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有待于父母好好的教诲。同时做父母的,你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你走路时是不是也那么赶?那么急?如果你讲话也那么赶,走路也那么赶,子女肯定也是会跟你一样。所以,怎样教小孩?就从自身开始先做起。自己如果都不能以身作则,来要求子女的时候,恐怕没有办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再看『揖深圆,拜恭敬』。「揖」,古人讲「打恭作揖」,这是很恭敬的一种礼节。以前的衣服袖子很长,所以打恭作揖怎样才标准?一定要圆,不能挤在胸口,一定是圆的。「圆」,也代表圆融,代表恭敬。我们现在不讲这样的礼节,而是打招呼。但是打招呼我们要发自内心,不要皮笑肉不笑,要发自内心的跟对方打招呼,从内心做出你的和颜笑容,一定会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如此的尊敬他,跟他作礼。
  『拜恭敬』,这个意思是指如果我们参加一些聚会,有礼拜的时候,我们在行拜的这个礼节,也要特别给人以恭敬的感觉。比如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首长在参加一些祭典的时候,我们从电视画面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拜法,他与人是恭敬的。有的人头只有低一点点;有的人他的腰很软,他就会稍微再弯一点点。有的人拜的速度很快;有的人很缓和。你会觉得他真的是很恭敬的在礼拜。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拜恭敬」。
  凡是碰到祭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要用虔诚的心,拜也一定要把腰弯下去,代表我们用身体恭敬的向对方祭拜。譬如说祭拜的话,是对亡者的一种恭敬、一种礼仪、一种礼貌。从电视上我们也看过,很多人就是头轻轻的一点,很快动作就起来。虽然他没有感觉,但是我们从画面上可以感受到,好像是不恭敬的样子。所以,怎样是恭敬?我们可以试验看看,腰没有弯跟有弯,速度很快跟缓和,有很大的差别。旁人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你有没有恭敬,你有没有从内心发出恭敬来。
  就好像我们对长者行礼一样,像蜻蜓点水,我们就晓得不是真诚的恭敬。你能缓缓的把头配合着腰,轻轻的缓缓的点头,然后再抬头起来。如果你的腰没有弯跟有弯,相差很多,从旁人的眼光来看,你恭敬与否,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得出来。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勿』就是不可以,『践』就是践踏,『阈』就是门槛。过去我们的房子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四合院,四合院里头,每个房间一入门都有门槛,因为要关木门,所以都有高高的门槛。我们现在房子的建筑结构大不同于以前,所以门槛已经很少见到了。可是在一些寺庙或者比较传统的建筑,它还是有门槛的。
  以前的人,他会教育自己的子弟,碰到有门槛的地方,绝对不可以往上踏上去,然后再下来,一定是要跨过去才有礼貌。我们现在没有,如果我们去拜访别人,在进房门之前当他们家里外头有一个踏垫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的鞋子有没有脏掉。我们要在这个踏垫上踏一踏再走进去,就不会让人感觉你带了一些灰尘、脏的东西进来。因此,时代虽然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互通它的精神所在。
  什么是它的精神所在?就是要懂得礼节。也有很多人说礼节是吃人的,这完全是不正确的观念。我们与人相处都希望对方有礼貌,同理,对方也希望我们也遵守礼节,礼尚往来。所以,有节度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是相当重要的。
  「勿践阈」,我们现在即使没有门槛,但是如果有机会到寺庙里去,也要告诫子女,在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爬上去践踏,然后再跳下来,这都是很不礼貌的情形。
  『勿跛倚』,跛还可以读成「必」,就是两只脚不同时的站立,就是站一只脚,一只脚斜放着。我们这样两只脚不能同时的着地,肯定身体会歪一边。所以,以前的人他就很重视,孩子很小就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自己的姿势。姿势不好看,不良的习惯,从小都要教好。所以这里讲的「勿跛倚」,就是身体不能经常的歪斜,或者靠在墙壁上。你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是多么的没有礼貌!
  所以,我们读到这样的字眼,我们想想,我们这一生当中,这个跛倚的情形可以说经常的发生。有时候会觉得先站一只脚,一只脚休息,或者靠在墙壁舒服一些。殊不知,给人个感觉是相当失礼的。
  『勿箕踞,勿摇髀』。为人父母的更是经常犯。过去曾经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小,大概五岁多,末学就教他《弟子规》。他读到「勿箕踞,勿摇髀」的时候,他就问我,什么叫「勿摇髀」?我就跟他讲,摇髀就是坐在椅子上面,把两只脚翘起来,然后大腿一直抖动。他说原来是如此。五岁的小朋友,当他会背《弟子规》的时候,他读到这里,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他懂了之后,刚好隔不久他回到家里,看到他的父亲坐在沙发上面,翘起腿来,然后就在那里抖抖抖。小朋友一进门,他看到父亲这样,他就跟他讲:杨老师说「勿摇髀」,就是说坐的时候,大腿不能这样一直摇,这样是不好看的。结果爸爸笑得很开心,马上把两条腿摆好。由此可见,小孩子在还没有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时候,我们教他什么,他就会完全的吸收什么。他看到父亲这种举动,他就想到《弟子规》里头教我们「勿摇髀」。
  什么叫「勿箕踞」?箕踞,就是这两条腿坐的时候张开的,像过去的畚箕一样。畚箕,因为它的弧度是这样出去的。所以,两条腿不能坐得像畚箕一样,开开的,很难看。尤其是女生,从小做母亲的、做父母的看到子女他的坐姿不良,我们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予以纠正。不然等他习惯养成,这个姿态将来会经常出糗的。自己不晓得这种毛病习气,对于将来会有很大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人家看你一副轻浮的样子,谁会喜欢你?对自己来讲,也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无论是在声誉方面,在行仪方面,都得不到别人的敬重。所以「勿箕踞,勿摇髀」,可以说为人父母的,他不经意当中可能就会犯了。
  也有很多人,他会认为《弟子规》就是教教家里的小孩。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那就完全错误了。因为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学生会向我反应,他说:《弟子规》里头的我爸爸完全没有做到。老师在这里讲给他听,他觉得很好。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他们是这样的态度,他们就会怀疑到底爸爸的对,还是老师的对?所以,做父母的,当我们有这些习气毛病的时候,自己应该要及时的改正,不要让子女觉得父母都做不到,为什么我要这样做?这样就太可惜了。所以《弟子规》,不但子女我们要把他教好,做父母的更应该落实,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好好的教育他们。

40#
发表于 2015年9月23日 07:06 | 只看该作者
开始于2015年9月23日上午6:29
有些时候很难用一个合适的词汇去表达,从宏观上看一定要做到,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做这件事的原因和会受到影响的人群,以及人们的看法,有点像近几年流行的社会责任,比方说说话,我们就要让说话的对方感到舒服,打电话时要与对方保持沟通,了解其真正所想所需,聊天时也要相对的敏感一点,我们说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对方会怎么想?今天谈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中国圣贤的教诲已经断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孩子行为偏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辈们有没有教?不光是嘴上教,有没有以身作则?在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应该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拜托别人做?我并不反对当自己有困难时拜托别人的帮忙,但我们传承给下一代的东西一定要是善良的,如果我们拜托了别人,下一代按照我们的言传身教会做出什么事情呢?当我们长大时我们知道的一些东西,有时候会自以为是,当孩子长大时也应该懂得和指导,但这是不对的,孩子缺少自己的逻辑,没有经历过,是无法捉摸的。
完成于2015年9月23日上午7:07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2:35 , Processed in 0.1246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