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如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日分享】积少成多,积微成博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5年7月23日 09:30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无用之用,乃为大用_07.22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3日 09:39 编辑

分享人:八届蔡亚男

无用之用,乃为大用,语出《庄子》天下篇,用以阐述宇宙天道无用之用之大智慧。
庄子《逍遥游》,北冥之鱼鲲化而为鸟鹏,海运而迁徙于南冥天池。庄子运大化之笔,写出天地之间,南北之巅,万事万物,莫非物化,莫非气化,一言而道尽宇宙造化生物之机。
借佛家第一义而言,则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万事万物,莫非气化,洵非虚言。借佛家世间义而言,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万事万物,莫非物化,皆为实言。
气化,则自他、物我不二;物化,则小大、是非本齐。气化、物化之旨,即为庄子阐发宇宙天道无用之用之大机。天地造化之机,诚为无功无用,然当其生化也,而“万类霜天竞自由”,其功其用又何其广大宏伟。庄子同老子,以天道而明人道,以天道而启人道。《逍遥游》篇中: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评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客得之以说吴王,裂地以封。此谓无用之用大矣。无用者,正所以为大用也;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

推荐:陈道明--不为无为之事,又何以谴有涯之生!一文如下:

      一晃都年近六旬了,说不注意身心健康那是假的,但上升到正经八百的“养生”高度,又似乎不那么对味儿,因为我做的,用冯小刚的话说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不过,不做无为之事,又何以遣有涯之生?
  这观念打远了说,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我生在天津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后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受家庭影响,我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当律师、外交官、医生,人生规划里完全没有“演员”。但高中时为了躲避上山下乡,有个正经的城里饭碗,不得已报考了天津人艺话剧团。进剧团后也没有一鸣惊人,多数时间都在舞台上跑龙套,一跑就是六七年。
  那时候演艺界都是吃大锅饭,主角和配角的收入相差不大,加上自我感觉“入错了行”,对出人头地没有什么奢望。人生起步阶段没有经历什么急功近利的熏陶,很自然地便学会了将很多东西看淡。不像现在的演员,接受了太多以竞争为主、甚至强调“你死我活”的教育,心理整个就跟着急功近利了。
  其实不光演员,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但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沁人心脾之感;刺绣和手工或许无用,却带给我们美感和惊喜;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哀伤……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的生命包含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心安,则身安。
  我从小弹得一手好钢琴,喜欢到钟爱。只要在家,我每天要弹上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会弹四五个小时。我有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无论去哪儿都会带着,在外拍戏间隙就会用它来代替钢琴,有时碰巧剧组有设备,也会弹弹手风琴、吹吹萨克斯。钢琴对我来说是绝对私密的朋友,混迹于社会,难免有郁结之事,无用的钢琴练习便成了我排解心中不平的利器。
  进入中年后,我迷上了画画,没有门派,不讲章法。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地图,回想多年来拍戏到过的地方,然后挥笔泼墨画山水。画好后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直到自觉不错了,这幅方才作罢。又有言书画不分家,后来我又觉得书法很精妙,慢慢也迷上了,我现在最喜欢用毛笔抄写《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脑入心,很有意思。
  我也相当钟情棋艺。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算得上无所不会吧。不过我只喜欢与自己下棋,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棋里养生,抛却胜负,无心则胜,无心则乐,无心则寿。
  偶尔,我也会做点手工。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房间专门用来放置糖人、面人,木工、裁缝所用的工具,这几项手工活我都还算拿手。女儿常年在国外,想她的时候就会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干脆穿针引线给她裁剪一身衣裳,聊解相思之苦,也算自我宽慰吧。当然,我更乐意干的是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包。我妻子4年前退休了,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我们夫妻俩就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其实我最大的梦想是写杂文。在现当代作家里我最喜欢鲁迅的杂文,《鲁迅全集》我全部读过。在阴雨天,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但写杂文一直没有尝试过,觉得很难,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看着窗外的飘雪,身上披着棉袄,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一支烟燃着,但不吸,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
  有人说工作那么忙,时间那么紧,去哪儿找闲情逸致?其实还是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我这个人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了。
  这些或许都是“奇技淫巧以悦妇孺”的事儿,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更有用,但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心没病,身体自然安康。如果要说养生的秘密,这就是我越活越年轻的“奥秘”。

谢谢!
62#
发表于 2015年7月23日 10:22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吾日三省吾身等三则_2015.07.23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3日 10:24 编辑

分享人:八届李楠

1. 【自省是自律的前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心得】作为职业角色,我今天有没有不够忠诚的地方;作为伦理角色,有没有答应别人而不守信用的;作为自我角色,在一个大的传播环境下,外部的信息如此纷繁,我通过自己的内心辨识或者学习了吗,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系统了吗?曾子从职业角色,伦理角色和自我角色的角度阐述了自省的三个方面,这是中国古人就告诉我们的一种自省。

2. 【建立正确稳定的内在评价体系】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心得】别人误解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最大的祸患是自己真没能耐。只要你有能耐,一时的误解无足以成为祸患;你要是没能耐,一时的赞美也会化为泡沫。真正的君子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我们都会遇到被家人朋友同事上司客户……误解,无奈、委屈、怨恨滋生,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外界对我们的认可或否定。我以前理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超凡的伟人或者广阔的心胸才能做到的,是我这样平凡的人不能做好的。但我体味了孔子这两句话,我感到愧疚:很多时候自己的彷徨、迷茫和无知,是来源于自己的“无能”,却要为了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变得迷失自己。我要实现内在的生长、建立稳定客观的内在评价自己的方式,才能不受外界困扰的让自己不断变得“能”。

3. 【与磨难和谐相处才能不抱怨】国学大家南怀瑾处事心得: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心得】字字箴言,每句都是大彻大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这两句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人生是一场坚持,也是一次远行,不求简单容易,否则如何淬炼打磨出最圆润炫目的美玉。

与诸君共勉!
63#
发表于 2015年7月27日 05:41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学问功夫的次第_2015.07.24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7日 05:45 编辑

分享人:四届张家铭

中国学问重功夫,而功夫是分层次的。
如古人将读书分三层次:诵书(主要是背诵、烂熟于心)、读书(分析、归纳其中的道理)、念书(念兹在兹,不断实践)。
再如大家熟知的《大学》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会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地方体现,也提醒我们学习时应从打基础起,然后不断寻次第而进,证修学功夫。

谢谢!
64#
发表于 2015年7月27日 05:46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书法之用笔_2015.07.25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7日 05:57 编辑

分享人:七届金藏玉。

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通过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

用笔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
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这就是用笔。
现代用笔之法具体归纳如下: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 。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清代康有为也曾讲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书法,从心开始,从运笔开始咯~

谢谢!
65#
发表于 2015年7月27日 05:50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无欲则刚_2015.07.26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7日 05:53 编辑

分享人:七届刘志勇

1.《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2. 刚在古代被看做是一种德行,所谓刚德。我理解的刚德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这种强大体现在自控能力上。有欲望,但是不被欲望控制。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3.朱载堉散曲《十不足》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感谢!
66#
发表于 2015年7月28日 09:19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易经之坤卦_2015.07.27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8日 09:30 编辑

分享人:八届殷建华

《易经》,坤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文言曰: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我的国学根底很浅,实在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原文,主要是看了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才略知一二。
所以这里主要引用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月亮全满,自东方出来,这时候是‘含章’。
“我们古代对于月亮,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吸收了太阳的真光再放射出来的光明,所以说它本身里面含章,章代表了光明和美丽。可贞是很正,六三为阴爻,不算得其中,是内卦的高峰,所以含章可贞,有光明现象。以卜卦来说,‘或从王事’,如果一人为前途而卜,这个人将来可能很有前途,事业很大,乃至辅助一个人创业,如韩信、张良辅助汉高祖千古留名,但是无成,自己本身不会成功,虽然不会成功,可有结果。”

结合现代商业社会来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成“王者”,即董事长,总经理等,若能辅佐之也可创一番事业。譬如“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中除马云外我们可能其它人都不怎么听过名字,但谁都知道他们对于阿里商业帝国创立的贡献,他们自身也应当是很有成就感的。如果当时团队里谁都想当“王者”,这个团队或许早都分崩离析了。所以“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真的是一种大智慧了。

谢谢!
67#
发表于 2015年7月28日 09:23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不患人之不己知_2015.07.28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28日 09:30 编辑

分享人:八届将建颖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这是《论语-学而》这一篇的精神所系,意思是:一个人不怕别人不了解你,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回归到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种通病,觉得自己了不起,急于作秀、急于表现,而当自己的肤浅或错误暴露出来后仅仅脸红几秒,
之后就开始一系列“自我解释、自我遮掩”,把错误归结在客观环境、他人身上,这就是犯了“患人之不己知”的错误。
所以,对人对事,正确的态度是,不要怪别人不了解你、不要怪别人误解你,而要先审视自己,看自己是否了解别人、是否对外在有一个谦逊、客观、理性的态度。

谢谢!
68#
发表于 2015年7月30日 10:34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015.07.29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30日 10:36 编辑

分享人:八届胡志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不断的练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但是我感觉这样的解释是不通的,因为古人特别是文人学习的是经,是道,并不是学习技艺,因此谈不上什么练习之说,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学以致用”,所以我认为本句应解释为:学习并不断的运用于实践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在我上大学时候读的是商学院,那个时候把学到的营销学管理学知识用到创业上,这种快乐是很澎湃的。
~所以儒家修身完成之后有个齐家平天下,把自身所学,实践于世,这是一种巨大的快乐,也是知行合一。

谢谢!
69#
发表于 2015年7月30日 10:37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养生联解说_2015.7.30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30日 10:40 编辑

分享人:八届李荣华

药补不及食补,食补不及动补。锻炼还须乐观,独乐何如众乐。
这是书法家费新我(1903-1992)的养生联。

上联讲补养与运动结合。药补不及食补,这是来自民间的智慧。应该说,药补与食补同属于中医进补的范畴。
药补就是根据人的体质,通过服用一些具有扶正固本、补虚泻实和调和阴阳功效的药物及其配伍,以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方法。
食补也称食养,包括平时食补和病时食疗,是应用食物的不同性味,作用于不同脏器,起着调理补养和治疗作用,以增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二者各有其特点和功效,应药食结合,食养为先。《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但二者比较起来,食补比较平和,一般不伤及脏腑,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减少药源性疾病,且经济实惠,故更易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虽然“寓健康于饮食”是重要的,但也不能离开适量的运动锻炼和劳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运动锻炼和劳动,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延缓机体的衰老。
从这个意义上说,食补不及动补。
  
下联则讲炼形与养心结合。
下联语本《孟子·梁惠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
良好的心态是防病抗衰的巨大力量,乐观则是心灵的维生素、幸福的催化剂。所以,“锻炼还须乐观”。
经验表明,运动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愉悦心神。
但是,独乐不如众乐,因为“与众乐之之谓乐,……又乐之尤也。”(唐·韩愈《上巳日燕大学听弹琴诗序》)
只有与众同乐,且能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人,才更能获得身心的健康。

谢谢。
70#
发表于 2015年8月5日 15:15 | 只看该作者

【每日分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_20150731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8月5日 15:18 编辑

分享人:八届李荣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天是我入国学组以来的第三次每日分享。国学组自2015年6月12日首次分享以来,到昨天已分享49人次。国学组现有134人,那么至少有85人未每日分享过。然而在昨天我找今天的每日分享的人选时,遇到了问题,没人响应,当时我深感无助,也很失望,自己直接被130+位同志无视。我反思,是自己太没魅力了。后我去论坛看我们的每日分享的帖子,发现,近段时间来,每天只有分享,几乎没有人对分享的内容有所反应。我进一步反思,我们还要参加国学课题小组吗?还要每日分享吗?如何分享?对分享的内容如何回应?

暂告一段落。

谢谢。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6:03 , Processed in 0.1326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