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为什么学国学?
梅逸 北京硅谷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员工文化素质影响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在物质丰富下表现出空前空虚、无聊,道德的约束力无限削弱,物质丰富了,精神匮乏了。
文革带来的中国文化断根,使得我们许多人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一个没有民族文化修养的中国人,很难算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全球化时代不仅需要的是世界文化和融合,更需要民族文化的张扬和发挥。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可以没有文化,也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可以没有文化。更难想象企业员工没有文化素养,有才无德,个人主义,唯利是图,蝇营狗苟,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道德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把社会生产中其他因素联结起来的纽带。劳动者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样也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
事在人为,物在人管,财在人用。没有人,也就没有企业。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管理活动的核心。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竞争。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观点,人的文化素质代表着他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我们把它分为知识、技能、体力等基础性资本和道德、诚信、社会关系等交易性资本。前者可称之为“才”,后者可称之为“德”。尤其是在追逐名利的经济社会中,员工的道德是企业做大、做强和长久发展的根本。
二、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全面打造企业员工的文化和道德素养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员工学习国学,也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价值观,即“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1、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有仁爱之心,处理好人际关系
中华十德之首“仁”。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企业员工有了仁爱之心、交往技巧,就会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免内斗内耗,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中;同时企业员工也会爱自己的企业就像爱自己的家,处理好自己和企业的关系。而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整天想着跳槽,或者认为自己和企业就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我干活你给钱,你倒闭我走人的狭隘思想。
2、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深明大义,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
中华十德之二 “义”:大义、正义、情义、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企业员工如果深明大义有情义,就会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和企业共荣辱,勇于承担责任,使企业走向兴旺发达之路。同时,也会处理好家庭关系,身心健康,把更多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不会因为家庭矛盾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托企业的后腿。
3、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知礼、守礼提升企业形象
中华十德之三“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如果企业员工都懂礼、知礼、守礼,有礼的思想、言语和行为,那么企业将是一片和谐祥瑞的景象,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知名度。
4、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善于思考,善于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华十德之四“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善思好学是智的具体表现。企业要做大做强,企业员工必须善思好学。学做人、学技术、学管理、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智。
5、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诚实守信
中华十德之五“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企业员工如果能够信守承诺,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企业的销售和生产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也会相互信任,相处融洽。
6、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忠诚和宽容
中华十德之六“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如果企业员工对企业有一颗忠诚的心,就会和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维护企业的利益、形象,不说、不做有损企业秘密和利益的事,并且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7、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感恩孝悌
中华十德之七“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包销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所谓感恩,就是是企业员工对企业感恩、对客户感恩、对社会感恩。所谓孝悌,就是员工尊敬领导,有执行力,不消极怠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企业员工有了孝悌之心,企业的人事管理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8、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廉洁自爱
中华十德之八“节”:节气、名节、操守、节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腾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讲气节、重操守、重名节、软利欲,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熔铸成为不图名利、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柱和一个人涌葆铮铮铁骨的人格追求。
如果企业员工能够廉洁自爱,就会严格认真的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会迟到早退,消极怠工,浑水摸鱼,挑战和破坏企业的规章制度。就会珍惜公司的财物、办公用品,不会铺张浪费甚至恶意毁坏,更不会公物私占,偷盗和贪污挪用。
9、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勇敢坚强、勇于创新
中华十德之九“勇”:勇敢、坚强、刚毅。中华传统文化对“勇”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 “胜敌壮志曰勇”,“知耻近乎勇”。“勇”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一言蔽之,“勇”就是勇敢果断、徇义不惧、刚健不屈。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这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刚健精神,是中华民饱经磨难、历久弥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不竭动力。
企业员工如果能勇敢坚强,就会敢于面对挑战,在工作上不避重就轻,勇挑重担,锻炼自己,服务企业。不推诿抱怨,勇于承担责任。
勇于创新,是指多方面的创新,包括:(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企业员工的创新氛围、文化、意识,是现代企业腾飞的核心要求。
10、学习国学可以化解企业员工内部矛盾,使企业有有凝聚力
中华十德之十“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用之,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和”以治国。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权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文化还把“中”与“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如果企业员工有和的思想和信念,就会做事有原则,说话有分寸;不扯皮,不拆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和气生财,和谐发展。
中华“十德”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现实性。“十德”是全方位的,“十德”中有道德,有价值,有人格,有文化,有制度,有法治,有经济,有政治,有实践,有家庭,有国家。
“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要义,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伦理规范。“十德”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十德”是个很高、很全、很美、很理想的目标,是崇高的境界。每个人,甚至每一代人,不可能彻底做到,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往之、为之奋斗之,不懈努力,不断地接近,直到永远!
“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德要道。如果每一位企业员工坚持“十德”、弘扬“十德”、追求“十德”、实践“十德”,那么,我们的企业一定是非常和谐、发达、强盛的,企业员工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三、企业员工学习国学彰显成效的企业案例
华为成立于1988年,从事通信行业。华为的老板任正非,是如何领导这么一个无人知道的小民营企业,来打败这些国际巨头,占领中国市场的呢?
任正非对中国国情非常熟悉,对中国文化领悟很深,完全是由于他在青少年时代经历了中国的苦难。任正非念高中时,赶上了中国由于大跃进的失误造成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一家人(特别是父母亲)的互相关心,相依为命,使这个家庭度过了难关,中国文化就是从家庭开始的(孝悌是为人之本),由此,他体会到了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亲情,中国文化的基因就这样在他的身上发芽,生长。
读大学时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使他洞察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文革使我政治上成熟起来,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书呆子”,探究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儒学思维)开始形成。
随着华为的扩张,人员规模的扩大,华为面临的组织管理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光靠狼文化这样简单的概念已经无法解决华为面临的问题,更加不能带领华为继续扩大。例如,华为的快速扩张,导致成熟的管理干部奇缺.象原来的办事处人手少,办事处主任从机器组装、销售、检测、维护,什么都要干,干的是一个工程师的脚色.现在人员扩张很快,办事处主任必须领导大批手下人去干,干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脚色.狼文化仅仅提出一个群体奋斗的意识,显然不能告诉办事处主任如何才能带好这支狼队伍,也就是如何才能当好一匹头狼. 再如,华为扩大后,上下级之间的冲突,部门之间的冲突,员工之间的冲突,都越来越多,如何来协调他们的矛盾,如何来统一他们的认识,拿现在的流行术语来说,就是如何在华为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等,这显然也是狼文化回答不了的。
树立起适合中国人的企业文化,以解决华为员工的人心问题,即企业凝聚力的问题,这是任正非思考良久后的解决之道。例如,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家庭,所以华为的管理目标可以定为: 华为公司是华为人真正的家园.
为了使这个管理目标深入华为人的心里,即让华为人信它,就必须在华为设立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孝悌仁爱。孝悌是中国人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道德仁义,正如,悔罪爱人是西方人在教堂中培养出来的道德仁义。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了孝悌谨信,才有其他更广泛的道德仁义,例如,忠、信、礼、义、廉、耻。也就是说,华为只有先要求员工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员工才可能做到忠于华为公司,忠于自己的上级,礼让自己的同事,培养自己的下级。
要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价值观得到员工的认同,首先必须正名。其实,正名是一切组织管理的基础。当今中国名不正,言不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受西学不变式还原法思维的影响,把本来只该用在简单科学上的不变式还原法,也用到了复杂现象上,例如,如果把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仅仅看成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那就是用企业给员工发工资这一个孤立事实来定义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把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还原到金钱这个基本因子上,这是典型的西方不变式还原法思维。如果一个老板把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看成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同时又要求员工忠于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典型的名不正,言不顺,员工又怎么可能为这个企业卖命呢?这就是言不顺,则事不成。
华为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构筑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即任正非所讲的“建立以国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