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楼主: 王旖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读本】“和君国学”之国学读本一 讨论帖!欢迎跟帖!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6:5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国学,商道智慧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十大纲要

所有的企业都想挣钱,为什么挣不到?很多的企业都已挣钱,为什么挣不多?优秀的企业挣钱很多,为什么守不住?极少的企业能够守住,为什么传不好?

显然,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更不是一个策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有一个复杂的背景,需要我们深度剖析,有一个特殊的过程,需要我们理性的认识,有一个转型的要求,需要我们专业的准备,有一个经营的视界,需要我们全新的启程。

——北京大学国学学者:武长江

人生思考:要懂得对得起人生以及自己的企业

谈起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觉得很苍白,都会认为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富贵荣辱息息相关,怎么可能不重视、不用心对待自己的企业呢?这也是我之所以用“要懂得”来加以特别强调,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领导人都会认为自己用了100%的努力来经营企业,而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只有大约2%的企业领导人真正懂得如何做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企业,而98%的企业领导人只是停留在企业认知的初级阶段。

国学商道:企业发展需要高屋建瓴的智慧系统

为什么学习中国国学?为什么必须依靠国学智慧?这其实是一个很深奥也很沉重的问题,因为两千多年的封建愚民制度让我们离中国国学距离好远,一百多年的屈辱沧桑让我们与国学智慧相隔天地。

然而,今天的中国已非往日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积淀的物质基础迫切需要精神文明的指引,物质文明几乎失控的发展速度必须由国学智慧理性导航。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智慧选择。

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需要我们关注太多的事物,这是一个效率的时代,需要我们很强的专注能力,如何能够关注的事物足够多足够用,专注的能力足够强足够好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能否强大能否非凡的前提,那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条件下获得相关样的智慧内容,这就是学习国学智慧的意义!即:掌握足够多足够用的核心智慧,专注足够强足够好的纲领智慧。这也就是国学智慧对于当代的两大特殊意义:

1、古圣前贤们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融合天地之奥,感应神鬼之能,汇聚万千感悟,凝集非人之智,探寻引领人类文明进程,警示标注人生成长重心。所以,国学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纲领,即国学的纲领性;

2、古圣前贤倾其一生的时间来思考其核心领域的法则,寻找其核心领域的规律,描述其核心领域的意义,指导其核心领域的应用,所以,国学智慧是指导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根本智慧法则,也是指导人们行为处事最效率的智慧原则,是个人发展的思想主线与行动核心,即国学的核心性。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少而精的取舍,但大多数人都处在多而繁的杂乱中,所有非凡者都会找到发展的纲领与核心,并用最高端最经典的规律智慧来解决矛盾,才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做到常人所不能;而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大多像无头苍蝇一样随意乱撞。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下的学习现状!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何从无知走向有知,如何从无能走向智慧,这可能是每一个人需要关注一生的事情,也可能是一生无法完成的事情。因为无知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智慧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这是一个智慧泛滥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活在知识和智慧海洋中。然而,这不是畅游,而是浮沉!因为,并没有几个人能从知识和智慧的包裹中脱颖而出并成就非凡。相反,大多在无所适从中碌碌无为。

也许有人认为,新鲜的知识和智慧可以让自己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让自己脱胎换骨。然而,事实却是只有极少的一些人能从中获益,更多的人则是在知识和智慧的包裹中氧气中毒,却查不出病因。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一个单极的世界,而是一个多元化的,极其复杂的,又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的世界。我们曾经赖以生存的招数已经渐渐失去效力,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竞争需要,你所能听到和看到许多观念的解析和观点解读都只是别人的生存工具或别人的生存智慧,都只是属于别人的某一面或某个点,不足以支撑你的应用。而你的成长则需要在智慧的海洋中建立属于自己独有的智慧纲领系统,找到属于自己特色的智慧通道系统,否则,只能做历史车轮的尘埃!

如何才能成为历史的车轴?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需要我们认清纲领和核心的作用,懂得用什么样层面的智慧解决我们面临或将要发生的矛盾和问题。

课程宗旨:企业发展思想与时代发展观念的思考。

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营企业腾飞,是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的建院宗旨。

201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团队的施政方略成果让人为之一振。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发展不可以杀鸡取卵,不可以涸泽而渔,不可以因为个人荣辱而葬送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随着中国经济深度改革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历史进入了崭新的“中国梦”时代。然而,如此鸿篇巨制的社会浪潮,风起云涌,影响和波及的最大的群体是谁呢?毋庸置疑,是中国数千万的民营企业。

前三十年河东狮吼,后三十年河西寻梦。发展观念已经从过去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过渡到追求“民族强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时代”。创富观念也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过渡到“要质量,要效率,要创造,要创新”的崭新观念。整个世界经济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谁能认清发展的方向,谁能把握未来的主流,才能把握时代的机遇。民营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大潮中认清方向?把握主流?如何在全新的经济大潮,在激烈竞争中抓住机遇?占领先机?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领导人面临的最重要、最急迫的课题!

课程意义:企业经营观念与时代发展精神的思考。

提及中国企业经营的智慧,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前,我们处在贫穷、落后、愚钝、麻木的状态之中,三十年后,我们处在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内。今天,我们的房子大了、车子贵了、食物多了、服装新了、旅游美了、娱乐爽了……太多的领域和时代接轨了,然而,我们的质量、效率、创造、创新等领域也和世界接轨了吗?答案很显然,没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心”并没有和时代接轨。所以,我们总是抱怨和发泄着对国家、政府、社会等客观因素的不满,却很少自查一下自身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觉得自己企业大了、关系硬了、金钱多了、身份高了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了!蓦然间,天道变了、世道改了、关系没了、项目少了、天命来了、运势差了、特质偏了、吉凶现了、才发现晚了!那么,我们的心为什么没有与时代接轨呢?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的核心动力是什么?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根本动力又是什么?相信很多企业老板还真的需要思考很久。一是改革红利,二是人口红利,国家和政府用非人之智、非人之策、非人之力制造了强大的改革春风,允许并给予大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即:用强大的国家包容心和资本纵容力实现了经济飞跃的奇迹。然而国家的包容是暂时的,资本的纵容是一时的,社会的宽容是有限的,自我的虚荣是无止境的。

因此,不管国家在前三十年的特殊时期采用什么样的改革思想和发展观念,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水平,社会压力达到一定的负荷,各种矛盾达到一定的界限,国家的发展依然要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即,好猫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先富是为了幸福的民众。否则,歪曲会倾覆一个帝国,欲望会粉碎一切规则。

谁都知道抱着的孩子长不大的道理,但谁都想成为一直被抱着的孩子!由贫穷到快速富足的感性与虚荣冲昏了原本无知的头脑。当完善规矩,助力减退,改善民生,自生自救的冬天来临,才发现事情的真相,甚至一脸无辜的抱怨着国家的釜底抽薪。然而,企业真正的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理性的内在动力,即:理性的发展应该是在国家包容之下搞好升级,在资本纵容之末做好调整,在社会宽容之内准备创新,在自我虚荣之前重视效率。然而那时,中国民营企业老板大多处在小富即安、沾沾自喜、目光短浅、急功急利的阶段,金钱的感性完全战胜经营的理性。豪车、别墅、讲排场,美女、宴会、搞奢侈,把单纯的买卖与智慧的经营混为一谈,把项目和生意与如何当老板弄错概念,最终发现自己已经身陷囹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困局呢?我们的心究竟该如何与时代接轨呢?

毋庸置疑,“未雨绸缪的防范智慧,运筹帷幄的用人智慧,战无不胜的市场智慧,高瞻远瞩的发展智慧,商道创新的总裁智慧,超越发展的英雄智慧”才是企业经营与企业老板所需要必备的心灵智慧基础,
2013年,武长江老师向国务院办公厅递交了“致李克强总理的一封信”中强调中国急需解决的思想观念等六大问题,其重要意义就在于积极倡议用国学思想指引发展方向,用国学智慧提升经营能力。

1、思想问题:社会大众因为不明白国家发展的主流思想和政府指导的主流方向,产生的消极抵触思想从而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因为其不明白主流思想和发展方向的意义,盲目实行强制手段使其改变的效率是很低下的。

2、观念问题:社会各个阶层因为不具备思想智慧、观念智慧创造以及驾驭财富的能力,一味聚焦在财富本身而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因为其不改变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只是在旧观念中变相操作,所产生的影响依然是恶性的。

3、工具问题:社会各领域因为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经营工具而一直沿用曾经低端的、粗劣的、不匹配的经营方式而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没有意识为转型升级积累条件,没有意识完善发展智慧系统,而只是被动的适应所取得的转变依然是被动的。

4、资源问题:社会各领域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平台因为找不到相应的工具或者产品,积极性、服务性没有办法得到体现,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不健全服务的智慧通道,而一味强调去除形式化只能得到变相的形式化。

5、人才问题:人才急需庸俗思想观念的革新和基础素质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否则千里马大多堕落成为千里驴,而造成人才价值的极大浪费;而市场所做的只是寻找突破的速效药,不做深度矛盾的纠偏,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没有效率的市场利益,培养不出时代人才。

6、发展问题:社会各领域对于国家战略的步骤和落实是没有预见性的,大都停留在小富即安、沾沾自喜或不可一世、为所欲为的层面,所以大多得意一时,这是发展的悲哀!如何改良社会各个阶层的基因思想,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而改良基因思想最好的药效,莫过于国学思想结合哲学思想的实际应用,明确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与规律。

课程特色:中国企业领导人的经营思想和六大特质

“如何让中国企业超凡脱俗的发展,百年帝国的经营”是中国国学、商道智慧课程的灵魂。所有的企业挣钱挣不到,挣钱为挣不多,挣钱守不住,守住传不好的原因不在于挣钱的问题,而在于中国企业不能明白什么是企业,为什么挣钱的企业经营发展思想。

其实,这不是时代的悲剧,也不是环境的罪恶,因为曾经三十年的无序与疯狂只是让我们感性的认识了金钱的魅力,还没有让我们理性的认识到金钱的意义,更没有让我们智慧的认识的经营的魅力和发展的意义。
“传播中国国学思想,继承华夏人文血脉,纵观古今优秀基因,融通中西先进理念”是中国国学商道智慧课程的使命,针对中国特殊的背景剖析中国企业经营成败的根源,结合中国特殊的三十年环境影响解读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从繁杂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中梳理出最重要的十大要素。

“坚持中国国学核心智慧观”是中国国学、商道智慧课程的追求,即重高度而高瞻远瞩,重深度而抓刚携领,重宽度而未雨绸缪,重密度而精益求精,重角度而心无旁骛,重速度而超越人生。这是中国企业领导人所必备的六大特质,因为平凡的人之所以平凡就是因为平凡的视野、平凡的认知、平凡的知识,平凡的思维,平凡的积累、平凡的要求。

课程核心: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发展的十大纲要

如何实现企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智慧经营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课题。二者结合是中国国学商道智慧的升华。

重实际是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习惯,今天则要求:重长远是每一个企业领导人所需要养成的全新习惯。因为我们很容易懂得智慧的力量,而关于精神力量的意义,需要一部分企业领导人在课程中认真领悟。

触摸与感悟意义收获的大小,因人而异,因感而别,因情而重,因爱而升。本课程涉及十大纲要,均需要大家用思考去触摸商道智慧的脉搏,用心灵来感悟商道文明的大爱。

一、道家智慧与正道主流:左右人生事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道家智慧就像盖房子,房子建造的高度与安全取决于“地基的质量”和“垂直的方向”,所以,企业要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懂得顺应时代的主流方向,积淀全新的基础条件。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都在推动人类文明、社会文明、商道文明的飞速发展,当我们还在历史中查找、抱怨或咒骂时代缺陷的时候,时代已经远远把你甩在历史的车轮后。

道家智慧讲求“道”为方向,即:天道、世道、人道、商道相互影响。“德”为地基,即:时代服务的核心与基础。不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多么漂亮的高楼大厦也会瞬间崩塌。(我们之所以忽略这两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不确定这一瞬间什么时间发生!并且我们总侥幸的认为这一瞬间会在发生在一百年以后。)

二、经营智慧与商道原则: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四大元素。

经营智慧就像种种子,原则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和收获永远不在同一季节,果实的质量取决于成长与培养。

经营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智慧的核心。能力包含能量与力量,所以,拥有什么样性质的经营能力?拥有多大的储备能量?释放多大的爆发力量?决定企业经营的效果。

数十年,数千个经营观点中寻找影响企业经营智慧的关键因素,最终的答案是思想、环境、观念、行为。即:我们种下什么样的经营思想的种子?拥有什么样的经营环境的成长?形成什么样的经营观念的培养?结出什么样的经营能力的果实。

三、发展智慧与人生定位:影响企业发展快慢的四大条件。

发展智慧就像爬梯子,梯子台阶的高与低决定你的期许或者身份,你必须按照你所期许的台阶标准制定发展战略。(很多企业领导人总是做着高端的梦而做着低端的事,或者拥有高端的身份而谈着低俗的言论,以致影响了企业发展的速度)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各式各样的理论观点,其实各有道理!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站的台阶不同而已!各自表述着自己所处位置的风景,山顶与山底的风景永远不同,是因为爬到山顶与站在山底的付出不一样!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天生的,而是地造的!思想所牵,观念所引,环境所迫,自修所得。所以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定在某个位置之后,逼着自己学到的。

四、儒家智慧与修身强企:打造老板领袖特质的四大要素。

儒家智慧就像开车子,你需要关心的是比赛的终点在哪里!驾驶的能力和规矩!车辆的保养和维护!加油的型号和质量!即:什么是企业领导人?领导人应具备那些素养?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应具备什么样的追求?应该如何学习与之身份相匹配的知识内容?

身份决定修养!老板就是司令员,哪怕公司只有老板一个人,也是光杆司令,司令就要用司令的眼光,司令就要有司令的思维。

地球之所以绕着太阳转,是因为太阳强大的万有引力。员工之所以围着企业转,需要企业领导人拥有强大的个人魅力的凝聚力、做人做事的驾驭力、超越自我的创造力、务实高效的学习力。

五、兵家智慧与市场博弈:市场营销攻无不克的四大能力。

兵家智慧就像找方子,药方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境而异,市场竞争更需要根据企业领导人的特质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基础特征、竞争对手、产品特点等相关条件,制定相应的市场竞争方案。

企业竞争市场博弈有两大鲜明的特点,第一,商道的文明追求;第二,博弈的残酷事实;如何破解二者的矛盾是高端博弈智慧。即:如何懂得先胜、速胜、易胜、全胜的竞争思想!

三十年来,中国市场机会相对较多,挣钱相对容易,但我们却挣得少,挣得难,挣得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竞争境界分为用体力、财力、智力、心力四大境界,中国企业都不惜体力,甚至不惜尊严,只是我们在智力和心力上出现了问题,才造成的被动。

六、法家智慧与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效力的四大关键。

法家智慧就像养孩子,既然花了钱、花了时间、花了精力、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优秀呢?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是充满能量的人,他可以全力以赴发挥出英雄般的壮举,也可以按部就班的发挥自己的本能,还可以懒懒散散的浑天度日,更可以自私自利的勾心斗角……如何让把企业管理好,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企业领导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企业管理目前普遍存在的三大现状:1、中国企业的管理大多仍是无管理状态。2、中国企业的管理大多仍是粗暴式管理。3、中国企业对管理的普遍误读,不知道管什么,理什么。即使是自认为一流管理的大企业,也大多是表面功夫而已。

树立权威,严肃制度,强化公信,主张严爱是法家智慧的核心思想,其最大效力是能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人性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人性的嬉、惰、随意性,最终达到企业管理的速效、实效、高效的管理追求。

七、易经智慧与识人用人:企业发展完美用人的四大规律。

易经智慧就像选位子,每个人身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用好了就是人才,用错了就是混蛋。这个道理大都能懂,关键在于你是慧眼识金?或是盲人摸象?还是亡羊补牢?或是一错再错?

易经智慧源于敬畏之心,易经智慧强调内在基础。三十年来,我们大多依靠天道、世道、关系、项目,我们并没有太多警示的素材。从而忽略了天命、运势、特质、吉凶等规律基础。一旦天道变了、世道改了、关系没了、项目少了、天命来了、运势差了、特质偏了、吉凶现了、发现晚了!其实,中国99%的企业都存在规律偏差,只是没有敬畏心,不会重视而已。

管理学总是强调人的价值观,即人的爱好与职业的选择,其实,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因为每头驴都想拥有千里马的职业,每个人都有成为明星的梦想,关键是其是否有千里马的素质和明星的潜质。而人的基础素质和潜能潜质才是决定职业选择的核心元素。

八、佛家智慧与因果善终:企业长青百年传承的四大要求。

佛家智慧就像摘果子,太多的人上山拜佛,太多的人供奉神灵,太多的人明白舍得,太多的人知道因果。然而却很少人能真正得到佛祖的眷顾,很少人能真正得到神灵的护佑,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太在意果子而忽略了种子,总是以一颗交换的心而非种下一颗善心。

天堂谓之文明的方向,地狱谓之文明的较量。每一个商人都在追求着终极的幸福与善终,但幸福只是一时,善终总是少数。其实,神灵是一种思想能量,包裹着我们,指引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随各自与神灵的缘分不同而最终的结果不同。

中国企业的终极追求应该是百年帝国,更应该是子女传承,我们不可以盲目自信有三辈子花不完的钱,更不可轻易放纵孩子选择平凡的人生。这是企业经营的信仰,也是商道文明的推动,这是神灵的意愿,也是最好的善终。

九、担当智慧与圆梦人生:担当责任承担使命的生命意义。

担当智慧就像挑担子,我们总以为担当是被动的承担,是不情愿的付出。其实,担当智慧是造物主设置的鲜为人知的文明天机。造物主的怜悯让不愿意担当的孩子默默无闻,造物主的恩赐让主动担当的人拥有无穷的能力,散发无穷的魅力。

有担当则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责任!有责任才有使命!这些词语都不是平常人的所能企及,因为他们挑不动、动不起、追不上、任不了、使不着;责任是人类文明规律优胜劣汰的主动意愿,使命是特殊历史时期风云变幻的担当精神;责任是获得智慧能力的最佳通道,使命是成就人生的终极意义。责任不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更是极少数人的殊荣。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全新历史时期伟大责任,炎黄华夏,民族复兴,一个中国梦追求的神圣使命;修修身,养养神,充充电;走正道,承担责任,迎接使命;鼓鼓劲,加加油,补补课;顺主流,圆梦中国,圆梦人生。

十、英雄智慧与圆梦中国: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终极追求。

英雄智慧就像装傻子。身为领导者,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你身边的每个人都比猴儿精!(占便宜者理所当然,抢好处者天经地义)你能做的只有两件事情,做别人不愿做,做别人不能做!

什么样的精神能使邱少云被活活烧死而一动不动?能使黄继光面对机枪子弹而奋力一扑?能使董存瑞粉身碎骨炸毁碉堡?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粗略的把人分成两种人,平凡与英雄!平凡的心注定平凡的人生,不凡的梦才有不凡的结果。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为梦想而付出,还是愿意为舒适而甘愿平凡,

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为了欲望铤而走险,有的人为了利益你争我夺,有的人为了权力相互拆台,有的人为了方便勾心斗角……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活着好像跟自己无关,他们要的好像离自己很远,他们想的好像都不是自己,他们做的总是跟别人相反!这就是英雄的味道。
72#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6:57 | 只看该作者
国学研究静水流深
                             ——陈来先生访谈录
记者:陈先生是当今儒学研究的重镇,领域从先秦儒学直到现代新儒家,请问,您是怎样走上儒学研究的道路的呢?
陈来:我其实不是一开始就对中国哲学有兴趣,而是对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有兴趣,当时北大研究生招生只有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后来就选择了中国哲学,但是在没考研究生以前是对一般的哲学理论感兴趣。那个时候上大学专业也不是自己决定的,我那时候学理工科也不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当有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时就选了哲学,我其实本来最想选的是政治经济学,当时对政治经济学更感兴趣,可是我77年准备报考的时候,北京的招生专业没有政治经济学,所以就报考了哲学。
1978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学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题目确定了朱熹,但是早期还没有“儒学研究”的自觉。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文化热的展开,“儒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符号比较突出了以后,这个意识才比较明确。当然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这种自觉就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了,在我介入一些文化讨论的时候也有这个自觉。
    记者:陈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文科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在其间,他们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除他们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前辈学者影响了您?
    陈来:张先生对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做学问的方法、路数都是跟着张先生学的,当时张先生给我们研究生上两门课,其实张先生真正完整的讲课也就是给我们78级研究生讲的课,后来张先生就再也没怎么给学生上课了。讲课是一个方面,真正跟张先生学习,还是读张先生的文章来体会先生做学问的方法,和平常与张先生私下的谈话,应该说张先生对我学术研究的基础的奠定是起了根本的作用的。此外早期我写文章也是给张先生看、请张先生推荐,我早期文章的发表都是张先生推荐的。
我毕业以后,系里就安排我给冯先生做助手,本来是做一年,期满后冯先生让我留下继续帮他,这样我跟冯先生就变成了私人关系,不再是系里委派的了。当时主要是帮冯先生做《中国哲学史新编》,我负责五、六、七册,算起来有五年的时间吧。给冯先生帮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虽然是给冯先生帮忙,跟他讨论他的写作,但是在这之外跟冯先生还是有很多接触的,可以让你了解这位中国真正第一流的哲学家,了解他的胸怀、他的见识、他的修养,这对我也是一种熏陶,我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冯先生是怎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这个世界上思考、生活的,是从这个角度来体会、来学习,这是不同的层次。
    此外求学的时候,朱伯崑先生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他给我们上课的时间比较长。还有一些海外学者对我影响比较大,主要是陈荣捷先生和杜维明先生。陈先生是海外中国哲学的权威,一直对我比较关怀,我在美国也和他交谈过很多次,信件往来也比较多,他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重要的。我和杜维明先生八十年代初就认识了,关系一直比较密切,我三次长期访问美国都是在哈佛大学,所以彼此交流也比较多。我刚才讲自己早期没有儒学研究的自觉,这个自觉的产生我想除了国内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讨论以外,跟杜先生对我的影响也有关系,应该说杜先生对我确立儒学的文化自觉上起了很大作用。
记者:陈先生,我听别人说文革后冯先生有一个思想转变,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变化过程?
陈来:文革后大家思想都变化,看你要指的是什么。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新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个接一个,知识分子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冯先生一直在努力学习新哲学,希望用新哲学来重新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表达他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一种理解,这种努力应该也是真诚的,有压力也是正常的。文革以后大家就有种完全的觉醒,这种觉醒我想不见得是说你要把以前的东西都丢掉。但是你不用在原来的那个框架里思考问题了,你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你思想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保留了一些他解放以后学到的东西。假如说从五十年代初到文革结束这二十多年他完全是对自己的过去持一个整体批判的态度,文革以后他确实更多地要回到自己原来的哲学世界,这个转变肯定有,因为很多人都是这样转变的。
    记者:在文革之后,1980年代是思想开放之年代,陈先生的一系列思想也发轫于1980年代。学术界有一种意见,认为您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请问,您对这个定位有什么看法?还有,您对那个时代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评价?
陈来: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讲,我也承认是这样的,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前期,我应该算是一个自觉的代表,为文化保守主义发出呼声,因为虽然也有一些立场跟我比较接近的人在自己的文章里论述相关问题,但是没有明确使用文化保守主义来概括。我是比较早——1987年——就开始用这个概念,到八八年、八九年,在这前后我的一系列文章里这个提法已经比较清晰,也就是说,从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同情的了解出发批判五四的激进的反传统主义,立场是比较明确的。九三年十月,《东方》杂志创刊的时候,我发表了《二十世纪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主义》,也是从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对整个二十世纪文化激进主义的反思。九七年我在广西出了本书叫《人文主义的视界》,一开始就讲我对文化激进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认识是什么,那个集子基本上是我过去十年即从八七年到九七年所有讨论的总结。本名叫“文化激进主义的批判”,但是觉得有点刺激,就改了,并没有叫“保守主义的视界”,是因为保守主义这个名字不好听,而且当时国内有些左派学者从95、96年就开始集中批判保守主义,其中包括文化保守主义,也点名批判我的若干文章和提法,但是我想没有必要跟左派学者正面冲突。在这之后,我谈这个问题就比较少了,因为我觉得随着中国社会慢慢发展,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九九年我给《人民日报》写了篇文章《世纪之交话传统》,就认为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焦点了,已经正在让位给其它新的问题。
在九七年那本书的序言中,我就讲到在一个阶段里我确实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我并不完全赞成把我仅定义为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是我的一个方面,在其它方面我也有自己的兴趣和主张,对西方文化除了不满其欧洲中心主义之外,对它的引进我是非常开放的,另外对很多文化现象我都有批判性的声音。贝尔讲“一个人可以在文化上是保守主义者,在经济上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一个人的文化结构、价值结构是复合的,就是在文化上他也可以是复合的,不一定在文化上仅仅是保守主义的、也可以是开放的、批判的文化保守主义。所以我并不仅仅把自己定义在那个符号下面。
八十年代——从八十年代初一直到八八年——应该是一个启蒙的、批判的、指向现代化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流是启蒙,基本以启蒙思想为主导,把西方近代以来的价值加以高扬;批判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批判,而且还是大量地使用反封建的概念;指向要比五四明确,就是现代化,到了中期,现代化的指向越来越强,而且对儒学的批判不再仅仅采用反封建这样的符号,已经开始借鉴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把儒学和现代化联系起来,为什么要批判儒学?是因为阻滞了现代化,五四也是启蒙的、批判的,但是没有现代化这个观念。
总体来讲主流是这样的,受激进主义的主导,但是到后期也有一些学者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意见,比如冯友兰先生,一方面强调中国文化要走向现代化的,另一方面也讲中国文化的同一性,兼顾到了文化传承。这些看法到九十年代以后慢慢就变成比较主流的意见了。
记者:在1990年代以来,形成了“国学热”,对于国学热,众说纷纭。您是国学热的重要推动者,请问您对“国学热”有什么样新的看法?
陈来:不能算是推动者,算是辩护者吧。当时《人民日报》有篇文章叫《国学在燕园悄然兴起》,媒体就认为出现了国学热,议论很多,我是94年写的那篇文章《九十年代步履维艰的“国学研究”》。我想当时在思想文化界应该只有我写了一篇全面回应当时的局面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回应了左中右各方面的意见,大家认为我的文章还是比较公道的,包括意识形态管理部门和我们的上层。教育部、中宣部等很多部门对这个问题也很关注,北大校长还让我复印了这篇文章给他,之后我们主管文科的副校长也看了。《人民日报》的同志也这么认为,因为当时也有一些文章批评《人民日报》,说《人民日报》制造了国学热。到了九五年胡绳同志公开出来反对国学,《孔子研究》登了一组文章回应胡绳,第一篇文章就是我的文章,这也表明舆论已经比较开放,我想到今天,社会科学界已经没有人再持胡绳那种看法了,我们的努力还是看到结果了。
这三十年来的发展也印证了我的一些预言。九二年的时候我给《二十一世纪》“展望二十一世纪”部分写的文章《贞下起元》,就讲儒学经过了二十世纪已经走过了低谷,其实九二年还是相当严峻的时候。同年我写评墨子刻的《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的文章,就说我们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对儒学为什么成功的解释,在儒学还是比较不景气的时候做了这个预言。另外我在八十年代已经讲儒学复兴的最大条件就是现代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成功,儒学复兴的困难会越来越少。这些预言可以说都已经实现了。
记者:20世纪以来,儒学的价值和现代命运一直是现代儒学研究的热点,您在研究中一直关注。我记得您上次来就是讲这个问题,请问陈先生,现代儒学与古代儒学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陈来:我想现代儒学和古代儒学最重要的不同还是在外王方面,现代社会从经济到社会到政治都和古代不一样了,我们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都变了。因此儒学必须在新的时代与新的社会存在在价值上有一种新的协同,儒学必须要肯定平等、自由、民主、法治这些新的社会制度所反映的价值。事实上从十九世纪末期儒学就已经开始追求这些价值,康梁变法应该说就是对民主、自由、平等的一种追求,只是那时候的概念不那么明晰,谭嗣同在《仁学》里边讲“仁是什么?仁就是平等”,梁启超给他写信也讲“什么是孔子、儒家的仁学?就是平等”,平等就是反对专制的帝制,寻求新的社会建构,在这里平等已经变成儒学认同的价值了,到了梁漱溟的时代,还是追求平等、自由、公正。所以这些现代性的价值,应该说从上个世纪以来儒家学者就在不断地追求,在历史上现代儒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不是像现在学界讲的在理论上应该是这样。
儒学本身是有相当多元的发展的,比如港台的新儒家就肯定自由、民主,大陆有一些新儒家却反对自由、民主,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也很正常。虽然我们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但这些毕竟不是儒家第一序的价值,儒学最根本的特点是对价值理性的挺立和维护,第一序的价值大家必须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多元化。现代性很大程度上是工具理性的发展,但是社会的发展必须有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引导。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现在的儒学都应该反对自由、民主,因为自由、民主、法治、公正,经过人类几百年的发展、斗争,应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共同的追求,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实现的历史形式不一样,在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的表述中,这些词汇都有。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我觉得现代儒学必须与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民众的文化心理相适应,现代的儒者不能因为我们的传统里没有这些东西就排斥这些东西。
记者:我们知道,在儒学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他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出很大的共同性,另一方面由于处于不同时间空间,体现出不小的差异,比如文化的,哲学的,制度的、地域的等等。请问,在研究中,对于这种共同性和差异如何处理?又如何调适和转化?
陈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儒学的普遍性与地域性》,基本认为没有离开普遍性的地域性。在中国历史上,地域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学,就没有脱离了普遍性的独立发展。比方说宋代以来,在江南出现一个独立的哲学,与朱子学、阳明学或者说传统没关系,这是不可想象的。地域性的发展一定是在普遍性的前提下展开的,对地域性的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估计,不能把普遍性和地域性对立起来。
现在海外汉学研究有这种倾向,像常州学派的问题,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地方的某种经济结构、宗族结构,我觉得不能这么解释,它的宗族结构并不能决定它一定要采取我们看到它所采取的这一种学术取向。宗族当然会支持它的子弟按照它已有的文化优势去发展,它的文化优势假如是春秋学就会鼓励子弟向春秋学发展,但并不是说子弟必须向春秋学发展。优势是什么?是你原来的传统,所以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比宗族结构、其他的一些东西更重要,不能采用一种历史归约主义的办法把一个文化归结到它的宗族、经济等。历史上是一些特殊的例子,但这些特殊的例子不能成为普遍的解释。
因为中国跟欧洲不一样,地方与中央、穷乡僻壤与文化中心之间没有很大的隔阂,任何一个本来居住在穷乡僻壤的人,只要他接受过一定的普遍性教育,就可以很快的融入到全国性的共同的文化话语或者政治运作当中,就可以很快的成为领袖人物,不管是梁启超还是毛泽东都很快就成为了文化的中坚、政治的中心,这在欧洲很难想象。
记者:我们知道,陈先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领先水平,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外文。您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有什么样的研究心得?
陈来:没有什么心得,我是读书比较细,对文献我比别人读的更精细、更深入。我的研究不是靠发现新材料,大部分研究用的都是传统材料、大家都用的材料,我写王船山跟过去写王船山都不一样,就是真正从文本去找出它本有的脉络。我的解读一方面比较细、另一方面比较内在,不会轻易受外来观点的影响而忽略它本来的脉络。我的心得大概就是这样。
    记者:陈先生,还是这个方面,我们想多问一下,您研究朱熹、王阳明、王船山这些点,但人们在评价你的时候都认为你是在讲一种比较大的理论,您是怎样把这些点与很宽阔的面进行结合的?
    陈来:我研究的面比较宽,从古代到近世一直到现代,但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就是对文献的读解比较仔细,对文献本身的问题比较关注,在理论方面我觉得大家都差不多,就是理论要跟你所要处理的整个时代结合,不能用错了。九十年代初我就从对朱熹、王阳明的研究跳到先秦了,我研究古史和别人不同的是我采取的视角比较宏大,不像一般的古史研究仅仅从文字、制度进入,我是采取宗教人类学的方法进入古史领域的,大量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理论、观念、视角去讨论古代思想的发生、演变等等,因为这是一个哲学还没有发生的前哲学时代,哲学理论用不上,解释这个时代需要更普遍的理论。
记者:是的,因为我发现现在的研究大部分是这种情况,要么是宏大理论,流于空疏,要么是细碎化,只关注一点,陈先生您在这方面做的是恰到好处的,我们就想在这方面多问一下。最后,对青年一代,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儒学研究者,您有什么样的期望和建议?
陈来:期望是这样的,每个学校的学风、传统也不一样,大家都有老师,在学术上都能成才,我不担心。但是有志于从事儒学研究的人,不要仅仅研究儒学,应该包含对儒学价值的人生实践,我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一代比较忽视对儒学价值的实践,在这方面的欠缺是比较多的,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轻学者是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多的体现儒学的价值,这是我的建议。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儒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过程,更是一种提升人格修养等等的方式?
    陈来:是,我希望是这样。
记者:陈先生,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山东大学报》,2013、6、26日刊载
(2013年6月8日我到参加山东大学参加庞朴先生主编的“儒学小丛书”一百种启动仪式并发言,庞公因身体状况不佳,参加了一个小时的会,而后提前离会。我在会后接受了山东大学校报采访,当月即刊出。)
73#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6:58 | 只看该作者
专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华朱子学会会长陈来

国学依然是社会伦理的长久资源
 
  陈来 早报记者 田波澜 图
  “现在个人的道德、社会的伦理,主要依凭的资源是什么呢?说实话,不是五讲四美三热爱,这些只能短暂地给小孩子一些口号式的东西。长久的资源,还是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经典、价值理念,它才能支撑个人道德和社会伦理。”
  ——陈来
  早报记者 田波澜 
  
  3月16日下午,中华朱子学会成立暨朱熹研究中心和朱子学会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古籍研究所举行,在此之后,中华朱子学会会长陈来作了题为《朱子的“仁包四德”说及其意义》的学术报告。
   这位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名师的学者,在儒家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研究上成果卓著,2009年,三联书店将他的主要学术作品辑为《陈来学术论著集》。此前,三联只给陈寅恪、钱锺书这样的大师级学者出过文集,他应邀执掌恢复组建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被外界解读为清华大学文科复兴的有力征兆之一。
  3月17日,陈来在上海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就当前热议的一些文化事件、国学热、儒学复兴等,一一进行了梳理。
  “孔子像就是摆到天安门广场,
  也没什么奇怪的”
  东方早报:近些年“孔子归来”的声音越来越强劲,由去年年初的《孔子》大片到国庆前夕北京孔庙举行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祭孔活动,再到今年年初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的孔子雕像,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陈来:总体来讲,这些事件跟最近十年以来的国学热有密切的关系。祭孔作为一个民间独立的活动,大概1980年代中期已经在山东开始了。2004年,曲阜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公祭; 2005年,海内外30多家孔庙联合祭孔;2006年,曲阜、台北、台南孔庙举行“两岸祭孔大典”……
  对于孔子雕像的问题,我觉得媒体有意地把它放大为一个新闻了。其实它的位置不属于天安门广场的一部分,是在国家博物馆北面。国家博物馆的宗旨就是要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如果它门前只能有一个人物雕像来做标志的话,那当然就是孔子了。毛主席早年曾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予总结。孙中山的像,国庆时都摆到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孔子就是摆到天安门广场里头,也没什么奇怪的,表示我们完整地贯彻了总结中国文化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天安门广场文化,不能把它理解为仅仅是“造反有理”的文化。
  但是,从这件事情所引起的反应也不能说没有意义。最典型反应有两种:一种是台湾和海外华人,反应很强烈,非常积极地肯定这个被放大的现象;另一种是很极端的反对的声音,这些人大部分不是年轻的愤青,而是老人,是受以前“造反有理”的那种文化的影响。
   可以分两方面来举例说明。在台湾方面,马英九今年元旦致辞也是打中国文化牌,就是把台湾跟中国大陆相比,认为台湾的优势就是最好地保持了中国文化。所以,孔子雕像经媒体报道后,台湾马上有反应,说中国大陆要主导中华文化的解释权和发展权,要主导中华文化复兴的话语权。这个对台湾来讲是一个挑战,但它不认为这是反面的。另外一种极端反应,就是受“文革”思维的影响,受“批林批孔”的影响,全盘否定儒家。去年我亲耳听到,北京有一位老教授,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孔子学院,说办孔子学院就是我们到世界各地去帮助当地政府和统治者培养顺民。可见在他脑子里面唯有“造反有理”,这就是“文革”的文化。一个国家给它的公民以道德文化的教育,在他来看,只是培养一种顺民。这个观点太陈旧了,事实上孔子不主张盲目地做顺民,而孔子学院主要是语言教学。
  国学热是文化自信心的
  表达和现实的需要
  东方早报:你怎么看待国学热?能分析下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和社会后果吗?
  陈来:1993年,因为市场经济刚刚兴起,还没有充分发展,但那时已经有国学热的苗头了。
  真正的国学热是最近十年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1992年小平南巡以后,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它导致了国民心理的重要变化。
   国民的文化心理跟1980年代相比,已经完全改变了。上世纪80年代时,我们是事事不如人。当时中国人在世界上取得一点点成功,就会变成全民族的大事, 比如那时聂卫平下一盘围棋,都要牵扯全国人民的目光。那个时候,这些东西中国是输不起的,找不到别的东西来支撑民族的自尊。 
  在那个年代,我们把所有的愤懑、怨气,都喷发在祖先身上。同样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东亚、日本和“四小龙”,都是浸润了浓厚东方文化的地区。韩国最明显,它同样承受一份儒家文 化,却比较顺利地走入现代化,这本身就是对那种把责任都推到传统去的想法的一种否证。
  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从199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强。特别是在民众中,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家们,普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越来越强,这是国学热最根本的起因。
  至于引起的文化后果,从这些传统文化热现象可以看出来,就是传统文化的资源被社会各个阶层所日益重视。
  从政府的层面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再中国化”。现在对外宣示的观念,都是中国文化,正面宣示我们现在是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和为贵”等,都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资源来加强它的合法性。
  当然不是说有了民间的国学热,才影响到中央,这是个互相联系、互动的过程。国学热虽然主要是民间形成的,但政府也没说不许搞国学热,它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学热,跟民间形成了共识。
   国学热兴起的原因,除了现代化成功进行的背景外,最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以来,伦理和精神资源的高度匮乏造成文化真空,使得人民群众按照他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完全转向传统文化。所以,国学热不仅仅是文化自信心的表达,它反映了对现实需要的认识。甚至跟经济发展相关的管理智慧,也主要是向中国式的管理寻找智慧。企业家是最重视国学的,在中国做管理,不是用加加减减的数学符号来做的,需要学习如何在现实的中国式人际关系里面去驾驭和调节,要有中国的人学理解和中国文化的人学智慧。
  台湾可作大陆国学
  发展的借鉴
  东方早报:前段时间,山东省教育厅发文要求中小学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湖北省部分学校则推荐删节版《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对此你有何看法?
  陈来:我的看法比较中庸,应该说有其自身的理由,也不必责备。
  儿童的经典诵读活动,从总的方向来说,我是赞成的。现在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比较集中地学习“如何做人”的主题。传统中国文化是从小孩子抓起,“做人”很重要,现在的教育把这些阶段全忽略掉了。
   在3000年前的周代有关礼仪的经典和规定里,就已经很详细地规定了对儿童的这种教育。一直到清代,对小孩怎么教育,都是有一整套东西的。这套东西基本上是对儿童少年行为的一种训练,让他学会自我约束和适应社会的礼仪,怎样从小学会在不同的范围内来扮演自己的伦理角色。现在我们体制内的学校教育不教这个,但是老百姓觉得这个东西还是重要,他就需要这个东西。
  再比如说《弟子规》,它不仅对小孩重要,对青年也重要,甚至认为对干部也重要,有些县级的党政部门就组织干部学习《弟子规》。
   现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还在探索。 不管国家层面怎么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但是地方政府、各级干部和社会的各个层次,都明确认识到有对价值的这种需求。他们发现,在传统的很多文本里边,人们所需要的那些价值其实早已经讲得很简练、很清楚了,因此他们就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国学热的兴起,是现实的社会道德伦理和精神的需求。
  东方早报:台湾“教育部”日前公布,将以“四书”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列为高中必选科目,对此您如何看待?
  陈来:台湾对传统文化还是非常重视的,一直确定“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以“四书”为核心,在高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的情义,很浓厚的中华文化的情义感、人情感,在台湾社会里是处处可见的。
   台湾之所以能把中华文化——特别在社会文化的层次保存到今天,有几个方面原因。从消极方面来讲,它没有经过“文革”,它没有经过“文革”对社会文化层面的这些习俗、传统、亲情的破坏。第二,就是它始终坚持在高中以前的教育里面有以“四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这个教育他们也做过检讨,“四书” 一变成课程,再有考试的话,它就会异化,但它的教育是有结果的。)在一般的老百姓的心目中,传统文化的地位没有被破坏。第三,就是在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的社会主体是比较多样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教育和推行,还通过各种传统宗教,尤其是佛教的社会教育,非常正面地发挥了传扬中华文化的功能。
  在台湾社会文化层面,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文化。比如对中国传统圣贤的那种尊敬,对圣贤的那份信仰之心,对很多传统文化符号的这种敬畏感等,都还存在。香港也是这样,香港民间宗教里面也是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但是,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主导力量在大陆。
  东方早报:你觉得台湾能作为大陆国学发展的借鉴吗?
  陈来:怎么样把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包括它的素材,正大光明地引入到我们的教育体制,值得思考。
  比如日本,国家的教育有一个法令性质的文件,日本叫教育宗旨。中国现在没有这个形式的法令,只有教育发展纲要,多是技术性的。教育宗旨对整个教育发展的精神方向、基本价值、理念,作了明确规定,在这个规定里头,明确规定了中华文化应该有的地位。
   中国缺乏一种法令的形式,来规定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只是一般地讲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方向,但是对于怎么样传承文化、发展教育、改良社会风俗、转化道德人心,这些都没有具体的文化导引。需要一些比较接近现实生活层次的道德文化,才能合理地建设社会的秩序。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另外,对于如何良性地来发扬中国传统宗教的社会功能,也是值得借鉴的。
  传统文化
  支撑社会的主流价值
  东方早报:你曾说过,在进入现代化的今天,中国面临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时候,儒学迎来了在现代复兴的第二次机遇,您怎么看待这个机遇?
  陈来:20世纪的一百年对儒学来说主要是冲击和困境,其中比如那八年的抗战时期是有机遇的。但是,抗战时文化氛围虽然是好的,但社会条件还是非常困难的。
  八年抗战,全国民族意识高涨,对民族文化复兴要求也很强烈,20世纪儒家的重要的理论建设都是在这个时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的工作,都是在这个时期。
  今天有国学热的背景,新的机遇就来了。怎么抓住这个机遇,来实现儒学的复兴和发展,这还是开始。
  中华文化要复兴,当然内在地包含儒释道都要复兴。
  东方早报:现在市场导向占据主流,民众普遍趋向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你觉得在个人精神和心灵的安顿方面,儒学能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吗?
  陈来:传统文化肯定是有效资源的一部分,不能说是全部,但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的人“待人处世”用的是什么资源?有一部分人,如老共产党员,用共产主义的理想支持他的精神世界。大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他从别的方面难以找到这样的资源来支持他。
  现在社会文化是多样的,包括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但仍然要有一个主流的文化,实际上,传统文化现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另外,功利主义在当今社会不可避免。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需要有利益的计算和追求,但同时也有其他需求,与他的那些功利主义价值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发挥得好的话,对功利主义的那一面也能够起到一个良性的范导作用,使它不会超出他必要的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语言学习
  还谈不上软实力
  东方早报: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以孔子来命名中国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可否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陈来:复兴我倒不敢说,这至少是中国政府对孔子在中华文化中地位的一种肯定或认可。对孔子来说,这不是现在的中国政府加给他的一个光环,而是对他在 2500年历史中早已有的由历史所赋予的地位的重新认可,还是一个比较积极的认可。按照国际惯例,语言学院要用本国最有名的文化名人来命名,比如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都是用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伟人来命名。就这个方面来说,中文的海外学校,用孔子命名是最恰当的。
  对中国政府来讲,相对以往三十年我们对孔子所抱的一种暧昧的态度来讲,这是一个进步。
  东方早报:孔子学院发展这么快,有人认为,它不仅只是个语言培训机构,更是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一种软实力的输出。
  陈来:我觉得语言也谈不上是软实力。软实力主要讲文化里面的那些深刻的价值、审美,它特有的那些能吸引人的地方。
现在的语言教学,对大多数国家来讲,是因为我们现在在世界经济上处于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地位,它必须要跟你打交道,而语言就是第一位的训练,所以没必要过于拔高对它的认识。
《东方早报》2011-3-23
74#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7:07 | 只看该作者
企业员工为什么学国学?

梅逸     北京硅谷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员工文化素质影响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在物质丰富下表现出空前空虚、无聊,道德的约束力无限削弱,物质丰富了,精神匮乏了。
        文革带来的中国文化断根,使得我们许多人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一个没有民族文化修养的中国人,很难算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全球化时代不仅需要的是世界文化和融合,更需要民族文化的张扬和发挥。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可以没有文化,也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可以没有文化。更难想象企业员工没有文化素养,有才无德,个人主义,唯利是图,蝇营狗苟,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
 
   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道德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把社会生产中其他因素联结起来的纽带。劳动者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样也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
    事在人为,物在人管,财在人用。没有人,也就没有企业。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管理活动的核心。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竞争。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观点,人的文化素质代表着他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我们把它分为知识、技能、体力等基础性资本和道德、诚信、社会关系等交易性资本。前者可称之为“才”,后者可称之为“德”。尤其是在追逐名利的经济社会中,员工的道德是企业做大、做强和长久发展的根本。
二、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全面打造企业员工的文化和道德素养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员工学习国学,也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价值观,即“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1、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有仁爱之心,处理好人际关系
中华十德之首“仁”。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企业员工有了仁爱之心、交往技巧,就会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免内斗内耗,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中;同时企业员工也会爱自己的企业就像爱自己的家,处理好自己和企业的关系。而不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整天想着跳槽,或者认为自己和企业就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我干活你给钱,你倒闭我走人的狭隘思想。
2、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深明大义,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
   中华十德之二 “义”:大义、正义、情义、责任。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企业员工如果深明大义有情义,就会一切以企业利益为重,和企业共荣辱,勇于承担责任,使企业走向兴旺发达之路。同时,也会处理好家庭关系,身心健康,把更多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不会因为家庭矛盾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托企业的后腿。

3、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知礼、守礼提升企业形象

    中华十德之三“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如果企业员工都懂礼、知礼、守礼,有礼的思想、言语和行为,那么企业将是一片和谐祥瑞的景象,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知名度。
4、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善于思考,善于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华十德之四“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善思好学是智的具体表现。企业要做大做强,企业员工必须善思好学。学做人、学技术、学管理、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智。
5、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诚实守信

    中华十德之五“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企业员工如果能够信守承诺,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企业的销售和生产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也会相互信任,相处融洽。

6、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忠诚和宽容

 
中华十德之六“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如果企业员工对企业有一颗忠诚的心,就会和企业同甘苦、共患难,维护企业的利益、形象,不说、不做有损企业秘密和利益的事,并且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7、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感恩孝悌

    中华十德之七“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包销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所谓感恩,就是是企业员工对企业感恩、对客户感恩、对社会感恩。所谓孝悌,就是员工尊敬领导,有执行力,不消极怠工;员工和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企业员工有了孝悌之心,企业的人事管理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8、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廉洁自爱

    中华十德之八“节”:节气、名节、操守、节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腾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讲气节、重操守、重名节、软利欲,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熔铸成为不图名利、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柱和一个人涌葆铮铮铁骨的人格追求。 
如果企业员工能够廉洁自爱,就会严格认真的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会迟到早退,消极怠工,浑水摸鱼,挑战和破坏企业的规章制度。就会珍惜公司的财物、办公用品,不会铺张浪费甚至恶意毁坏,更不会公物私占,偷盗和贪污挪用。

9、学习国学可以使企业员工勇敢坚强、勇于创新

    中华十德之九“勇”:勇敢、坚强、刚毅。中华传统文化对“勇”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 “胜敌壮志曰勇”,“知耻近乎勇”。“勇”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一言蔽之,“勇”就是勇敢果断、徇义不惧、刚健不屈。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这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刚健精神,是中华民饱经磨难、历久弥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不竭动力。 
企业员工如果能勇敢坚强,就会敢于面对挑战,在工作上不避重就轻,勇挑重担,锻炼自己,服务企业。不推诿抱怨,勇于承担责任。
勇于创新,是指多方面的创新,包括:(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企业员工的创新氛围、文化、意识,是现代企业腾飞的核心要求。

10、学习国学可以化解企业员工内部矛盾,使企业有有凝聚力

    中华十德之十“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用之,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和”以治国。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权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文化还把“中”与“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如果企业员工有和的思想和信念,就会做事有原则,说话有分寸;不扯皮,不拆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和气生财,和谐发展。


   中华“十德”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现实性。“十德”是全方位的,“十德”中有道德,有价值,有人格,有文化,有制度,有法治,有经济,有政治,有实践,有家庭,有国家。 
   “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要义,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伦理规范。“十德”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十德”是个很高、很全、很美、很理想的目标,是崇高的境界。每个人,甚至每一代人,不可能彻底做到,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往之、为之奋斗之,不懈努力,不断地接近,直到永远! 
    “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德要道。如果每一位企业员工坚持“十德”、弘扬“十德”、追求“十德”、实践“十德”,那么,我们的企业一定是非常和谐、发达、强盛的,企业员工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三、企业员工学习国学彰显成效的企业案例
 
华为成立于1988年,从事通信行业。华为的老板任正非,是如何领导这么一个无人知道的小民营企业,来打败这些国际巨头,占领中国市场的呢?
任正非对中国国情非常熟悉,对中国文化领悟很深,完全是由于他在青少年时代经历了中国的苦难。任正非念高中时,赶上了中国由于大跃进的失误造成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一家人(特别是父母亲)的互相关心,相依为命,使这个家庭度过了难关,中国文化就是从家庭开始的(孝悌是为人之本),由此,他体会到了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亲情,中国文化的基因就这样在他的身上发芽,生长。
读大学时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使他洞察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文革使我政治上成熟起来,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书呆子”,探究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儒学思维)开始形成。
随着华为的扩张,人员规模的扩大,华为面临的组织管理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光靠狼文化这样简单的概念已经无法解决华为面临的问题,更加不能带领华为继续扩大。例如,华为的快速扩张,导致成熟的管理干部奇缺.象原来的办事处人手少,办事处主任从机器组装、销售、检测、维护,什么都要干,干的是一个工程师的脚色.现在人员扩张很快,办事处主任必须领导大批手下人去干,干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脚色.狼文化仅仅提出一个群体奋斗的意识,显然不能告诉办事处主任如何才能带好这支狼队伍,也就是如何才能当好一匹头狼. 再如,华为扩大后,上下级之间的冲突,部门之间的冲突,员工之间的冲突,都越来越多,如何来协调他们的矛盾,如何来统一他们的认识,拿现在的流行术语来说,就是如何在华为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等,这显然也是狼文化回答不了的。
树立起适合中国人的企业文化,以解决华为员工的人心问题,即企业凝聚力的问题,这是任正非思考良久后的解决之道。例如,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家庭,所以华为的管理目标可以定为: 华为公司是华为人真正的家园.
为了使这个管理目标深入华为人的心里,即让华为人信它,就必须在华为设立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孝悌仁爱。孝悌是中国人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道德仁义,正如,悔罪爱人是西方人在教堂中培养出来的道德仁义。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了孝悌谨信,才有其他更广泛的道德仁义,例如,忠、信、礼、义、廉、耻。也就是说,华为只有先要求员工孝敬自己的父母,然后员工才可能做到忠于华为公司,忠于自己的上级,礼让自己的同事,培养自己的下级。
 
要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价值观得到员工的认同,首先必须正名。其实,正名是一切组织管理的基础。当今中国名不正,言不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受西学不变式还原法思维的影响,把本来只该用在简单科学上的不变式还原法,也用到了复杂现象上,例如,如果把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仅仅看成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那就是用企业给员工发工资这一个孤立事实来定义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把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还原到金钱这个基本因子上,这是典型的西方不变式还原法思维。如果一个老板把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看成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同时又要求员工忠于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典型的名不正,言不顺,员工又怎么可能为这个企业卖命呢?这就是言不顺,则事不成。
华为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构筑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即任正非所讲的“建立以国家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
 
 
75#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7:13 | 只看该作者
慈济怎样“以爱做管理”——专访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

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李靖

全球志工人数近200万,捐助者超过千万,每年帮助的人超过2000万。这一系列庞大数据的背后,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怎样运作?

慈济基金会创立者证严上人,曾经用“立体琉璃同心圆”来比喻慈济基金会的架构精神——圆是转动的球体,所有慈济志工不分前后、上下、高低。大家同在团队潜移默化的力量里,浸润自身,以团体之圆修自心之圆,辗转相教、彼此精进。

如此,佛陀喻示的理想国“琉璃世界”就在眼前。

那么,慈济这个“同心圆”到底在怎样转动?对管理者而言,又能吸收怎样的管理营养?《中外管理》特此对慈济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进行了专访。

“同心圆”组织的平等精神

《中外管理》:以您的视角,会怎样描述这种同心圆组织的管理特征?比如:圆心、半径、圆周能怎样理解?

何日生:同心圆其实指的是一种慈悲等观,是人人平等的理念。上与下是可以转过来的,它不是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即使有资深志工,他回到自己的社区后,依然做一线服务。平等是慈济的一个最基本精神。

“圆形”强调的是平等,同一条心,因此,圆形组织没有谁是核心、圆心的概念。核心是利他精神。

例如:志工做服务的时候,为什么要穿制服?这就是在落实平等观。谁都不用炫耀衣服好,或者其他人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好。另外,我们从来也不会用董事长或其他任何头衔称呼,都是用师兄、师姐的尊称,也没有师弟或师妹的称呼。

“以爱做管理”

《中外管理》:您曾经说慈济基金会是“以爱做管理”,创造爱的场域,怎样理解“以爱做管理”?

何日生:我们从关怀彼此开始,然后再去爱更多的人,让每一个来慈济的人,都有家的感觉。

一个人在爱当中,创造性会特别强。一些管理理论说创造来自于竞争,但是我们的创造是来自于爱。

比如:志工看到地震发生,基于爱护受难者的心,赶快去提供帮助,但发现灾区有没法生火之类的问题,于是志工出于爱,研发了便于加热的“香积饭”,冷开水浸泡50分钟后即可食用。而出于对环境的爱,志工在回收塑料瓶之后,也创造了把它们加工成毛毯的方法。

其实慈济的医院、骨髓库等,都是因为爱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为了竞争。

“以爱做管理”是用爱人的态度,来激发我们每一个人的创造力,更好地来帮助更多的人。

喜悦就是吸引力

《中外管理》:慈济在全球有200万志工,您认为慈济的吸引力在哪里?

何日生:慈济的精神围绕在爱和利他展开。“付出无所求,付出还要感恩”,这是慈济最重要的精神。每个人在做慈善时,都会得到很大的生命安定感和喜悦,这是很特别的感受。

一些人以为赚钱了很快乐,享乐很快乐,但如果没有爱和利他,生命就很空。证严上人让你知道怎样在爱他人当中,得到生命的喜悦。

打通的“爱的循环”

《中外管理》:那么,怎样理解慈济所强调的“爱”?

何日生:慈济有三种平等的爱:第一种平等爱,是“教富济贫”,无分别地爱一切人。以平等心爱一切众生,而不论他们宗教、种族、文化、背景、肤色有什么不同。

第二种平等爱,是“济贫教富”,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爱人。在教导富有的人济贫之后,证严上人提出还要“济贫教富”。贫者和富者是平等的,他们一样有付出及布施的可能。没有人永远是受助者,他也可以去当帮助他人的人,这是慈济所建立的“爱的循环”。

第三种平等爱是“怨亲平等”,就是用爱回应仇恨。把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更进一步推展到如何对待仇视我们的人。

1998年,印尼发生暴动,许多华人被印尼暴徒攻击杀害。但是证严上人那时却呼吁慈济志工不要逃离印尼,而应该用爱回应仇恨。1998年印尼排华暴动期间,慈济人在雅加达当地发放物资和药品给10万个以上的穷人和军警眷属。2002年更在雅加达最脏的红溪河开始进行慈善和医疗的工作。慈济人把整条长10多公里布满垃圾的红溪河整理干净,并且办义诊救治将近5万人。

后来,即使当地最排华的村庄,在慈济华人志工到村里时,也都会给予热烈的欢迎。

仇恨只能用爱来化解消弭。

“以价值做领导”

《中外管理》:慈济的爱,最终转化成了怎样的慈善形式?

何日生:哈佛大学商学院说,证严上人是在以爱做管理,以价值做领导。

那么,是什么价值呢?就是利他的价值。以利众生、利社会的价值观创造出志业。慈济人所推动的方面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统称为“四大志业”,都是围绕爱来开创的,而不是为了竞争,也不是为了利润。这不同于企业,这就是在以爱做管理。

《中外管理》:慈济是怎样实现“以价值做领导”的?

何日生:就是以利他的价值做领导。这么多志工来慈济做奉献,是因为相信这种利益他人的价值是他一生都要追寻的。比如:曾云姬师姐为什么要来慈济?因为她相信一种爱的价值,一种利益他人的价值观。

这么多人接受证严上人的领导是为什么?她没有权,也没有利益,她也不给我们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让你感受到利他的价值是很喜悦的。



相互启发“爱的人格”

《中外管理》:以您的感受,成为慈济志工需要怎样的核心素养?

何日生:要有爱的人格,所以你能够启发更多的人。一个资深志工要有爱的人格,就可以带领着其他志工继续去爱别人。用人格去启发另外一个人的爱的人格,被启发的人格又去影响更多的人。

《中外管理》:“爱的场域”在这种爱的启发中形成?

何日生:是的。从一个人爱的人格去启发另外一个人爱的人格,从你自身的慈悲去启发别人的慈悲,这才真正是一种爱的带领。不是给你利益,不是给你权位,是你爱人,爱到他感动,要跟着你去爱人,这个就是济贫教富了。

就慈济基金会而言,爱的人格是谁启发呢?是证严上人。证严上人充满着爱的能量,一开始时她曾经带领30个家庭主妇每天投5毛钱做慈善。这意味着一个月才15元,然后再去帮助他人。结果有人对证严上人说:“我一个月给你15元就好了。”上人说不要,“我要的是你每天投5毛钱,每天发善心,而不是一个月投15元,一个月才发一次善心”。这“不是募款,而是募心”。

所以,以爱做管理,最重要还是要回到人格本身。爱不是一个方程式,而是要启发爱的人格。

因此,慈济人非常重视“善行”。因为善行中,你会反省自己的内心,要去掉贪嗔痴,日后在生活中都会充满着善心,善行是慈善的根本。

有的慈善组织是接受捐赠,然后请他人去执行,但慈济完全不同,每个志工都要直接参与善行。如果需要扛大米,不管他是身家千亿的大企业家,还是木匠,一样都要亲自搬。

慈济的“慈善现代化”

《中外管理》:乍一看慈济很传统,其实慈济的一些理念是超越传统的,而有更多“慈善现代化”的成分。比如:慈济基金会是超越宗教,超越政治的,这是怎么做到的?

何日生:慈济志业基于的是爱的付出,所以不会去计较宗教、政治、人种等差别。慈济志工来自很多不同宗教,也包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比如:慈济基金会在南非有上万名黑人志工,他们是基督教徒;在菲律宾有几万信仰天主教的志工;在印尼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志工。他们都不用放弃信仰,因为慈济的活动是基于爱的奉献。

《中外管理》:慈济本会的志工黄秋良说过一句话:“舍小爱求大爱,就会有障碍。舍大爱就小爱,我不爱。大爱小爱我都爱,人生不会有障碍。”但是不少传统慈善理念乃至社会主流价值观中,对小爱是不关注的。那么慈济基金会在运行过程中,怎样处理志工大爱与小爱的关系?

何日生:大爱是无所求的爱,是一个更清静的爱,里面没有杂质,没有烦恼。小爱当然很重要,志工先做好家里的事,才能够去为社会服务。可是你的爱心不能只关注你身边的人,或你喜欢的人,而要更大范围地去爱更多的人。

慈悲与智慧是并行不悖的,大爱里包含着小爱,小爱要扩充成大爱。

用爱的“气场”督促自律

《中外管理》:人们提到管理时,都会想到制度问题,能不能说慈济不是在用制度进行管理?

何日生:慈济有自己的制度,慈济“志业人”必须守十戒: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抽烟、不吸毒、不嚼槟榔;
七、不赌博、不投机取巧;
八、孝顺父母、调和声色;
九、遵守交通规则;
十、不参与政治活动、示威游行。

志工要把戒律守好,先管好自己,这个团队才会有组织,才能够完善。

《中外管理》:慈济在戒律的维护上有什么制度?比如:是否有检查和惩罚?

何日生:没有惩罚,以爱做管理怎么惩罚呢?而靠自律。如果违背了戒律,你会不好意思。你不做,大家都这样做;你有私,大家都无私。慈济会形成一种很特殊的爱的“气场”,督促志工自律。

所以我们不是花时间去惩罚恶,而是花时间去扩大善。我们有一句话:“要消灭恶,方法不是打击恶,而是扩大善;要消灭贫,方法不是打击富,而是扩大爱。”

“专业陪伴”背后的培训功夫

《中外管理》:慈济的管理中,志工培训是非常突出的部分,那么慈济怎样培训自己的志工?

何日生:培训要有智慧。通常慈济的培训是很多感人故事的分享,着重在激发志工的爱心上。另外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问题下,我们怎么去关怀也要培训。慈济志工都围绕“四大志业、八大法印”经过长期的培训。

比如:到病房里去怎么关心病人?如何表达?怎样不把病菌传给病人,也不被病人传染?环保方面也是,教志工如何做分类。慈济的培训是经验的传承,而不是一套规矩。

“多元启动”慈善活动

《中外管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慈济会怎样启动自己的慈善活动?

何日生:慈济的启动不只是一种模式,我想应叫多元启动,不是一元启动。没有一个事情非得谁说了算才能开始做,而是实时地做、就近关怀。

这次马航事件就是如此,没有刻意的规划,其实是看当时的缘分。马来西亚志工与马航本来就有一个互动,而马来西亚志工飞北京援助,北京的志工就会启动来关心他们和大陆乘客的家属。




给企业慈善的建议

《中外管理》:当前,很多中国企业在把一些慈善的理念注入企业管理,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何日生:首先,拥有无私的爱、清静无染的爱才会做得长久;然后从行善到善行,要通过善的行为来推动对内心贪嗔痴的反省,这是两个关键。慈善不是要求别人,而是通过爱的启发,形成爱的场域。
76#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7:16 | 只看该作者
——华商晨报清华大学国学班“清华论坛”如期举行

把别人放在自己心上

沈阳奥体万达广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严春昊

中国人的国学理念中,强调最多的就是责任。

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脱离父母,自己养活自己,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对他们的爱就减少了。亲情中承载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责任。

而一个企业的责任,一定是背负着的社会价值。我们在做基层工作时,往往只将它视为谋生的手段,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创办人是不会这么想的,它追求的社会责任一定会高于经济价值。

永远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把别人放在自己心上,这就是责任。

万达是做商业地产的,而商业地产与住宅不同,它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生活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一种创新力,而这种创新力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万达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绝对不是市场的被动选择,是我们主动改变市场,创新市场,引领市场的结果。

企业应深知感恩回报社会

红星美凯龙东北区域总经理 陈雪梅

爱心,回报是国学中一直倡导的价值观,也是一直延续且应用至今的信条。

在现代社会中,重拾感恩、回报社会是非常正确的。而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也时刻能看到国学精髓所在。

每一个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应该回归社会,尽应尽的社会义务。

红星美凯龙在26年风雨历程中,成为行业中首屈一指的典范,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各层级同事都身怀感恩之心。红星美凯龙进入东北4年来,通过公益活动不断传递出企业感恩回报社会的爱心。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奉献爱心的队伍中来,企业的爱心行动不仅仅是对大爱主旋律的践行,也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我们要将爱与关怀、温暖与呵护,责任与热心延续并牵手传递。

送去的不只是光明更是希望

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 何伟

“假如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大火烧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一定是银行争相给可口可乐贷款。”这是可口可乐人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这就是连续9年排名“全球最佳品牌榜”榜首、品牌价值高达70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的底气。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何氏眼科集团从创办初期就把无形资产的经营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定位在两个字:高与贵。高,用高新技术、高质量服务,服务中国人民;贵,上善若水、奉献自我、用社会责任引领何氏发展的一切。

何氏送去的不只是眼前的光明,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希望。在何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坚持着“奉献社会”的公益理念,通过各种公益项目来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一种上善若水的贵族精神,充分体现了何氏“奉献、信赖、共好”的核心价值观。

责任需要一点一滴地执行

辽宁蔚蓝地产董事总裁 孙刚

责任一词,看似宏观,实际恰恰应该是微观的,有了方向,就需要一点一滴地执行。

蔚蓝地产推出的蓝卡服务,酝酿了16年时间,落实用了3年时间,如今,它可谓一鸣惊人。

辽宁蔚蓝地产牵手蓝卡(国际)健康集团,将业主的健康保健、医疗、绿色食品特供、候鸟式度假等服务全部囊括在其中,利用国际先进的私人医生服务方式和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了365天24小时不间断地,对人从物质到精神需求的全面满足。

蓝卡服务真正实现了客户“买房就能买到全家人一生健康,买到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住宅产品作为一项商品的物质内涵。

责任、诚信、爱心抑或品牌,实际上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的,你以一个什么样的愿望和心态去做一项工作,就决定了你的视野有多宽,最终给居住者和社会带来的价值有多大,你的事业可以走多远。

用“德”管理才是最高境界

沈阳居易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晓龙

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中,中国企业一直在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只学习了西方企业制度怎么运用、怎么管理、怎么制约、怎么达到绩效。但中国的企业不能光去学习这些表面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有文化的东西给管理以理论支持。而国学就是在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持。

其实古代管理国家的理念和现代管理企业的理念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比如,国学中的“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在权力面前他们是被迫服从,在才智面前是理智地服从,在人格面前他们是心甘情愿地服从。“力服”者得到的往往是“口服”的效果,而“德服”得到的才是“心服”的效果。

如果想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用“德”管理才是最高境界。

企业发展壮大 离不开诚信

辽宁路安伟业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赵玉全

海纳百川的经营理念成就了路安集团强大的实力,而诚信经营的践行方式更是让路安集团不断地发展壮大着。

作为沈阳第一家4S店,广汽本田路安特约销售服务店成为辽宁路安伟业集团的开山之作,并以此为大本营逐渐成长起来。之后,辽宁路安集团第二家店北京现代路鑫4S店,东风本田兴路安4S店也在沈建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我将诚信二字立为企业的标签,本着为客户负责的精神,诚信将成为路安集团对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一个具备现代竞争意识的企业往往具备一个突出特点,即在行业的某些发展阶段中,总会成为一个或者几个环节的开创者和领先者。我常常教育员工,不求销售业绩最大,只求服务口碑最好,把精力都用在为客户服务上。路安集团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精的精神,有序地开拓市场。在路安集团下一个阶段里,路安人将会让路安的品牌影响力再次升华,让路安在更多的地方扎根成长并不断壮大!

消费者是品牌发展的核心

领秀家居购物广场总经理 陈延喜

《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我看来这恰恰道出了一个企业如何树立自身品牌的全过程。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消费者才是品牌成长的真正核心,如何把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消费者在选择卖场进行家居消费时,在日趋同质化的卖场定位情况下,更多的是看企业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对消费者始终如一的诚信。而我们也长期秉承顾客第一、诚信经营的理念,以诚实守信为根本、以环保安全为标准、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让消费者购物无后顾之忧。其实,这也正是领秀家居不断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

而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过程也是领秀家居在不断培养的。消费者才是品牌认知的核心,这并不是靠单纯地打多少广告可以换来的,你必须真真正正地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必须实实在在地做到诚信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布洛特红酒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邹润芳

企业是什么?企业就是一个家,让每个员工把企业当家看。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把企业当成家呢,这时就“要修其身”。修身就是修心修德,必须通过学习而来。其实在社会这所大学中,企业就是一个课堂。

在校园中,得了百分就是好学生就是白雪公主,但在社会中没有人会在意在校的分数,转眼中就变成的灰姑娘。原因就是在学校中只是学习知识本身,而在社会中则要学习如何使用知识,所以说社会就是一座学校,企业就是授课的课堂。

要想在企业这个课堂中有所收获,势必端正态度,即“先诚其意”。这里说的“意”就是情感,情动了心才会动,投入了情感才能用心将事情做好。

诚信铸就企业“金名片”

沈阳兴隆大家庭总经理 徐银彪

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言必信,行必果”被视为“立人之本”,这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诚信是立身之本。这就要求,商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做到信守道义和诺言,做到重义轻利,以诚信为本。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在市场上长久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在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中,“诚”是企业的聚心之魂,“信”则是企业立足之本。儒家常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我认为,儒家思想里的“言必信,行必果”,落实到实际商业经营行为中,就是要诚信经营,并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这恰恰也是兴隆大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今年是兴隆大家庭在沈阳开门纳客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兴隆大家庭始终秉承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并且在每一位光顾兴隆大家庭的消费者内心都打上了“诚信”的烙印。

品牌体系 蜕变提升

香江集团华北区域总经理 王朋

国学精髓中不乏对企业管理有益的部分,《道德经》中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作为企业管理,品牌正是企业发展的源头以及根本。

一个企业在确定了自身定位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品牌体系,这也是企业树立自身品牌的过程。而这种体系不仅需要旗下的每个品牌支持,在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家居卖场,在品牌上更需要有自己的特点。香江家居工厂批发城的成功正是顺应了广大家居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质量过硬且价格便宜的家具建材产品。完善的品牌体系也离不开其完备的服务,而这种服务体系归根结底是把对消费者的诚信摆在首位。

售前我们保证每一件进厂商品品质得到保证,环保方面得到认证;售中会做一些抽检的工作,保证销售过程当中每一件商品都是名副其实;在售后环节,我们有先行赔付机制。服务体系的提升也对企业品牌树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才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辽宁金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西平

微博里曾经流行一个黑色幽默的笑话,大意是说两万五千里长征时,部队已经没有任何吃的东西了,一个团长抽出身上的猪皮带,让下面小兵烧开水煮来大家吃,小兵吃着猪皮问团长,以后是否他天天能吃上猪皮。团长回答他,以后,全国人民都能吃上猪皮,不仅是我们。这个笑话暗讽前段时间出现的毒胶囊事件。

一个企业发展的初期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获益,可当企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在逐渐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却用最简陋的东西伤害曾经支持企业的消费者。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明白消费者才是衣食父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你背离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意愿,企业将无法生存。毒胶囊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违背了创立企业的初衷,伤害了消费者,这样的企业惟利是图、利欲熏心,结果就是企业走向死亡。

治企业 心怀水一样的德行

辽宁嘉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国金

一个企业应如何担负起造福于民的责任呢?首先,企业应拥有水一样的品行。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完美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企业若能拥有水一样的品行,怀有一颗奉献的心,广阔仁爱的胸襟脚踏实地地认真做事,不争名利包容世俗,以这样的品行发展与经营,终会成为行业之首。

其次要有勇于担当的气魄,换言之“言必信,行必果”。为人要讲诚信,做企业更要讲诚信,诚信经营、铸就品牌。一个企业若想持续地发展,诚信是企业最好的经营理念,心怀水一样的德行,才能担负起造福于民的社会责任。

十年品质 塑造经典品牌

辽宁新世纪汽车贸易集团董事长 赵晓勇

近年来,东风日产品牌在沈阳乃至全中国都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东风日产和新世纪店的成功,离不开东风日产优秀的品牌价值和丰富的产品线,更离不开新老客户的一贯支持。这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谈的品牌的建设。

首先,东风日产的品牌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汽车品牌,产品线也比较长,十余款车型基本涵盖了高中低档客户的全部需求。

其次,东风日产新世纪店的经营管理方式比较细化,尤其是在对客户的管理方面。

工作人员曾经进行过一次统计,在店里购车的新客户有近一半以上是由老客户介绍来的,这个结果说明我们的客户黏性很好,当然,因为我们的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所以维系老客户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这个结果,我们也是在售后服务和线下活动,比如车友俱乐部等方面,在售前售后的跟踪上下了很大的工夫。

诚信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沈阳亚泰金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佳新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而“信”的基本内涵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企业建设亦是如此。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做到诚信,企业才会发展得更长久。亚泰城作为亚泰地产进入沈阳的首个项目,一直秉承亚泰地产“团结、诚信、高效、开拓”的经营理念。

先说产品,亚泰城以建一座超越品质想象的城为目标,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品质和享受。

再说品牌建设,亚泰城通过建立全员品牌意识、全员社会意识,不断扩大品牌认知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亚泰地产始终坚守诚信与责任,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用心铸造精品人居。

亚泰城通过秉承以上几大方面的诚信,建设企业、发展企业,并将一直以诚信为准则,不断发展壮大企业。

城建地产给予的同时也在收获

沈阳瑞志城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东辉

作为本土的“老字号”国企,城建地产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就在于诚信与责任。

有一个数据让我们感到欣慰,根据我们的统计,城建地产有40%的产品是被老业主消化掉的,所以说,付出看似是给予,实际上又是收获,城建付出的是诚信和责任,而收到的是客户认可和口碑。

一直以来,城建地产面向大众,高性价比的策略得到了沈阳老百姓认可,他们也愿意住在城建开发的小区里面。

在统计中,很多老业主觉得城建地产的房屋质量好,整个墙体,地面的坚固程度都比较高。而且5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配套服务也比较好,每个项目在规划中都有餐饮、健身会所、学校等。

此外,我觉得,责任这一词,还体现在产品创新层面。无论是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是人性化的园区规划,抑或是可持续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城建地产一直没停止过探索,未来会给沈城市民带来更多惊喜。

运用国学智慧克服更多困难

沈阳皓伦帝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明川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这是一个深奥而又启迪人智慧的学术。

通过华商晨报主办的清华大学总裁班这个平台与更高层次人士的交流和接受专业的培训讲课,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新的认识。这其中包括了互帮互助、互相礼让和爱心的体现。我认为“诚“字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信”不仅要诚实诚恳,还要拥有内在道德品质,当然在企业管理上也是如此。

此外,每个经营者都会有一些在经营中的困惑,因为单一的品牌发展一定会遇到其发展狭隘的一面,然而通过清华大学总裁班这个平台,让我交到了各个行业的精英人士,让我们拥有了相知的机会,可以说运用国学智慧让我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运营,让跨行业的合作应运而生,这给了我们的企业和团队一种新生的力量,所以,运用国学智慧,让跨行业合作不再困难。

拒绝暴利 付出就是收获

天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地产事业部总裁 田宏阁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产品,首先是要先学会做人,它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及价值取向。

我也不断地在对身边的员工说,付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收获,对客户的服务亦是如此。

我每年都要参加“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我希望每一次捐助不是走走过场,不是面子工程,所以我会亲自调查走访,了解这些孩子的实际困难和需要怎样的帮助,最终也是希望帮一个成一个。同时,我也把这份“付出”精神灌输到企业之中。

爱,首先是要做一个诚信的企业,因此,壹米阳光项目是拒绝暴利的。

我明确地要求自己的员工:要如实介绍产品的全面信息,把购房者当成是自己的家人,只有这样,购房者成为你的业主后,才会成为你的口碑传播者。

实际践行国学中古人教诲

朗勤置业副总经理 徐利群

在国学智慧中体会企业管理的魅力,我深深感到了“责任”二字的重要。

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种说法叫企业公民,企业作为国家社会经济的一个细胞,只有企业良好、健康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向上发展。这就跟人体的细胞是一样的,细胞需要对人体有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整个身体就会强壮,如果细胞都不讲责任、贡献,整个身体也就垮了,而细胞也活不了。

这就要求企业的发展要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因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赋予的机会,社会给予企业一些资源和条件,企业才有发展的资本。

朗勤·泰元中心这个项目也是抱着社会责任去开发的,朗勤·泰元中心在建筑中集合了世界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这不仅使未来业主的居住会更舒适,也为太原街商圈的升级增添了一份绿色环保的因素。朗勤置业正是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国学中古人的教诲。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东亚国际城项目总经理 吴海辰

老子《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的是宇宙亘古不变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看做是品牌管理的重要启示。

首先,道生一,这个一指的是人,尤其是指起决策作用的领导者,可以看作是品牌的缔造者。由一生二,为品牌的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精神为品牌构建的动力和向导,物质为基础和前提,良好的精神导向和物质构建,是品牌的基础。二生三,奠定好基础,我们还需要实现品牌构建的操作者。我们需要注入品牌灵魂的建筑师、起到宣传作用的营销师和维护品牌的维护者,这三者是一个品牌的重要因素。

三生万物,这里提到的“万物”指的就是终极的产品,包含物质、精神和文化三个层面的产品,也就是企业品牌发展追寻的终极目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企业管理者更应该了解其精髓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之中。

企业经营之道 诚信摆在第一位

沈阳同和起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辽宁同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洪民

何为企业经营之道,在我看来,诚信可能是摆在第一位的。

4S店的市场就是客户,服务的精髓就是客户服务效率的提高,让客户满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诚信,卖车卖的是诚信,而修车修的则是心态。

诚信往往体现在服务上,经销商不光卖车要讲诚信,在售后服务上也要讲诚信,对客户长期性的关怀就体现在售后服务这一方面,让客户只要使用这台车,就能一直享受到我们的诚信服务。

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这也体现在4S店的诚信服务上,就是靠诚意打动消费者。很多人在买车时并不懂车,都要靠4S店工作人员去介绍。每一家都介绍,他更偏重于哪家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是靠诚意去打动消费者,让他更加认同我们的品牌。

企业在国学运用中去伪存真

华锐世纪企业集团沈阳区域公司总经理 张志

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佛家的和谐都是国学的精髓。

企业管理最根本在于人的管理,归纳来说将法学用于基层员工,道学用于中层员工,儒家用于高层员工,这是表象的联系,而如何融古贯今恰为其用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合改进。任人以能,聚贤以优。在华锐世纪集团我们深谙人尽其才的道理,重视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竭力提供实现员工理想的平台,并委以每个人身上企业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顺应人性化的管理本身也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和鼓励,“双赢”正是取决于企业与员工的良性互动,让员工在企业产生归属感也正是华锐一贯的文化理念,同时也是企业始终充盈着人文关怀与活力的根源所在。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愿我们的企业在运用国学管理的道路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汲精弃糟更进一步。

志当存高远 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沈阳大悦城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子锐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不可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未来责任重大、道路漫长,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困难面前应该摆正心态,勇往直前。

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训,却很符合现代商业现状,也很符合我们大悦城乐观、拼搏的精神,告诫我们要对现状和未来发展有阶段性的认识,着手现在,放眼未来,正确看待有可能发生的困难,拥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明确目标,朝着目标前进,用坚韧的意志力和强大的竞争力一起去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一个企业都会经历成长期,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探索之后才会收获回报,“志当存高远”,要坚忍不拔地向前进。中街大悦城一直以“自由、享乐、永不孤独”为品牌主张,以提升城市未来精神气质为愿景,主张热爱生活、醉心事业,去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价值,在追求个性与品味的同时,更讲究理想与梦想,而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即便任重而道远,也依然要坚韧向前。

诚信的塑造源于企业的责任

远洋地产沈阳公司副总经理 韩利军

在对于人的培养上,古人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可见修身是要摆在第一位的,而修身的内容,自然就是礼仪与诚信。人如此,那么一个企业,就更是这样了。

一个企业若想要以诚信来著称,那么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的责任感,因为没有责任感的话,也就无从谈诚信与否。“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便是宽宏;毅,也就是坚毅。远洋地产对待社会责任,正是按照曾子所说,对外谦恭宽宏,对内严格坚持,方成为“任重而道远”,如此一来,企业责任感是不能不越来越强的。以此看来,远洋地产在责任感的层面上已经为诚信的树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要讲诚信,首先要兑现承诺,其次要付诸行动,正如孔子所言“言必信,行必果”,虽只六字,却道出了真谛。远洋地产深谙古人智慧,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对待合作伙伴,都能做到充分的诚信,有承诺,就必然兑现,采取了行动,就必然十分果断,从不拖沓。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企业的威信与诚信。

爱你的员工 未必多难

阳光壹佰置业集团华北管理中心总经理 莫轻潘

随着网络的流行,信息量加大,以前很多不被注意的新名词传播开来。

其中一个就是“幸福感排名”,有排列城市的,有排列工作行业的……乍听起来,仿佛是个轻松调侃的话题,但其实里边折射了很深的社会问题。

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物质给予,更渴望得到全方位的幸福感。

比如,上下级工作关系是友好平等还是强势,管理流程是简单透明还是一言堂,同事之间是友善帮助还是勾心斗角,都影响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情绪和幸福感,这些是单单一个工资所不能解决的。

爱你的员工,未必多难,和谐的工作氛围也不需要怎样的大动干戈。

只要你想做,爱心会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沈阳未来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伟平

诚信是必须遵循的经营规律

儒家常讲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决条件就是诚信。

孔子在《大学》中讲到“生财有大道”,“道善则得之”,这个“道”就是市场规律,其核心就是道德规范。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并取得发展就要讲诚信,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一条真理,谁违反了诚信的原则,就必然遭到市场规律的惩罚。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伟大的商业游戏需要伟大的诚信,伟大的诚信造就伟大的商业和商人,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法则和制胜之道是坚持诚信,至诚至信。

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一块金字招牌,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把诚信作为基本的道德操守,遵循“游戏规则”,以诚为本,打造企业品牌,讲究“言必信,行必果”,形成“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企业文化,树立“诚信经营,用户至上”的指导思想,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的企业才能够健康地、长久地发展。

企业管理是“道”的问题

沈阳瑞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建军

如何保证企业的长久不衰,我想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规律,或是“道”的问题。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孕育的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些文化之中能撷取哪怕一丝半缕,就可受用一生。

企业管理最高境界我认为是文化上的管理。“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为责任;“言必信,行必果”,是为诚信;“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为爱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为品牌。纵观国内国外,很多企业文化追根溯源都是国学文化得到良好运用的结果,很多成功的管理模式也恰好是与国学经典不谋而合。

国学班这段时间,我个人对于国学也从简单认识到痴迷寻找,今后也会把所学国学更加深入地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让更多的人受益。

每一份责任都是企业前行的动力

辽宁兴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军

中国的国学知识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很多智慧和道理,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在企业的管理和营销中,如果能够将所学习到的国学知识加以运用,相信能够获得企业的提升。每个企业都需要承担多种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对企业自身而言,所承担的每一份责任,都是前行的动力。此外,在管理和对外经营中,将诚信作为企业的信条之一也十分关键,如此才能让企业走得长远。

近两年,为了使品牌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自主品牌更加重视售后服务,这也是对客户的诚信,在客户购车后,企业能否兑现之前承诺,这就是诚信的体现,买车只是一时的,但消费者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要面临着用车、养车等问题,因此,并非给出售车的优惠多,就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是在日后的用车中,时刻从车主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的服务,辽宁兴旗希望在沈阳成为一个诚信的企业,因此在这方面,企业也将更努力。

诚信构筑百年品牌

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裕春

“诚信不欺,一诺千金”是中国商业精神的一条重要原则。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也是旨在要求人们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历经百年之后,老字号企业之所以依然充满了生命力,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任何一家商业企业来讲,想要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诚信则是安身立命之本。

萃华金店从公元1895年诞生至今,一路走来可谓历史悠久,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我们始终坚持诚信予人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萃华金店继承“言必信,行必果”的儒家思想精髓的一种体现。

萃华企业宗旨是“厚德载物,诚信予人,商道即人道”,而“赢心盈利同在,金品人品共纯”的经营理念正是萃华诚信经营宗旨的反映,在诚信经营方面,我们确保每一件首饰质量都在授控之中,售出的每一件首饰都是合格品。

责任于企业发展是积极的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立足的根源是企业的责任感。单从“企”字可看,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止”,“止”在中国文化的概念中,代表脚趾,即,一个人翘着脚往上看。而企业实质就是领导者能够看到比其他人更远的愿景、承担比他人更多的责任。因此,企业不单是机构的代名词,又代表着更多的奋斗愿景。从儒家经典思想的角度来看,领导者应该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所透露出来的一种特征、一种精气神,能做到厚德载物,把社会责任承担起来。

作为领导者,将员工凝聚在一起,企业的战斗力就会增强,由此来看,责任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本组稿件由本报主任记者 甘晶 潘艳莉 本报记者 肖鹏 齐慧铭 沈阳 郭金凤 刘轶南 杨倩 陈天明 王浩 阚月 吴霜 常亮 整理

7月12日,华商晨报、清华大学国学总裁研修一班的学员们齐聚一堂,针对这一年多的国学研修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展开“清华论坛”。

本次论坛汇聚了地产、汽车、商业、家居建材等行业众多精英,他们在论坛上踊跃发言,畅谈各自所习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结合的感受。
从国学智慧看企业管理

来源:华商晨报

华商晨报在2010年9月开始携手清华大学开办华商晨报清华大学沈阳地产总裁研修班。2011年,华商晨报再次联手清华大学开办国学总裁研修班。此举聚合了沈阳一流企业家的智慧,为沈阳经济区发展助力;搭建各大品牌企业交流、沟通和互动的平台;并满足企业决策者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的需要。

百战之后再读书。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国学研修之后,身经商战的总裁班学员们将中国传统的国学精神应用于日常的企业管理中。通过此次论坛国学总裁研修班的企业老总对责任、诚信、爱心、品牌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国学,一个民族的智慧精华;国学总裁研修班,涵养一座城市的智慧。本报主任记者 周军
77#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国学智慧与管理创新

主讲人:张其成,著名国学家、国学管理创建人、养生专家、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易和书院院长、中国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兼培训部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总载班、卓越领导班特聘教授。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中华民族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这是一场自然的灾难。自然的灾难固然可怕,但是最可怕的是人为的灾难,或者说是文化的灾难和心灵的灾难。那么我们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以一场特殊的方式,我们一起来探讨怎么来预防这种人为灾难和心灵灾难的发生?所以我讲的题目是国学智慧与管理创新。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国学?

国学:

◇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  国故?国粹?

◇  四部:经史子集

◇  易贯儒道禅(医)

◇  道统天地人( )

我刚才说到了我们最怕的是文化的灾难。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学术,现在有一个词,当然这个词已经100多年了,叫国学。但是这个词,它流行开来,我指的是学术上的流行,严格地说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本世纪初有一个国学热,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好多人叫我预测,因为我主要是研究易学,问我能不能预测一下这场国学热什么时候能结束。我说国学热至少还要20年,甚至于还远远不止20年。为什么我要说20年呢?这是按照易学的说法,就是说从2004年到2023年,这20年我们走的一个运,叫“艮卦之运”,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艮卦之运。很有意思,我也不懂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都不懂。那么恰好就是在2004年左右,国学在我们的社会上开始热起来,尤其是我们企业界成功人士当中开始对国学感兴趣,在北大清华开设了一些国学班,面对企业家开设了一些国学班。而这些国学班总是要从周易开始讲起,一般都是我在讲,我非常有幸结识了好多朋友。2年、3年过去了,好多企业家老板还继续学国学。这很有意思,我就问他们,我说:你们学了国学,学了这么长时间,你有什么感觉?他们回答我四个字:“一头雾水”。怎么学国学学得一头雾水啊?他们说:国学先秦时期就有 诸子百家吧,现在讲国学的人也是诸子百家。以现在的诸子百家讲过去的诸子百家,你不一头雾水才怪呢。我一想,这有道理,所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学国学,怎么来学才不一头雾水?不仅不一头雾水,而且能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能够大家每一个人身体力行?所以我就在琢磨这个问题。后来我琢磨出来了三句话。我说你按照这三句话来学国学,你肯定不会一头雾水。哪三句话呢?一个中心,三个代表,两个基本点。你要是这么来学国学,你绝对不会一头雾水。什么叫“一个中心”?国学博大精深,但它是有一根主线的,是有一个中心的。把这个中心抓住,把这个主线抓住,这样再来学国学,你就一清二楚了。那这个中心是什么呢?我的观点就是“易”,一个字“易”。这个“易”字还不能说就是《易经》这一本书,不是这一本书的问题。那么“易”的里面也非常复杂,我们讲的主要是“易道”,“易”所体现的这个思想,这个精髓,这是核心,不是“易术”。易术具体的方法是干嘛?就是算命、看风水等等。这个不能说就是易道,这只是对易道的一种运用而已。首先要抓住“道”。这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观点,叫“易道主干”。什么意思啊?就这个意思,打个比喻,如果我们把中华文化,把我们的国学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这个树的树根,就是伏羲八卦,这个树的树干就是易道,大易之道,这个树上长出三个枝,也就是我说的“三个代表”。所谓“三个代表”是指汉代以后,我们中华文化的三家:那也就是三个字:儒、道、佛,儒家、道家、佛家,儒教、道教、佛教,儒学、道学、佛学。这是“三个代表”。这三个代表,我是这么来理解的,是在这棵参天大树的树干上面长出来的三个枝,一枝是儒家,一枝是道家,还有一枝当然不敢说是佛家,因为佛家毕竟是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

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4月8日,在迦毗罗卫国。不能说它(佛家)是这个大树上是伏羲氏这里长出来的。大家别忘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反而是在我们中国生根开花结果,而在印度有600年佛教彻底没有了,主要是在中国。所以在中国,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到隋唐时期,佛教形成八个宗派,但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所以另外这个树枝准确地描述,我认为就是禅宗,儒家、道家、中国化的佛家,这个我想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这就是“三个代表”。“两个基本点”,我一会儿再说,那是国学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的两大基本用途,这一会儿再说。那么按照我们学术上的分类,尤其是按照我们文化的载体图书的分类,一开始是分六类,《七略》实际是六类不是七类。我刚刚讲了一门课叫中国图书分类精神。他们都说你这个应该给图书馆馆长讲,我说有机会应该讲。那么到后来呢,是在晋代魏晋时期,晋代开始就分四类了。这四类那就是我这里打的叫经、史、子、集。经史子集也可以这么来理解,我是这么理解的。“经”是个核心。如果说“一个中心、 三个代表”,也可以说“经”是一个中心。那么史、子、集是三个代表。“史”拿到今天的学术分类来说,主要是史学;“子”主要是哲学;“集”主要是文学。当然“集”里面很复杂,  但是可以简单地这么做分类,这是一种学术的分类。但是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一个中心是在“易”里面,“易”是群经之首,是经里面的第一经。经里面主要是五经,这五经的第一经就是《易经》。那么这三个代表呢,当然就是文化思想层面的三家,三足鼎立,儒、道、佛,或者说儒、道家、中国化的佛家,所以我就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易贯儒道禅,下联是道统天地人。这对联我一直不满意。因为什么?“道”出现了两次这是大忌,对对联的大忌。可是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更好的词。一会儿请你们给贡献一点你们的智慧。有人说对个“学”,我也是主张下联“学”,但我的意思就是“易道”,头两个字是“易”、“道”。“易”我们可以说《易经》内容非常庞杂。传统的分类是分四个部分:象、数、理、占,易象、易数、易理、易占,“占”占卜。也可以分成两类:易里面一个叫“易术”,就是具体的方法技术。                                    第二就是“易道”。我讲的是易道,这个易道的“易”,它当然可以统贯儒道,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一会儿会说,用一个太极图就给你作说明了。另外还有一个是“禅”,就是中国化的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禅宗,我有一个基本认识,禅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派和中国“三玄”结合的产物。“三玄”是哪个“三玄”呢?就是易、老、庄,易经、老子、庄子,所以这里面有“易”。下联是道统天地人。“易道”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这个简单的符号可以统领天道、地道、人道,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说的:“易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三才”就是天、地、人。可是我们大家知道我们还有一枝,实际上不止这三枝,这三枝是非常粗的三枝。在一棵树上,还有一枝是什么?还是绿的?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还在民间,或者准确地说,在我们人民大众当中还在使用的。你们说是哪一支?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如果加上它那就是“四个代表”。我老喜欢讲中国国学有四大金刚,除了儒释道之外还有一个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医”,中医。为什么要把中医拎出来?我一会用那个太极图就能说明了。

中医是还活着的,还在运用的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我就对上联加了一个字,那下联大家也可以加一个字,加这一个字就反映了你的心态、你的价值取向、你的思维方式和你未来的走向,突然一下冒出来。由于时间问题,你自己想。你加这个字之后,就是你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潜意识的一种感觉,很有意思。这个我已经讲了有一两千场了,叫大家对这个对联,很好玩。现在我们看一看我们的总书记是怎么说我们国学——中华文化的,我觉得他说得特好,他是这么说的。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刚才一上来所说的最可怕的是文化的地震。因为中华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大家发现了吗?这场地震是大地一动,你上面所有东西都毁了,所以这个根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根在哪里?是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最核心的是什么呢?我的理解,那就是“一个中心、 三个代表”。

当然现在还要再加上社会主义的文化。但是我觉得中华民族的根就是“一个中心、 三个代表”。这是作为我们全体华人,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只有中华文化,可以把我们凝聚起来。比如说两岸的统一,一打中华文化的牌子,谁都凝聚过来了。一打别的一个什么主义,那就可能比较难。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的血管里面流的都是我们炎黄的血,我们伏羲氏的血液一直在我们的血脉里面流淌着。它具体的体现就是这些文化,所以这个根基千万不能动摇。根基一动摇就地震了,所以我们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什么?我们大家仔细想一想,可能就明白了。大家还记得吧,稍微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还会记得,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北京大学打出了一个口号,四个字叫“振兴中华”。现在不叫“振兴”,现在叫“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差一个字,“振兴”和“复兴”差一个字,我认为意义大不相同。什么叫“复兴”?复兴就是曾经我们辉煌过,但是后来衰落了。现在要重新恢复,所以这个里面,文化的含量在大大地增强。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大地就是中华文化。我不排斥其它宗教,都非常好,只要是宗教都非常好。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站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上面。如果叫它宗教也可以,我最不喜欢它们在打架。儒家是不是教,这有什么打头?其实一句话就解决了嘛。如果按照西方宗教的标准,儒家当然不是宗教。可是我有一个基本理论,都是多元的。如果说这个教的作用是把整个民族或者说有关的人群,给它建立一个精神支柱的话,那儒家当然也是宗教了。你要看怎么来区别,有什么打头呢?一句话不就解决了嘛。这些都不重要。我们重要的就是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干给它支撑下来,这样我们才有了心灵的回归。这就是我的理解,恐怕就是总书记所说的“精神的家园”。家里面没有个支柱不行,对不对?光搭别的东西,没有个支柱会垮的。这个支柱,我认为就是国学的精髓、优秀的传统。国学里面也有很多非常混杂的,所以总书记提出来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今天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我认为这场地震留给我们的影响当然是非常大的。

可是精神上的地震,我们已经地震了。在我看来,近代有三次大地震,我们文化上三次大地震。第一次,五四运动;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第三次,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当然是正面的东西非常多,可是你们发现没有,改革开放的初期,有人就提出来全盘西化,它的代表有两个电视剧,一个是《河殇》,后来接着是《神州》。中华文明是黄土文明、黄色文明,将来文明的走向应该是蓝色文明,要全盘西化。这不是一场地震吗?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来学国学?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第三句话。我不是说了三句话吗,第一,一个中心;第二,三个代表,那是回答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呢?那就是第三句话,叫两个基本点。按照北宋张载张横渠的说法,他有四个“为”。为什么要学国学?

◇  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

◇  为万世开太平。

◇  修心——民族的心、企业的心、个人的心

◇  开智——思维方式、转识成智

◇  安身立命——内圣外王

学了国学,或者说我们人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我们是带有我们的使命来的。按照张载的说法是四个“为”,我想大家都非常地熟悉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大家仔细来回味一下,这四个“为”是太有意思了。第一个“为”,“为天地立心”,你说天地有没有心?天地的心是什么?大家仔细地想一想。所以这就是马上要讲到的两个基本点的第一个基本点。实际我说的两个基本点很简单,一个叫修心,一个叫开智。修心、开智就是学国学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现代人学国学究竟是为什么?一个是为了修心,第二为了开智慧。修心,是天地之心。那天地的心是什么?我的初步理解,但不一定对,是天地的本质,以及天地运行的规律。就是最重要的那个东西,一个人,按照我们的中医来说,人的心是最重要的,在五脏里面心是最重要的。“心为君主之官”,是一个皇帝。一个天地当中,那个最重要的就是天地的一颗心,你要找到。这个天地是说的人为生民立命。按照《周易》的说法,我们人一生下来,我们的灵魂就在外面游荡,叫游魂。学了国学、学了周易、学了儒释道,我们的灵魂就回来吧,回来吧,叫归魂卦。京房易里面分了8个宫,64卦分了8个宫,最后面两个:一个叫游魂卦,一个叫归魂卦。那归魂是什么意思?就是立命。我们找到自己的心没有?我们的命立住没有?学了国学,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我认为张载张横渠这位张夫子说得太好了,不愧是我的祖先。可是根据我的考证,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伏羲的后代。一会儿我要说伏羲的后代。我们这些人既然是我们古圣先贤,他们的后代,炎黄的子孙,伏羲的后代,所以我们就有这样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往圣”,我刚才说了,这些人都是“往圣”。继承他们的绝学,他们的学术快要中断了。尤其是近代,经过了三次大地震,快要中断了。然后“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太好了。这是什么意思,明白吗?按我的理解,这就是说将来世界的走向、文化走向,必定是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必定是以中华文化为主导。如果是以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为主导的话,就会怎么样?很简单,地球就报销了。地球非常脆弱,我们只有一个母亲,一个地球,只要甩一两个原子弹就完了。我们跟西方的那种二元对立,我有一个图来表示。是什么图呢?就是一张黑白分明的图,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一会儿你们如果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讨论。总而言之,只有我们中华文化,可以为万世开出太平。中华文化主要是两个目的,就是学国学,学中华文化的目的,一个是修心。修心分三个层面:第一要修民族的心,也就是建立一个民族的信仰。我们中国当代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仰的危机。信仰危机最大的表现,就是信仰的多元与信仰的缺失。那我们应该信什么?我认为就是要信以易为统领的儒道佛的那些精髓的东西。这是修一个民族的心。对于我们在座的老板来说,我们有的企业家对我们老板来说呢,修的是企业的心,要修一个企业的心。企业的心是什么?就是企业的一种凝聚力和创造。因为这也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里讲过,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然后要修个人的心这三个层面,最后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学了国学能够修心,修了心之后,至少按照我的说法,能有三个“不会”。第一,不会自杀,绝对不会自杀,你学了国学不会自杀。第二,不会郁闷。第三,不会痴呆。但是有的人不服气,于丹在电视上讲《论语》,于丹讲《论语》讲得非常好,讲得不错,讲得比我好多了。她的一个研究生自杀了,真的不是传说。我一着急,把我的十几个博士生召集起来,我说于丹的研究生前天自杀了,他们哈哈大笑。我说你们笑什么?老师,你是不是怕我们自杀?我说对了,不要给国学丢脸,因为我说过,学国学绝对不会自杀。昨天我在清华讲,清华有一个人就问我,他说张老师,为什么王国维自杀了?王国维不是学国学的,我说那是他要自杀给你看,他死给你看,真的。他就是为了一种文化的堕落、文化的衰落或者说文化的地震。他就要以他的生命来献给你们看。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所以他就在昆明湖自杀了嘛。我每一次到昆明湖,我都绕着(昆明湖)旁边走,我说这个王国维,静安先生从哪里跳下去的呢?居然没有一块碑。应该树立一块碑,叫国学大师静安先生殉难处。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你学会了国学,掌握了儒释道,以易为统领的一线串起来儒释道的精髓,你就很开心了,非常地快乐。我们人来到这个世上,按照佛家的说法叫呼吸之间,就没了。那你弄得那么痛苦干嘛?我原来是搞考据的,我是章黄学派传人,章黄学派的。《说文解字》我是通读的。《说文解字》9353个字,重文1163个,通读不是大徐本,是段玉裁的注,那就苦不堪言,所以我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大辞典,是1992年。当时人家说张其成70多岁。你们现在看我多大岁数?还可以吧,也差不多70,但是比70要年轻一些是吧?越活越年轻,为什么?学国学,学得当然还没有学好。真的,你学了国学,真的可以开心、修心,修个人的心,第一,不会自杀;第二,不会郁闷,学了之后不会郁闷;第三,不会痴呆。所谓不会痴呆是什么?是我讲的下面一个,叫开智,开启智慧。什么意思呢?国学的思维,如果按照一项诺贝尔研究成果来说,人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主管的是逻辑思维、语言思维、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思维。那么右脑呢,主管的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体悟思维、灵感思维。如果按照这个研究成果,我们说我们的国学主要的是右脑思维。它是图像、形象的思维。这就是我们国学。

它的根,不就是伏羲八卦嘛。那个八卦就是一种形象。它更强调的是直觉、体悟、灵感,是这些东西。那么按照西方的科学研究,人是分有意识和潜意识。那么潜意识呢,主要是在右脑。那么你学了国学,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好多老板一听国学课,他们为什么越听越喜欢呢?因为他的左脑思维越来越发达了。按照我的话来说,你两条腿,有一条腿太粗太粗了。哪条腿?左腿还是右腿?对了,聪明,右腿太粗了。为什么右腿?因为左脑管的是右腿,太粗太粗了,而另外一条腿,右脑思维太欠缺了。也就是说,左腿太细太细了,所以我们学了这个,不是说否定西方的,绝对不是,那叫井底之蛙。我是井底之蛙吗?不会的。我学了五个大学,所以我越学越笨,怎么样?左脑思维不行,所以学了这个,能开启我们的智慧。智慧主要是在右脑。我认为如果按照这个研究来说,那么这种右脑的智慧一开启之后,就改变了我们的一种思维的方式。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他说按照形式逻辑是带不来发明创造的。1加1等于2,1加1永远等于2。

而要用什么呢?用那些形象的思维,用那些直觉、体悟的思维,这往往能带来发明创造。所以国学有助于我们开启智慧。所以这样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安身立命,都达到了内圣外王。好,说了两个问题了,一个是什么是国学,一个是为什么学国学。什么是国学?一个中心、三个代表。为什么学国学?两个基本点。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刚才我说了,实际上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是伏羲氏的后代。因为伏羲氏在炎黄之前。黄帝距今五千年,那么伏羲氏距今多少呢?当然,这个历史上还在考证。有人说六千多年,有人说七千年。我认为可能差不多七千年吧。因为那个大地湾遣址,就是甘肃秦安有一个大地湾遣址,那里的文化基本上就是伏羲文化了。因为伏羲氏就诞生在甘肃天水,这是历史传说。当然,是不是有,是不是真的?你们说是不是真的?伏羲氏,七千年以前伏羲氏,他有十大功德。

三圣与周易

◇  伏羲氏——作八卦

◇  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易经》

◇  孔夫子——作十翼 :《易传》

其中有一个最最最重要的功德,那就是作八卦。请问是不是真的?真的。但是回答得不响亮。真的还是假的?是有还是没有?有。好,有没有说没有的?有,那你拿出来,出土文物拿出来看。这个没有。我们现在发现的有一件最早的文物,是2005年5月12号发现的。在哪里呢?在河南淮阳。

李学勤教授他就认为,那上面刻了一个符号,那就是离卦,周易八卦里边的一个卦——离卦。用碳14检测发现,距今4500年不到7000年,甚至于还不到5000年。那么究竟有还是没有?学国学,周易叫“闻思修”。你现在在听我说,说了之后,我说的可能全是错的,所以你要思考。思考了之后,要修,要立即去做。这才叫学国学。那么究竟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说了,大家来用你们的智慧想一想,来回答一下是有还是没有?伏羲氏作八卦,这个传说是有?还是没有?有。你要是按照现在科学来说,它也拿不出来。7000年哪有呢?那你要说没有,我们在座的还是不错,大概是可能有一点胆怯。我要说没有,你又一下说有了是吧。怎么回答?你说有这种回答,这种人肯定是有信仰的人,他们是幸福的人,是快乐的人,或者至少是可以幸福的人,可以快乐的人。那么我们还有一些人回答没有,但是悄悄地回答。但没有,我认为不要回答没有。为什么?说不定明天从哪里挖出一个来,它就有了呢。所以对古人的东西千万不要说没有。那你说我也不能说有,我没看到,我也不能说有,所以怎么回答?很简单。怎么回答?不知道。聪明啊。孔夫子就赞美你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那就叫智慧。但是,千万不要说没有。我们现在可悲的就是,我们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去较真,较真伏羲氏。你说伏羲氏作八卦,伏羲氏有吗?有,你拿出来。好多人还做考据,那是需要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我们说伏羲氏这个人究竟什么样子,我想再考个几千年,估计也难搞清楚。可是,我们中国人不能没有一个文化符号,不能没有一个信仰。在伏羲的大旗帜下,就可以把全中国人统一起来。你看, 黄帝也可以,黄帝这个旗帜也是非常响的。可是你要注意,黄帝不是还杀了蚩尤吗?蚩尤的后代在哪里?在海南。他们家人听说你是黄帝的后人,他跟你拼命啊。是不是?可是伏羲氏不是这样。伏羲氏这面大旗,这个文化符号,它可以把各民族包括我们汉族人统一起来,所以我们都是伏羲氏的后代。因为伏羲氏创立了第一个姓氏。我们姓什么姓什么,中国人不能没有姓的吧。那没有姓的,那你除外,都是有姓的。第一个发明姓氏的,据说就是伏羲氏。伏羲氏自己姓什么呢?姓风,大风的风。风就是天下一条虫,虫就是龙,所以伏羲氏是龙,是龙图腾的一种象征。伏羲氏十大功德里面最重要的功德是什么呢?很简单,作八卦,伏羲氏作八卦,这个《史记》里也记载,《汉书》里也记载,《周易》里更是这么记载的,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作了八卦就是这个样子。我有一个观点,自从伏羲氏作了八卦,于是就有了中国文化。所以说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那最基本的就是它最原创性的就是这套符号系统,叫八卦系统。但这个八卦有还是没有?这个问题我已经说了,你就把它当作有就可以了。一种信仰,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意思。那么,这套八卦,可我现在就经常觉得很悲哀。因为我去新浪网、搜狐网上面做网上大讲堂,网上直播。这个网站上还有一些其他的门户网站上都有一个栏目,这个栏目的名字叫八卦。我点开一看,八卦新闻,所以八卦变成了一种什么了?这八卦新闻什么意思我不懂。我请教你们什么叫八卦新闻?一些编造的、乱七八糟的、还带一点色情的男女关系,那些东西,可能是吧。真是欲哭无泪。

还有一些人把八卦当作是封建迷信。可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的邻国——韩国,它将八卦当中的四个卦,再加上太极图作为它的国旗。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国旗是这个国家精神的最高象征。你要对这个国家进行抗议很简单,把它国旗给烧了,这是最重的一种抗议方式。人家韩国把八卦当作国旗,我们中国人把八卦当作封建迷信,当作八卦新闻,你说这不是地震吗?所以我们中国,我刚才讲了,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仰的危机。没有信仰了,他不知道信什么了。我好多国外的朋友就说了,我不怕你们中国经济飞速发达,我最怕你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十几亿人都没有信仰,他就可以无恶不作,他就没有羞耻感,这是最可怕的。这种地震是文化的地震,是心灵的地震,是没有找到我们的命,没有找到我们的心。你说我们不知道它,可以吗?不可以,作为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以。我是被我们北京市奥组委选为中医名家讲师团六位之一。这六位都是70多岁了,包括我。我上个礼拜在北京工业大学讲,讲中医文化。我一看,真是。当时我不好说,我只是说了这句。因为都是奥运志愿者嘛。我说,靠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奥运会上传播中华文化,真是难为你们了,那完全没有中国人的心啊。所以现在这个社会缺心、缺魂,也就是缺文化,文化就是心,是魂,也就没有一个精神支柱,没有一个精神信仰,多可悲呀。我们要信什么?我认为,首先要信这套符号,你把它搞清楚就行了。那后来的儒家和道家,你看,按照我的说法,因为《易经》它是易以道阴阳。这是《庄子》里面的话。这句话说得很好。周易自己是这么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易道。易道是什么意思?就是阴阳,所以说很简单。如果说中国文化,我们的国学用两个字来概括,是哪两个字呢?“阴阳”。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个什么字呢?“易”。很好。这被我带上钩了,被我带上路了。就是“和”,当然“易”字充分体现了“和”,就是阴阳之和,这说得很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看,我说了中国传统文化到汉代以后主要是三足鼎立。我们佛家暂且不说,因为佛家还是比较复杂一些。我们就说这两家,一家是儒,一家是道。我们来看一看,儒和道这两家如果用一个太极图来表示的话,它就是在这个太极图里面。,这个太极图,一个黑的部分,一个白的部分,也可以形象地把它看成两条鱼。白鱼跟黑鱼揪在一起互揪,阴阳鱼互揪。白鱼里面有一只黑眼睛,黑鱼里面有一只白眼睛。这很有意思。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我们国学的一种最重要的精神和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我把它看成是源精神与源思维。这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么请问:白鱼是儒家还是道家?儒家。对了。黑鱼呢?道家。儒家和道家是不是截然分开的呢?当然不是。是怎么样?白当中有黑,黑当中有白。所以这张图,大家发现了没有?漂亮不漂亮这张图?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一张图。当然关于这张图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的来源如何?我专门写了一本书《易图探秘》。这里我不做学术性的论述,我只想说明的是,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我刚才说了一句话,世界的未来,一定要以中国文化为主导。我刚才说了,是吧?但是不是说排斥西方文化。为什么?大家来看,如果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比较而言,请问哪一个是白鱼,哪一个是黑鱼?聪明,白的当然是西方文化。因为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的文化、偏向于阳刚的文化,就跟我们比较而言。而我们呢,是偏于黑的。没有问题,跟它两个相比。所以这个阴阳是可以无穷无尽地分下去的。那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和西方文化也是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是西方文化,当然,西方文化非常复杂,我说的是占主流的这种文化,它是排斥我们东方文化的。举个例子。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塞缪尔·亨廷顿的一篇文章叫《两种文明的冲突》。很简单,他就是把基督教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基督教文明和我们儒教、伊斯兰教文明是冲突的。在他看来,都是冲突,都是对立的。可是我们不是。我们可以融合它,好的东西一定要吸收,所以我希望大家,当然一两个小时这么讲了之后,肯定还没有太多的感觉。希望大家再来看一看我们的国学,这种文化将来肯定要在世界上占主导。那么儒家和道家这两家实际上是互补的,是互动的。其中它们至少都说了一个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我刚才说的,如果国学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一个什么字?“和”。你看,它们都强调“和”。好多人说“和”是儒家的,道家没讲“和”。儒家里讲“和”太多了。《论语》里讲的“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是讲“和”的。

这个是儒家讲得非常充分的。道家没讲“和”,错。道家怎么没讲“和”?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叫“和”。都是讲“和”,而且都讲“中和”都讲“中”。“多言术穷,不如守中”,“中气以为和”。“中气”我们通行本是“冲气”,马王堆帛书本是“中气”,要“守中”,守中道。我们为什么叫中国人?“守中”守中道。为什么叫中医?好多人说,那是中国的医学。错,什么中国的医学?那现在的医学是中医占主导,还是西医占主导?中医是什么?中和的医学。《黄帝内经》第一篇第一段上面就说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和的医学。我为什么把医家要拎出来讲?因为你看,儒家偏向于讲阳,道家偏向于讲阴。请注意,绝对不是说我只讲阳,不讲阴,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太极图。而医家,中医是什么?它是在守中,在阴阳和合。所以中医看病是这样,一个人怎么有病?阴阳不和,怎么治病?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呢,阴阳调和,说得很简单吧。但是请大家务必要注意,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于真理。按照我的话来说,我们的国学,它的大智慧就在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叫智慧。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叫知识。

学国学不是学知识,是学一种大智慧。国学里面,这两家是最重要的。当然还再加个佛家嘛,三家。再加一家呢,就医家。但是我呢,喜欢把易给抽出来,超越出来。因为易家它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我跟好多人打仗,原来我也喜欢打仗。现在好了,现在我不打了。你说得都对,我都错,不就完了嘛。有什么打头呢,是吧,好多人就争。一开始说,周易一般的说法是儒家五经之首。儒家五经的第一经就是易嘛,易、书、诗、礼、春秋。《易经》是第一经。在《四库全书》里经史子集,经里面的第一套那么多书,据不完全统计,在1911年以前,易学的书有2028种,这还是现存的,那还有大量流失的,收得还不全,就这么多书,这是易学的。那么我把它当作什么呢?传统上是把它当作儒家的经典,第一经典,《易经》为五经之首。道家讲三本书:易、老、庄,称为三玄之一,三本玄妙的书。所以儒家也争它,道家也争它。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易经》究竟是哪一家?《易经》就独成一家,因为它最早是从伏羲氏(开始)。

国学经典

◇  易学:《周易》

◇  儒家:《论语》

◇  道家:《老子》

◇  禅宗:《六祖坛经》

◇  医家:《黄帝内经》

伏羲氏作八卦。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经过了三位圣人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三个古代上古、中古、下古,所以它形成是最早的。老子和孔子是生于什么时间?公元前500年左右,老子生于公元前585年2月15日,孔夫子生于公元前551年8月27日,阳历9月28日,所以这一天马上,你看,你别笑,马上要成为教师节。当然,他要真不承认我也没办法。但是我还有一个提议,一定要把这一天定名为圣诞节。那你说12月25呢,那是耶诞节。我想我这辈子活着也没希望,但是教师节很快就有希望了。这个就是儒家。那《周易》这本书到底是道家,还是儒家呢?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既是儒家,也是道家,儒道互补,它是一个过程。最早,你看从八卦来说,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当然我们相信它是真实的,是伏羲氏造的,这是源头吧,是一个根吧,中国文化的根吧。然后呢,到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的时候,周文王他的儿子周武王后来把商纣王推翻。推翻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5日。那他肯定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以前,也就是距今三千年以前作的。而孔子、老子那是2500年以前,当然它得早,早期的,是不是?所以我认为这是没有大问题的。好多人较真,学术界怎么办呢?他要为这个来吃饭,要来争,那也是必要的。学术问题一定要去研究,但是我们信仰问题、文化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更加重要,所以我现在有一点改了。我原来就是搞考据,现在我要传播文化。我希望我的传播还是有一点用途,所以我把它拎出来了叫易家。因此我说,国学实际上要读五本书。不瞒你们说,本人也是大学图书馆馆长。我的祖先厉害,他是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我认为孔子夫子是什么?所以我们搞图书的特自豪。能不能这么叫孔夫子——第一位国家级的图书整理员?他第一次整理六经,删定六经,所以是很自豪。所以,我作为一个大学图书馆馆长,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书千万不要多看,一定要看经典,你看后边解经典的书,当然也可以参考,一定要看经典,经典是永恒的。你看我们这个经典流传了几千年。你比比现在好多是快餐似的那些书,我认为不看也罢,还有好多书的作者都不敢露脸的,那些书你们还敢看,好多人,我的叔叔阿姨们一定要注意,这些东西千万不要多去看。你至少就这个人名啊,看一看、翻一翻它的作者简介,他是研究这个东西的,你才能看。要看五部经典,国学五经,我认为第一《易经》,就是周易。第二《论语》。第三《老子》,也就是《道德经》。第四《六祖坛经》,那是中国佛教的代表,禅宗的。佛教只有一部叫经的,在中国的佛教,我们中国人写的佛学书不能叫经,只有释迦牟尼(写的)才能叫经,所以我们只有一部叫《六祖坛经》。第五部《黄帝内经》,。简单地说一说,因为我们在后面还有一个话题叫做与管理,是吧,但是我们在座的好像来的企业家还不太多,主要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就这些国学对人生的意义,总的来说是什么呢?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个是阴阳。我们再回到这张图上来看一看,一个主要崇尚阳刚的精神,一个主要崇尚阴柔的精神。按照《周易》的话来说,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坤卦。乾卦里面可以总结出四个字,据说是孔夫子作的《易传》里面总结的《象传》说的,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儒家那种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刚毅的精神、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偏于阳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这个词也是出自于《周易》,叫“与时偕行” 。周易的第三爻,乾卦第三爻,那这个就是儒家的精神,所以你看,我们的孔夫子这一生实际上就给我们,他的一生的那种历程,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历程。孔夫子说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73岁孔夫子去世了。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在哪里?大家思考过吗?所以说我们的圣人他走过的历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走过的历程,这是没有问题的。那你看“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十五岁而志于学,这是什么意思?一般的理解,包括有的讲《论语》讲得很好的(人)也都是这么理解,十五岁而立志于学习,那是完蛋了,那孔子肯定是弱智。你想一想,按照现在西方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记忆力最佳年龄是13岁以前,15岁是过了,13岁、15岁再来立志于学习,就说明他15岁之前没有好好学习,错过了人生记忆力的最佳年龄段。而你要知道,古代的这些学问,那些经典东西至少都要背下来的。那你过了15岁再来立志发奋学习,肯定是背不下来。我们说不是这样,实际上你考察一下我们的孔夫子,他是15岁才来立志学习的吗?当然不是。他3岁失去父亲以后,他母亲带着他。那他那个时候,他自己说“吾少也贱,多重鄙事”。 然后,那个时候就刻苦学习了嘛。那“十有五而志于学”什么意思?这点太重要。什么意思?而立志于什么?“学”。

这个“学”什么意思?立志于为学。古代这个“学”原来有一种说法,在《周礼》里面记载,就是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8岁入小学,后来就有一门课,我是学小学出身的,你肯定说我也是学小学,你不是。小学叫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这叫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这叫小学。我是学小学的,章黄学派就是学小学的。那么十五而志于学,这学的是大学。大家都知道有一篇叫《大学》,四书里面有一本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跟道串在一起的。那它这是什么意思?这点太重要了,这句话。也就是说,我们孔夫子在15岁的时候,他就立下了这个大的志愿,就像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一坐下去,他就发了一个大宏愿:我这一坐下去,一定要证得摆脱人间之苦的方法,否则的话,我就是粉身碎骨,我也不起坐了。我们孔夫子也是如此。他15岁的时候立下了一个大志愿:我这一辈子不干别的,我就“志于学”,也就是说立志于为学传道。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孔夫子在15岁就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

我经常问:我们在坐的找到了没有?我们自己找到了没有?我经常问那些企业家:我们找到了没有?我就来作这个企业,我要作成几个亿,几十个亿。那是不是一个终极目标?那不是。所以在我看来,我们作一个企业,当然,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这不是终极目的。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使得企业的所有的人都实现他的价值,都有幸福感、快乐感,这是他的终极目的。那这个可能跟钱有关系,可能跟钱没有关系。那就是要修心,要向我们的孔夫子学习,你绝对不会痛苦,所以我不是说了嘛,这就快乐。他15岁就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所以这也就是什么意思?我这一辈子是为这个而生,为这个而死,我管它这一路上我是成是败,当然成功最好,不成功也没关系,我反正在做这个事。大家找到了没有?你想想,闻思修啊,自己找到没有?你这一辈子来干嘛的?这个问题你想好了,你一切都想通了,你是为这个而来。然后呢,二十岁没说,二十而冠,按照古代的礼仪二十岁成年。二十岁成年,请注意,那是生理的年龄,成人了。可是孔夫子后来又说了“三十而立”。三十而立是什么?好多人说三十岁结婚了。那不是。孔夫子哪能三十岁结婚,有那么晚吗?没有。有人说:三十岁而建功立业了,事业上有了大发展了。这个呢,严格地说倒也不错。因为孔夫子也就在三十左右授徒,就是开始教学生了。所以说教师节马上要定为9月28日,因为他是第一个老师?错。他不是第一个老师,他前面有官学,他是第一个民办教师,第一个私人授徒的,大家要交学费,给他交就行了,十条腊肉,好。孔夫子三十而立,好像表面上看是指他三十岁开始授徒了,事业成功了,立起来了。其实大家想一想:他怎么能到三十岁的时候再来授徒教学呢?那最重要的是什么立起来了?是他的精神立起来了。他有一种独立的精神,这样才可以去授学。不像现在有的人今天看了两本书,明天就哇啦哇啦能去跟别人说,他自己还没有悟道呢。就像我一样,我也没悟道,现在就哇啦哇啦地说,所以我是最没有智慧的人。这是谁说我的?你知道吗?谁说我是最笨的人?谁说的?我的祖先——老子说的。老子说:“言者不知,知者不言”,所以你们都是大智者,我在夸夸其谈,所以我是最没智慧的人。

那我们的孔夫子呢,他是悟道了之后,开始在三十岁精神独立了,所以他传授给学生。然后“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张载不是说“为天地立心”,天命也可以叫天心,这是一个意思。命就是心,或者叫性,心性,就是最本源的、最本质的东西。孔夫子是五十岁找到了天命,知天命。他十五岁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那个时候就逐渐地悟得了人道。然后到五十岁,他又知道天道了。为什么他知道天道?读《易经》。孔夫子读了《易经》之后,突然一下悟道。这个是历史书记载的,说孔子是什么呀?《论语》里自己也这么记载,他是这么说的:“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五十岁学《易经》,从此之后没有大的过错。五十岁读《易经》,他下了一个什么功夫呢?叫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呀?就是把那个书,那个时候的书是写在竹简上的,竹简要用牛皮绳串起来,就是串起来的牛皮绳叫“韦”,用韦编起来的叫“韦编”。那个书都三绝,多次地断掉。“三”代表多次地断掉。你看他下了多大的功夫,就连我们孔夫子他也下了这么大的功夫。突然有一天读懂了,《易经》原来不是讲算命的,是讲天命的。就像我上一次在搜狐网作直播的时候我讲的,周易不是讲算命的,是讲改命的。周易就讲变,变变变,命是可以变的,而不是现在这些算命先生。所以我告诉你们,周易可不可以用来算命,当然可以。但是你就用这种方法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所以真理和谬误就相差0.0001毫米。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的孔夫子一下子从《易经》六十四卦、八卦一下子悟道了。这是讲一个天命,天命就是一个天道规律。当然这个天道规律也是人道规律,天人合一,也是人道的规律。于是他在五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人道也知道了,天道也知道了,这个时候才把他的那种学说,把他的道拿出去传播,五十四岁开始周游列国。周游列国14年,他拜访了6个国君。用一句话叫做什么?“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我们北大一位老师写了部书,叫《丧家狗》,犬不就是狗嘛。这是有一次孔子跟他的弟子们去传道的时候,跟他弟子们走散了。结果他的弟子就去打听,打听一个老先生,说老先生,你见到我老师了吗?那个老先生说:什么老师?是不是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人啊?他的弟子很生气,回来之后,跟他老师讲了,老师,别人说你像条狗,一条找不到家的狗。孔子一听,哈哈大笑。孔子说,在对我所有的称呼中,就这个称呼最适合于我了,他就像找不到家的狗。他的家是什么?是精神的家园。他的精神家园,他的精神这套东西,人家不理他,6个国君都不睬他,有的还躲着他,即使跟他见了之后,也是应付他,那不就像丧家狗嘛。于是乎孔夫子在六十八岁的时候,回到了自己的家。所以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六十左右,所以叫“六十而耳顺”,耳朵顺,越骂他越好,这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人把自己彻底放下来之后,你就觉得太开心了,不要把自己当一回事。我有一句名言,张其成名言,叫做越要脸越没有脸,越不要脸越有脸。你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儒道两家要合起来,合成什么?就像周易的“易”字,那个“易”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当然“易”字有两个写法:一个写法就像“蜥蜴”,我主编的《易学大辞典》,把十几个“易”字我都收进去了。我现在要给你考证的话,你肯定吓跑了。我简单告诉你,“易”上面是太阳,下面是月亮,太阳代表阳,月亮代表阴,阴阳和合就是这张太极图,组合在一起,多美啊!这张太极图跟你们看的太极图一样吗?仔细看一看,一样吗?都不一样。你们所见到的太极图是两个半圆所构成的图,或者左右或者上下两个半圆。这是两个半圆吗?不是。这是凹进去的,是吧?凹进去,这么伸进去。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们所见到的太极图99.9%都是错的。只有这张图是唯一正确的太极图。当然眼睛画大了些,应该是真正的是这个图。这个图是非常讲究的,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的,这是跟八卦配在一起的。因为今天我就不讲八卦了,讲讲有一点难。简单就这个意思,它就是一个八卦的体现,每一个方位是一个卦,一共八个方位,是八个卦。那么我们儒家它要用卦来表示的就是乾卦,以乾卦为主,就是阳的这部分。阳的部分,乾卦在哪?在最上面,就阳的最多,你看白的最多,白的最多就是乾卦。正下面黑的最多,那就是坤卦。所以那个是道家的思想,是道家。然后这旁边呢两只眼睛是什么东西呀?也是两个卦,坎卦和离卦。这也就是说韩国国旗上选的4个卦,乾、坤、坎、离4个卦就够了。如果就这4个卦而言,我们说儒家强调的是乾坤,讲的问题都是用乾坤卦来表示的。

道家讲的是坎离,偏向于讲坎离卦,这是用4个卦来说。如果用2个卦来说呢,那就是乾和坤。那么道家偏向于讲坤,儒家偏向于讲乾,清清楚楚,中国文化一阴一阳,所以为什么说好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种文明形态当中,唯独中华文化流传到今天呢?我认为就是因为一儒一道,一乾一坤,一阴一阳。如果只有一家会怎么样?所以现在好多我的师兄弟们有的人提出来儒教统领,要恢复儒教,那行吗?完蛋了,死定了。道教,完全地或者是道家思想统领一切,行吗?不行。儒道两家互补这才是中华大道、阴阳大道,你们说是不是?这样人才平衡。你不能光有阳性的,也不能光是阴性的。这是刚才我在采访的时候,我们记者在跟我采访的时候,我说了,我们的管理、我们的人生实际上是阴阳互补的,用两句话来说,叫做含刚强于柔弱之中,寓申韩于黄老之内。这是人家评价曾国藩的两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含刚强”就把刚强的东西,刚强是什么?是乾卦,阳刚的东西含在里面,含在哪个里面?含在柔里面,柔弱之中,含在柔弱里面,内在刚强,外在柔弱。“寓申韩于黄老之内”,申是申不害,韩是韩非子,也就是要把法家的东西蕴藏在黄老道家里面,这就是太极图。所以中国文化说来说去,就是一张太极图,所以我们要学儒家阳刚的精神,像孔夫子这一生当中这种自强不息,为了传播他的道,他这种奋进的精神,这就是阳刚的精神。同时我们还要学我这个老祖先老子的精神。这个老子,这头牛画得不对,这是别人画的,不是我画的,颜色搞错了,应该青牛嘛,青色,非常讲究。为什么是青色?为什么骑牛不骑马?孔夫子骑马,老子骑牛,为什么?太有道理了。因为我刚才不是说孔子是阳刚吗,是乾卦吗,乾为马,坤为牛。那为什么是青牛,不是黑牛?不是白牛?青色是东方,所以我们大家都会发现老子是在函谷关那里,函谷关的官兵一看一团紫气东来。这是特讲究的。你们去过少林寺吗?少林寺好多人都去过,但是你知道那个嵩山有三个建筑,不仅是少林寺,少林寺是佛家的,还有一个道教的叫什么?中岳庙。还有一个儒家的或者叫儒教。我是赞成把汉以后的儒家叫做儒教的,特殊的儒教而已。那么它有一个建筑叫什么?嵩阳书院。好,我问大家这三个建筑,儒、道、佛这三个建筑是排在一条线上,从东到西的一条线上,如果叫你安排的话,谁居中呢?谁摆在中间?谁?佛在中央,道在中央,儒在中央,都猜到了。哪一个在中央?我问你这三个位置,哪一个位置最重要?东边,西边和中央这三个方位,哪一个最重要?中央重要,所以我们叫中国嘛。我们叫党中央,我们不叫党上边,中央最重要,中央不占四方而统领四方,所以要中,所以中国人讲中。中国人太厉害了,大大地厉害。那么这个中央呢,那你说儒、道、佛这三家在中国历史上哪一家最重要?儒,这是没有问题的,对吧?历史上一般的,当然了,也有时候有偏差。但是总体上是儒家更重要,所以儒家在中央。因此嵩阳书院在中央。东边是什么?那剩下的道和佛,东边是道还是佛?是道。恭喜你答对了,为什么?紫气东来。那佛家就在西,为什么在西?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崇尚西方。

因此,我们的唐僧,《西游记》里写的特有意思。《西游记》这四个人,实际上是五个人,加上小白马,实际上是五个人,这五个人就是五行。他们这五个人都有缺点,而且缺点极大,可是一组合起来,那是太强的一个团队了。我经常跟他们讲管理,你得向《西游记》学习。我们唐僧他没有别的优点,是吧?一见了妖怪,他也辩不清是非,没有任何优点。但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很简单,两个字“取经”,再加两个字“向西”。这就是一个董事长,一个最高领导者,你就把握这个方向,我不管你怎么样,我就是做,你再有什么诱惑,或者受到什么折磨,我就是取经,向西取经,认准一个方向。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就这一点上他是属于什么卦?就这一点,就是乾卦的。乾卦属金命的,目标力极强。那么我们的老子,我的这个祖先,跟我们孔夫子他做的就不一样了。当然,他整个的传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最后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史记》的记载叫“不知所之”,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当然有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绝对是不承认的。那个中国人为了排斥佛教,而传出来的一个说法,说他往西走,往西走,最后一瞅,到了迦毗罗卫国,一投胎变成了释迦牟尼。但这个说法叫“老子化胡说”。这是在汉代一个说法,但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千万不能这么说,他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到哪去了?问你到哪去了?什么不知道,这个肯定知道。到哪去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去了。所以老子啊,我认为儒家的管理和道家的管理,所以说管理实际上两个字阴阳或者儒道或者乾坤。我认为儒家的那种管理方式,乾卦的那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激进、进取这种精神,我认为作为我们企业家来说并不缺乏,对成功人士来说,也不缺乏。你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肯定就成功不了,是不是?所以我认为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道家的管理方式或者叫坤卦的管理方式或者叫坎卦?就是水,水性管理。这个水性管理是我们最需要的。

水性管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第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我这个字写得还行吧?这是用气在写的,上善若水,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你看上边写了吾祖老子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就是水。所以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水性的管理。那对我们老百性来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要向水学习,这是最需要的。这个水它太重要了。我在我那个书里,把它分析了十条,就这个《大道之门》。因为老子就讲门,打开了这扇门,我是企图打开这扇门啊,所以我说这本书你们如果要看的话,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可能我的观点是错的。可是呢,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启发出你的一个新的思想来。因为这是我的感悟,我写的是怎么来琢磨这个水的,我琢磨了半天,你看我这个人就好琢磨,就老在那静下心来慢慢琢磨琢磨,我发现水有十大特点,那可能还有十一、十二由你来补充。这些特点,如果每一点用在管理上,那就太精彩了,所以一定要向水学习。《老子》第八章上讲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水就像道。如果说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儒家的思想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是什么字?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孔夫子的思想,就是“仁”。道家思想用一个字来表示,是什么字?“道”。老子就在讲“道”, 通篇在讲“道”。那什么是“道”?老子怕我们不懂,老子像这些圣人都非常慈悲的,他就怕我们不懂,所以他怎么办呢?打比喻说道就像水,这是一个比喻。第二,道就像婴儿。第三,道就像少女。这一比喻你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你明白了它,你才能再做管理,才能做好我们的人生。他说:它为什么是最高尚的?它就是处在众人都讨厌的地方,那个物就讨厌,我们人喜欢往高处走,不喜欢低处,就讨厌那个低处,水偏偏到低处去,这样就完了,这样它就战无不胜。你说是不是?所以一定要向道家学习。好多人老把自己当作了不起,你越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你越是怎么样?你就越容易衰亡。所以我后来又琢磨出来,我又琢磨了好多好多。这是老子用水来作比喻。那个水,你看,我在琢磨了。这个水呀,它是最厉害的。石头能不能把水给斩断,水可以把石头给滴穿,但石头能不能把水斩断?不可能。你说三峡大坝不是把水挡住了吗?那是你赖着不走。等你一抽,这个水又怎么样?合起来了,天衣无缝地合起来了。所以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它的力量在哪里呢?在那个柔性,在那个韧性,所以讲,以柔克刚。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管理,我们的管理,你也可以分为阳性的管理和阴性管理。阳性的管理呢,偏向于那些制度化的管理,需不需要?非常需要。我没说不需要。但是这个呢?有好多人说用法家的思想,需不需要?需要。但是你光用法家,你就完蛋了。同志们,尤其是老板们,法家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法家太可怕了。

但是,必要的制度是需要的。我认为,法是第一位的,是需要。但是你不能像法家那样太过分,叫“法、术、势”,法家到韩非子最后总结出三个字“法、术、势”。你完完全全按照那个去做,你这企业非垮不可,而且你这个老板非死无葬身之地。历史的教训就是如此。何必要向他学呢?但是必要的法律是需要的。我再强调一遍,不要说张先生说了不要法家了,不是这个意思。什么东西很简单,你明白吗?你光用儒家行不行?不行。光用法家行不行?不行。光用道家行不行?不行。你不用行不行?更不行。很简单,就在那个度,只要守中,你就什么都对了,一偏,你就错了。我刚才说过,真理和谬误就相差0.01毫米。那我们这些制度化的硬性的东西,我们从西方学习。西方有好多完备的东西,一定要向他学习。可是我们一定要增加一些阴柔的东西呀,要像水一样的东西呀。其实,老子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喻,我就说怎么做管理,老子的管理。老子这个人因为是我的祖先,我跟他有一句话,就从管理上说有一句话,老子是一个伟大的“阴谋”家。一定要注意,“阴谋”打个引号。我是带有无限崇尚的心情来夸耀我这个老祖先的。你别看他说无为无为,大家都知道老子说无为,无为不就消极嘛,这错了。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是达到一个最高境界,什么都战胜不了他了。所以我说老子大大地狡猾。明白吗?不要觉得无为,无为在家睡大觉。无为什么意思?无为是按照自然规律来为,不要人为的去做,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所以老子的管理有最精彩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太精彩了,叫做“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我可以讲两个小时都讲不完。我在给他们讲管理的时候,我就给他分析为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我问他们值多少钱?那为什么我要问这个话?因为我们曾经请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到我们中国来。据说那一天给他的报酬是100万美金。实际上他就讲了20分钟话,然后上午一个对话,下午一个对话,上午跟TCL老板对话,下午跟华润集团老板对话。那些话呢,我有朋友去听了。我说那他讲什么20分钟?他说就讲了一句话。我说什么话?做企业就是做游戏,这句话就是100万美金。那我问你,老子这句话值多少钱?我就问他们值多少钱?那是价值连城,无价之宝,几百亿美金也换不来。“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家来考虑琢磨,而且他这个用词我不能说,我一说口水就下来了。你不相信你看,“治大国若烹小鲜”,你看它启齿呼的这个字,这口水不就出来了吗。什么意思?人家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烹饪一条小鱼儿一样。怎么烹的?你仔细琢磨。我那个书上大概也是写了琢磨出十几点来,否则的话老子白说了。在你看来这一钱不值了,是吧?那么多钱,你至少看了这句话,你赚了几百万了。按照这个来做,太美妙了。今天时间有限,“治大国若烹小鲜”让大家来分析的。我在讲课的时候,有的人说,我说怎么烹小鲜?他说那就反正我不会做饭,你们谁会烹小鲜烹一个小鱼儿怎样?要翻它,不能翻。我看有好多人说要翻,完蛋了,这碎掉了。我就从这一点上来看怎么做管理?怎么做管理?就这一点,什么意思?对,千万不能朝令夕改,不能随意地去翻动,去人为,这就叫“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个最充分的体现,就像这么来做,这才叫无为,而不是说在家睡大觉。那样你能治好一个国家吗?不可能的,你们仔细去琢磨,那句话的味道太足了,太好玩了。老子还说了要少,老子说了好多好多话,每句话在我看来都是那么地美妙。他说这个少,少是什么呀?老子说了“少则得,多则惑”,故“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要抓住那个“一”,“一”是最少的。零这个数字很晚才出现的。数字里面1、2、3、4、5、6、7、8、9、10, 1是最少,所以要少,要1。我们这有没有老板?有吧,教我们怎么做品牌,就这一句话,你说价值连城吧?我们现在做品牌,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要多。我这个品牌,我什么样的产品都用这个品牌,错了。大家考察一下世界前百位的品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奔驰、宝马等等这些品牌都是单一品牌。一说肯德基你就知道是那个玩意。可口可乐就是那个玩意,你能说出别的吗?所以当这一个品牌如果它只代表,它能代表一个品味了,它的力量是最强的,所以越少越重要。这就是从八卦里得到的启发。因为这个时间太短,没有办法讲。本来我还要问你,哪一个男孩,哪一个女孩,我先问你一个吧,问你一个震卦,第四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 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中的那个震卦,那个两根线就是阴,那一根线就是阳。我问你它是男孩还是女孩?是属阳还是属阴?属阳就是男孩,属阴就是女孩,男孩还是女孩? 我有一次在北大讲课,给他们大学生讲课,我说震卦,男孩,女孩?前面坐了一个男生他说:是男孩。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这不很简单,你看这两个女的和一个男的在一起,那谁重要啊?我说你是不是在谈恋爱?他说对。是不是有两个女生在追你?他说对对对。所以发现,对了。男孩子越少越重要,不是越多越重要。所以我们说“少则得,多则惑”。老子就总结出来了,越少力量越强。我再问你,我们幸福,什么叫幸福?是不是得到东西越多越幸福?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得少。我们老子都跟我们说了,他说这个房子,在一个房子里面叫“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是老子的原话,什么意思?我们盖一个房子开了窗,开了门,它的最大作用在哪里?这个房子的最大作用在哪里?在中间空的部分。你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房间里堆满了泥巴、石头,那这间房子还有什么用,一点用都没有,所以人越空也就越有收获。我们为什么有迷惑,或者现在叫困惑,或者有一个词,一个时髦的词语叫“郁闷”。为什么?就是因为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自己找不到北了,你不就郁闷了么,迷失自己了。所以我刚才讲了,从孔子的一生,我们也悟出来了。孔夫子15岁就找到那个“一”了,他就找到了那个“少”,最少。我就这一辈子就干这个,管你怎么骂我,怎么说我,挺好,是不是?所以我们在老子、孔子这里去寻找智慧,在《周易》里面去寻找我们的大道、我们的人生,一定可以是一个健康的人生、快乐的人生、智慧的人生。
78#
发表于 2015年11月25日 17:25 | 只看该作者
朱汉民:反思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

来源:凤凰原创 作者:朱汉民

编者按:近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湖南高校10多位专家学者,作为湖湘文化和国学的友好使者,远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杜伦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等高校,通过演讲、论坛和对话等多种形式,传播和展示湖湘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先后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主讲《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在杜伦大学主讲《儒家管理哲学中的礼与仁》、在牛津大学主讲《儒、法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管理学意义》。以下是朱汉民教授在牛津大学讲座的主要内容。



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牛津大学主讲“儒、法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管理学意义”

现代政治学特别关注政治治理的两个方面:能效和民意。这既是政治治理的目标,也是政治合法性依据。政治学家亨廷顿称其为“政体能力”和“政体类型”。政治治理的能效和民意之间既可能相互补充促进,又可能相互影响干扰。

中国传统政治的治理理念主要由儒、法两家构成,并且形成了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国家治理结构。中国传统政治的长期稳定,就因为这一套独特的儒法互补的治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能和民意两个目标。这一套儒法互补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的历史经验,可以为现代管理学建构提供思想资源。朱院长从中国历史各个主要阶段中,详细阐述王道和霸道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夏商周三代中,霸道治理首先指对外族的军事征讨和暴力征服,从而建立起以血缘为依据的封建制。同时也指朝廷对内部臣民的严酷刑罚和暴力统治,形成对王权建构和维护的统治秩序。王道治理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中,强调把民意与天命联系起来,将民意的力量理论化为天命,客观上制约着王权统治。三代国家关于霸道和王道相结合的治理经验,其实就是一种治理效能和民意表达达成相对平衡的机制,这是三代维持长久统治的原因。但是,这种治理效能和民意表达的平衡总是相对的,历史上许多暴君迷信权力,不顾民意的反对,导致政权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继承夏商周三代王道和霸道的治理经验,分别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民意”和“效能”方面提出不同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政治合法性依据。儒家将三代先王的民意为天、以德配天的观念发展为儒家的民本和仁政的政治思想体系,强调“立君为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等重要政治原则,表现出人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民本”思想深刻揭示了政治治理目标的“民意”要求。儒家希望能够通过民本的政治原则而限制君主的政治权力,最终能够顺应和表达“民意”。儒家还继承了西周的“以德配天”的思想,提出让君主仿效三代的“圣王”,让士人成为“君子”。总之,这是要求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地自觉追求圣贤、君子化的道德理想人格,最终实现“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的国家治理目标。不足之处在于这种理念在传统治理结构中缺乏治理能效。

法家将三代先王对外族的军事征讨、暴力征服和对内部臣民的严酷刑罚、暴力统治的治理经验发展为法家的富国强兵、君本政治、严刑峻法的政治思想。法家思想在国家治理目标即治理的能力和效率方面有着突出优势,对正在争霸的诸侯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法家系统地提出法、术、势的学说,其实就是一种强调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效率的政治理论。“法”和“术”是维护“势”的重要手段,严刑峻法是君主治理能力体现,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有效性保证。“势”是指君主的权力、权势、威势,法家尤其突出“势”的功用,强调“势”是君主治理能力体现,也是国家治理具有效率的保证。法家的治理理论以自然人性为基础,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其行为皆出于利益而已,而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利益交换,厚赏重罚立足于人的逐利本性,从而达成天下治理的最终目标。





秦国正是依靠法家思想强盛,最终统一六国,但秦帝国太迷信政治权力,太追求治理效能,完全蔑视普遍民意,否定道德文化的力量,所以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却突然崩塌,这与其政治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相关,不能形成权力的平衡。可见,儒家或法家、王道或霸道,任何一方均不能形成相对平衡的治理结构。汉代形成儒、法互补、王霸杂之的多元一体的治理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汉帝国建构起稳定的治理秩序延续两千多年,其国家治理模式贯穿了的古代中国。


最早把政治分为“王道”与“霸道”的是儒家。王与霸正好是儒、法两家的不同治理模式,儒家的理想政治以仁义道德作为统治原则和目的,是“王道”;法家的政治理想则强调以效能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目的,是“霸道”。但在历史活动和政治实践中,仅仅以“王道”或仅仅用“霸道”,皆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治理。“王道”重德,关心民意;“霸道”重功,关心权位。但两者都有益于国家治理,故而“王道”和“霸道”须并用。从历史学、哲学的角度论证“王霸并用”原则的是南宋事功学派的陈亮。从义利统一的道德哲学论证了“王霸并用”的观点,肯定义必须体现为利,故义利双行,缺一不可。儒家本质上要求“内圣”与“外王”统一起来。

从中国传统的儒法互补、王霸并用的国家治理思想和运用中,将古代国家治理的经验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联系起来思考,寻求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为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79#
发表于 2015年11月26日 11:02 | 只看该作者
治理企业的奥秘——《论语》

张清平


  习总书记前不久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参观孔子研究院时,他饶有兴趣地翻看桌上摆放的展示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拿起来翻阅:“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还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这部书为什么叫《论语》呢?这要追溯到我国古代人写作的体例。古代书籍的写作体例,人体分为“著作”、 “编述”, “钞(抄)纂”三大类。由钞 (抄)纂而成的书籍,古人称为“论”。《论语》的“论”宇,实为排比资料、纂辑成编之意,“语”者,语录也,是集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汉书·艺文志》在解释《论语》一书得名由来时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由此可知,“论语”实为辑纂孔夫子及其弟子语录之意。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者和企业高管们一直在苦苦寻求企业管理秘籍,前些年人们纷纷学习西方管理理论,到后来发现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水土不服”。由于学习不系统,往往一叶障目,断章取义,反而把企业搞的更糟,闹出不少笑话。

  在人们迷茫之时,习总书记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指明了企业管理真谛就在《论语》中。

  笔者近读日本作者写的《论语与算盘》一书,本书在论述《论语》)与商业应用如何结合,值得国内投资者和企业高管们认真一读。

  关于日本政治走向不是本文讨论话题,但在日本研究《论语》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却比国内成绩斐然。在日本,“《论语》十算盘”已经成为一种著名的经营模式,其基本精神就是“义利合一”,即以公益为利,利即是义——承认谋利有其正当价值,但必须用道德对其进行规范指导,使其符合社会**。

  该书探求二战后的日本在一片废墟上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国力的根本性原因,不少研究者认为,这与儒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延续是分不开的。日本“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曾用《论语》作为培训企业管理者的必读教材;日本学者村山孚的《新编论语》在日本企业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松下电器商业学院通过学习《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确立了“商业之道在于道”的经营思想。

  笔者认为,符合社会**的经营模式就是商业之道。既是说: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融道于商,探求中华千年文化的精神传承: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百家著作之文化精髓,并一以贯彻于商业经营中,“义利合一”,从而成就永续经营,造就基业长青。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界张口闭口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者多,谈论《论语》、《孔子家书》者少之又少,说明人们喜欢“术”这类小聪明,对“道”这类大智慧缺少深层理解,这又说明什么呢?浮躁!浮躁心态像雾霾笼罩着整个企业,也迷着了很多人的眼睛,毒化了人们心灵,人们看不清企业方向,导致企业做不优,做不强,做不长。三十多年来,世界500强里中国民企仍榜上无名,迄今没有出现一个类似麦当劳肯德基企业,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纵观企业管理具体内容很多,归纳起来无非两个字:人和事。事又是人做的,所以,说来说去,企业管理归根结底落到一个“人”字上。《论语》解决人的问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篇幅也不长。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人应该如何看待世间万物,如果对待这些问题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如何解读中庸?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说中庸是骑墙派。如果什么东西都是A+B除以二,都折中,那就完了。

  笔者认为,“中”,是整全的,由于我们水平知识所限,我们不可能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合理。当它大小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时,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什么东西只要都走在中间,那是不可能有长进的。

  “中”是未发的中。“庸”是中节的和。这是合理的标准解释。没有发出去的就叫“中”,一发出去,发得合理就叫“庸”。这样去理解中庸就简单多了。比如人都有喜怒哀乐好恶之情,未发状态谓之“中”,发的合理适时,即为“和”。

  孔子特别强调处理事情要“时中”,“时中”在企业管理中应该理解为时时刻刻都中节,时时刻刻都要合理。做的事事处处都合理,是不容易做到的,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但这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或许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明代名臣张居正。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改革家之一,在荣登首辅之位后,他理政达十多年之久。在这期间,他整肃教育,广揽人才,革新赋税,梳理刑政,一扫当时的萎靡、颓废之风,而他所做的一切都依据于《论语》与《孟子》。当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张居正绝不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自身所处的现实状况,有选择的运用《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在担任万历皇帝老师期间,他曾为《论语》加注,并从中总结出“明大体”、“认本真”等主张。

  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从《论语》中汲取什么?又如何将之活学活用到企业管理之中?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寻找到传统管理与当下管理的共同点。

  今天的企业管理者越来注意到,在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员工的素质,依靠企业的培训力度,依靠团队文化建设的今天,孔子以人为本,注重学习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是很有借鉴价值的。

  翻开《论语》,开门见山,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孔子将学习之事放在首位?足见学习之事重要,事关企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设计的年代,那么21世纪的头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在未来的10年中,企业的变化会超过它在过去50年中的总变化。如今变化眼花缭乱,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因此必须以接纳而非抗拒的心态面对今天的社会,而学习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基础。日本的成功企业特别强调员工的学习,除了新职工上岗培训外,还要集中时间组织在职职工学习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更应强化研修。边工作边学习已成了日本企业的风尚,他们的管理人员甚至在《论语》、《孟子》、《德道经》等古籍方面的研修,超过了我们的专家教授。国内企业管理者更是无法比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于1990年发表了一本轰动世界的书《第五项修炼》,该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圣吉本人也于同年被美国《商业周刊》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该书的中心论点在断言: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像福特、斯隆、沃森那样的领导者一夫当关、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自己是诸葛亮,别人都是阿斗。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全体员工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创新的组织——学习型组织。

  为了使组织的实务能有效改善,管理人员必须将各种终生学习与实践的原理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上。这些修炼与原则,已成功地发展为理论、工具与方法,实际运用于个人、小组与团队的学习当中。这就是圣吉归纳的五项修炼,特别适用于长期的组织改革上。这五项修炼也就是他第一本书《第五项修炼》的核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与系统思考。美国的许多企业都接受了他的观点,对企业进行了“修炼”,结果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我们需要学习《论语》哪些内容?怎样理解这些内容?学习后结合企业实践灵活运用?这又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
80#
发表于 2015年11月26日 11:07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国学与企业文化

天泵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 刚

国学是企业文化的“基因”
  国学一说,产生于上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时期,当时为了有别于西学而提出了国学的概念。何为国学?严格意义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学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另一位国学大师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我以为,从广义上讲,对我们国家和民族之精神、性格和气质起影响作用成为特有的文化遗产都可称之为国学。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是企业组织成员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组织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环境氛围等要素的总和。
  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其内在联系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团队是企业精神的载体,这种内在联系表明,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化。在我们的国度里,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包括中外合资、外方独资),凡是中国血统的员工无一不可脱离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民族国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成为我们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因和营养。
  而今,我们把国学文化和企业文化联系到一起是基于客观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飞速发展,但也不可无视市场经济、外来意识带来人们的浮躁情绪和心理困惑,究其根源,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这就催生了人们对文化根源的诉求,返本开源,去探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乃至个人的精神、性格、行为的形成,而这些都需要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去寻找答案,这就是当今国学热兴起的内在成因。我们的企业生存在现今这样的环境中,从企业管理来说,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使员工将自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是企业家应该时刻关注的事情,这些在国学里都能找到影踪,如“四书五经”给我们讲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孙子兵法》使我们学会了把握市场竞争的战略和策略,《道德经》让我们了解了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总之,古人留下的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宝贵资源,培养基因、汲取营养、放大资源、古为今用,一定会使我们的现代企业文化内涵更加深邃和丰富。
  “和”是国学与企业文化的内核
  “和”可以说是国学文化的灵魂,构建和谐企业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旨,显见,“和”是国学与企业文化的内核、联结点。
  在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和”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论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我们的古人还强调,“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我们领悟国学文化的“和”思想,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进而构建和谐企业,就是构建一个员工和谐、部门和谐、软硬和谐、远近和谐、内外和谐、发展和谐的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的统一体,这其中,员工和谐,即员工身心和谐、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取向和谐是基础。要造就这个基础的稳固与持久,须把握好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辅相成。
  这里,不妨以周公制“礼”作“乐”的故事加以易释,周朝由武王克商开始了一个新的朝代,周由一个小小的邦国突然成为统治四方的大国,面临的是一片荒芜土地和一群不安分的殷商土著居民,特别是商朝的遗老遗少对刚刚诞生的周王朝更是耿耿于怀,整个朝纲礼崩乐坏,天下局面混乱不堪。东都洛邑建成后,周公还政于成王,为了辅佐成王安人心、定天下,便着手制“礼”作“乐”:一方面制定了大量的典章制度,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用“乐”来引导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尊崇,从而发自内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正所谓“乐由中出,礼由外作”,从而,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结束了原始的蒙昧状态,使华夏民族进入了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制度建设相当于“礼”,文化建设相当于“乐”。实践告诉我们,完美把握这二者的相辅相成,是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原理,按此原理操作会使企业受益匪浅。以我们天泵集团为例,天泵集团始建于1956年,一直以来是我国螺杆泵业公认的排头兵企业。2000年前后的六年间,由于重组背上了三个亏损企业的包袱,加之一度频繁更换企业经营者,给企业发展和员工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于2005年实施了从体制到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仅在企业管理层面,精简机构50%,减少中层干部60%,用人用工分配完全绩效制,修订和完善100多项管理制度,再造管理流程。改革必然触及人的利益,会遇到阻力。而我们的改革能够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就在于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相伴相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在出台各项改革措施之前,发动全员开展了为时两个月的厂情教育活动,和盘托出企业投入产出比,人力结构比和现金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员工把个人得失与企业兴衰联系起来展开大讨论,使广大员工在忧厂患己的震撼中形成了和衷共济、重振“天泵”的共识和行动,企业很快驶入发展快车道。
  2005年的那场企业改革,使我们对国学“和”思想的精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后来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把“礼”与“乐”的基本原理转化为“严管”与“厚爱”的操作方式,逐步形成了一种人文管理的长效机制,即:强化思想教育,对员工进行道德导向;开辟多种途径,让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实行计划培训,为员工敬业增长才干;关心员工生活,使员工感受企业温暖。多年来,随着这种人文管理机制的运行,企业形成了一个凝心聚力、内和外顺的和谐局面。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所有企业致力追求的永续主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有形的硬实力上,而对无形的软实力重视不够,尤其对无形软实力中的企业文化是生成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更是缺乏足够的知与行。
  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创说,后来有学者把软实力引申应用于企业,形成企业软实力现代管理科学,它包括企业组织模式、管理技术和方法、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创新能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指数等。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硬实力,是企业用以直接支持其市场行为的所有可量化的物质态要素,它包括企业的厂房、设备、资本、人力、产量、收入、利润等要素。
  其实,硬实力即有形力、软实力即无形力,早在2000多年前已见著于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一章讲:“三十幅,共一?,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在这一章用车轮、陶器、室屋三个比喻,讲解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最终得出结论:“有”只是给人以便利,而“无”才能发挥其作用。更重要的是,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十章又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进一步揭示了“无”是生“有”的本质与规律。
  综上之说我以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软实力的核实力;企业文化是整合企业“有”形硬实力和“无”形软实力所有资源要素的源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有”形硬实力加“无”形软实力的合成力。基于以上三点逻辑推理,我们可以论定: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之所以论定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的价值属性。这种属性的载体表现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打造的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取向相融合的价值共同体,即:为客户创造使用价值,为股东回报投资价值,为企业积累发展价值,为社会贡献公益价值,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是将企业拼搏创新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博弈市场的物质力量的发动机。
  总之,中华民族的国学博大精深、资源宝贵。今天,我们通过对国学与企业文化的探讨,意在求索现代企业文化与古老国学文化的对接,使企业植根于国粹的沃土中与时俱进的成长,以求把企业培育成立于世界企业之林的参天大树。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6日 11:14 , Processed in 0.1458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