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搜索
查看: 133854|回复: 1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组必读】“和君国学”是什么?我们一起勾画和描绘!——课题说明(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年6月13日 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郭坤学 于 2015年6月13日 14:58 编辑

“和君国学”课题之说明(一)

“和君国学”是什么样的?这应该是在和系人共同勾画、描绘、践行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状态。
末学不才,先抛砖引玉,提出个人的一点思路。大家不要受此束缚,请放开讨论,提出宝贵建议,修正完善。我们一起描绘“和君国学”的恢宏画卷,共同建造“和君国学”的雄伟大厦。
对于国学学习体系应包含的方面,我们将另作专题讨论。请大家先就团队建设、定位、受众、精神气质、推进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我们的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
请大家下周六23点前,留言回复。谢谢!

1、使命、团队
(1)正心、诚意。对传统文化的光大,有一种使命感。国学可以和商业结合,也可用商业的手段推广国学,这其中有公益与商业的平衡、义与利的把握。希望我们不负初心。
(2)同时,希望大家珍惜缘分,同心同愿,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努力。
(3)团队建设上,每一位同志,也要努力营造、维护和谐、儒雅、高效、民主的团队氛围。

2、成员职责
课题组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组织者和执行者,必要时需要借脑。

3、国学学习体系
并非只设计出一门门的课,然后放到线上系统。这个“体系”,一定是综合的、多面的。
(1)关于体系包含的部分内容,至少包括:课程、读本、产品形态、师资、义工队伍、学习方式、活动体系、传播体系、全球化。我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2)即有线上,也有线下。即便是课程,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针对不同年龄的(和君宝宝、成人)、针对不同职业的(学生、白领、企业家、公务员)等。
希望大家打开思路!
注:关于体系包括的内容,再专门讨论。

4、定位
“为往圣继绝学”的现代普及版和惠泽众生版。让国学走进商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

5、目标受众
高校师生、企业管理人员、商务人员、金融从业人员、互联网从业人员、科研人员、知识分子、公务员。

6、精神气质
“和君国学”,应具有以下精神气质——
(1)平实落地,规避神秘玄幻
大众根基不一,神秘、玄幻的东西或有道理,但很容易哗众取宠,从而很诱导人们走入歧途。并且,高深的东西,也需要基础的东西做根基。基础的东西,往往就是平实、普通的,甚至是人们视而不见、日用不知的常识。
在平时讨论中,也不要谈玄论道,谈论过高之理。请大家注意。
(2)通俗易懂,规避艰深晦涩
通俗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生命力,也不是没有影响力。单田芳的评书,老少咸宜,通俗易懂,有井水的地方,就有单田芳。他的评书,又影响了多少人的价值观呢!
(3)简单明快,规避繁琐古奥
简单明快,则易于大众吸收掌握。尤其在现在这样快节奏、快餐化的社会中,简单明快更切合这个时代人们的根基。
(4)生动活泼,规避古板老旧
我们的选题、工作过程、工作成果、传播方式和手段,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生动活泼,才能吸引大众,进而为大众接受。
比方,新华字典本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现在却有人计划将其拍摄成电影。
在现代,国学的传播,也要和互联网结合,利用新兴的技术。这也是传播方式上的生动活泼。
(5)切合日用,规避曲高和寡
国学,也在风俗中,传统中,日用中,老祖母的故事中......它们的生命力,比纯粹的学术更强,更深入人心。它们是传统文化依存的土壤,也是文化复兴的基础,因为传统文化虽然衰微,但她还在,她就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中。
(6)静水流深,规避浅尝辄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静水流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学术化的国学,自有其价值。作为课题小组,我们的重点精力,不放在学理的讨论上;课题的成果,也不是推出一系列学术性著作。
但是,学理将作为我们的暗线。没有一定的学理思辨,也是无法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

如果以平实、新鲜、活泼、切合实际和生活的方式,传播我们的文化,那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世事无常,国土危脆,浩瀚的典藏会化为灰烬,再强大的朝代也会更替,辉煌的学术机构也会成为废墟,但如果化民成俗,将国学保存在日用中、风俗中、老祖母的故事中、人心中、国学就有了坚韧而持久的生命力!

请看以下同志的语录:
八届邱莎莎:从小我跟着姥姥长大,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但夏天酷暑难耐的时候,姥姥会慢慢的扇着扇子告诉我心静自然凉;家里做了难得的吃食的时候,姥姥会分装小碗,让我送去给邻居奶奶和阿姨;遇到难处的时候,姥姥也会说,好人有好报,车道山前必有路。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姥姥从没有这样跟我说过。姥姥读过书,跟着姥爷走过很多地方,经历那么多的事情,而在我的记忆里,直到现在,从没有见过姥姥和别人吵架,没听过姥姥抱怨,我想姥姥就是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人吧。所以读了些书,行了些路,看了些事之后,觉得我们的文化就在生活中,融在民族的骨血里,是朴实的,是活泼的,有生机的;它教我们如何穿衣,吃饭,扫洒应对,待人接物,如何做一个人。如果非要为这个问题找一个答案,我想宫崎骏动画里曾说的一句话可能更为准确:我说不出来为什么爱你,但我知道,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八届郑刚阳:潜移默化,沁人心脾。

和君章钊:文化是在生活里的,活生生的,可触摸,可感受。

八届石坚:小时候看过成语词典的动漫电影,也看过孙子兵法改编的电视,这是传统文化推广普及的最好形式!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可汗学院的做法,围绕国学精粹制作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通过网络推送。

7、组织架构
(1)逐步建立组织架构、各项制度。今后会设置理事会,吸纳积极热情,有一定思想底蕴和管理能力的同志加入。
(2)必要时,根据事项划分小组等。
(3)聘请导师、顾问等,对课题把关。

8、推进方式
(1)前期,先以方案策划、研究为主,落地操作为辅。若策划、落地齐头并进,势必牵扯不少的人力、物力。比方“和君国学”公号,对于公号的定位、栏目、风格、推送频率、稿件来源的策划,是优先要做的工作。实际的执行、操作,需要观待以后的时间。
先策划,后操作。
当然,有些事项或项目,其性质决定了一定要落实推进了才有意义,比方国学书目的推荐,如果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或列出一个事项,就显得太单薄。
(2)为集中力量,优先采用的工作方式:
每一个事项或项目,集中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一起完成。而不是多个事项、项目同时进行。
每提出一个事项,大家头脑风暴、放开讨论、集思广益;整理后再公布,再完善。不断修正。
(3)从一个细小的点或角度切入,由点带面;先易后难;杜绝面面俱到、全面铺开;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9、交流工具
(1)“微信+论坛+YY”的交流方式。
(2)微群:日常即时互动。
①入群改名。格式:
A、商学院学生,为“届次+全名+所在城市”。例:八届-吴伊丽-武汉
B、和君同事、友人等,为“单位简称全名+长期居住城市”。例:和君-曾西平-北京
②每晚23点停止讨论。
(3)论坛:半开放。需要深度讨论,且涉及材料较多的,在论坛进行,微信作为辅助。非课题组成员,亦可参与、发言。
(4)YY语音,用于线上会议、讲座。
(5)论坛、微群、YY等工具的日常维护,由综合小组负责。

10、常规活动:每日分享
每日分享。每天由一位成员,负责分享跟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大家互动交流,以此互相学习、启发思路。当日分享者提名下一位分享者,轮流值日。成果整理后发布在论坛。
具体规则:
(1)每天由一位同仁作为值日生,分享一点国学知识。每日早八点前,首发微群。标题注明 【每日分享】。 同时提名次日分享者。
(2)分享内容不限,与国学有关即可。比方:一本好的图书、一部纪录片、一次访谈或游学,也可以谈谈经典中对自己触动较深的一两句话。
篇幅不宜过长;角度小而精,不宜过大过宽;注重质量。以个人知识性分享为主,话题式讨论为辅。
(3)针对值日生的分享,有兴趣的同志,可根据自己方便的时间发言交流至熄灯时间。值日生无需维持讨论,仅须第二日23点前,将相关分享内容及诸位同仁精彩发言,整理后发到论坛“每日分享”主题贴。

11、公益与商业
明确公益与商业的界限,以及工作成果的产权。比方读本、策划方案、“和君国学”微信公号等,属于“和君商学”。

12、“和君国学”的生态圈
和君国学,要形成一个生态圈。即有公益的社团,又有商业的运作;覆盖不同的群体,包括和君内部的学生、同仁,外部的客户、友人。形成一个“和系”传统文化生态圈,大家彼此分享,彼此扶助,彼此合作,形成合力,最终呈现的状态,或许就是广义上的“和君国学”。

任何建议、意见等,请随时提出。大家集思广益,不断补充、完善!
请各位兄弟姐妹阅后回复!
2#
发表于 2015年6月13日 21:07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研究国学的博士生,终日沉溺在理论的系统与枝节当中,希望借力和君让国学走出苍白的理论,还原回大家鲜活的生活。目前的微信讨论,足以见众人捧柴之势,只是国学牵涉知识驳杂,可以说包含了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家反馈的节气一饮食、汉服、戏曲、书法、礼仪礼节、孝道亲情等就能看出这一点。作为组员我有一个小提议:大家各有专长、偏好,不如小组成员各自报上自己和国学有关的专长,然后相关相近的即结为一组,以小组展开具体的活动计划。拿我个人举例,我参加和君国学,目标明确,就是要做“职场国学”,形式上包括书籍出版,课程研发,线上线下授课,以及哲学沙龙等活动。我的专长是中国哲学知识理论,授课和撰文是优势,但对于职场人的生活状态了解不深,和培训公司的接洽不够紧密,希望优势互补的同志招手示意,我们一起把“职场国学”做起来。微信ID:WangHanWechat

点评

完全赞同找兴趣小组!  发表于 2015年7月1日 21:52
3#
发表于 2015年6月14日 0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慧2 于 2015年8月4日 12:01 编辑

     【深圳班-张慧】
    我是2012年由一张“圣贤教育  改变命运”的一张光碟走进国学的,越了解越热爱,越学习越欢喜,后来专门从事过一年半的国学家庭教育工作,主要的切入点是父母教育,倡导父母重视孩子的读经教育,秉承王财贵教授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读了一些经典,研读比较多的是《大学》和《老子》,这些对我的生活和工作启发和帮助非常大,包括我的思维认知和心态等方面。我发自内心的喜欢国学,立志未来有机会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益到更多的人。我很赞同楼主同志的观点,我也有意愿参与此课题的研究,只是担心在时间方面恐怕不能保证,因此,现在暂时先不下定论,作为一名国学爱好者和支持者,我先参与讨论。
     我很赞成楼上王涵同志的观点,先上报自己的相对专长,然后取长补短。比如,我现在从事移动互联网培训工作,对目前的职场人的生活状态比较了解,这一点刚好可以跟你来分享沟通,一起促进国学职场化的研究和落地。微信号:13751181369.
4#
发表于 2015年6月14日 06:39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擅长方面是心理学,我对于如何把国学和心理学打通结合非常感兴趣。
国学是心灵智慧的凝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国学落到每个人心中,我觉得非常需要心理学的参与。
这是我的兴趣点,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我的一些建议:
我觉得和君国学起步的应该有这样的思路:运用国学调适身心,聚合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结成社群。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推进:
1、聚人气。——找到小伙伴
把感兴趣的小伙伴召集起来;
2、头脑风暴。——看看我们都有哪些可能性
收集所有可能的idea,不做评判,不考虑执行,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出来。
3、我们现阶段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找到我们能做的
根据资源和现实条件的约束,从头脑风暴的idea中找到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课题,把暂时做不了的放到“将来推进”
4、把找到的可行的课题进行分解,5W1H——Do it!
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在哪里做,怎么推进,效果评估
5、成果展示、效果反馈。——PDCA循环
定期把我们的成果展示出来,收集大家的反馈和评估,继续推进到下一阶段。

目前我想到我们可以先期推进的活动:
1、组织成立我们的社群,QQ群+微信群+YY平台
2、组织经典抄写和诵读活动;
3、开展读书沙龙,分小组开展主题学习研究,并定期分享成果;
4、简单的修行方法学习,例如如何冥想打坐等。
5#
发表于 2015年6月14日 09:57 | 只看该作者
“为往圣继绝学”何其宏大的愿望,何其重大之使命!就和君国学,个人提点建议:
为往圣继绝学,这个命题相对宏大一些,应进一步细化。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组建和君国学团队,可能包括国学研究、国学普及、运营管理、宣传营销等。
    2)激发兴趣,宣传国学,让国学脱离假大空、玄之又玄的印象,让他们走进普通大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国学的实用。
    3)推行国学之学习体系。让大众得以有正确之方式学习国学
    4)升华提炼,使国学也能与时俱进。
以上这些事情,有些可以并行推进。
总之,个人认为要为往圣继绝学就不能让国学只在圈子内研究,更应该深入到普通大众中去。
6#
发表于 2015年6月14日 18:10 | 只看该作者
我本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进入了心理学领域,发现西方心理学现在正在利用中国国学的精髓进行应用,有引导人生,疗愈内心的作用。我很喜欢南怀瑾大师的作品,也很喜欢其中关于宗教的现代诠释。我认为研究国学离不开宗教,我们如何既在中正状态,又能深入研究我们国学的莫大精深是关键。

毕竟国学是抽象和宏观的,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只是方向和标杆,持续的学习和反思,讨论是必经之路。我支持此项工作,也愿意加入此群体。谢谢!

既然我们是“和君国学”,能否我们先面向我们自己的同志,集众人之力为此开拓,具体方法待头脑风暴。等我们设计出比较易用易学的模式后,对外推出。每日一句加分享是很好的提议:)

点评

我和你职业和想法一致。共勉。  发表于 2015年6月17日 23:18
7#
发表于 2015年6月15日 11:17 | 只看该作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于《礼记·大学》,在和君被引申为“修身、齐家、兴业、益天下”,是在接触和君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文化精神之一。一年多来,感同身受,在这个人生修炼的逻辑顺序中,每一步的达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修身”乃第一位。国学的了解和学习,是对“修身”过程最好的一个指引和参考。尤其是在个人修身、齐家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一些国学文化的皮毛之后,对它给予人精神和心灵上的成长的力量感叹不已。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大都不信奉宗教(尤其是指汉民族),中国人没有信仰,所以社会才更容易充斥着各种阴暗和抱怨。但实际上我们的国学艺术却是博大精深的,只是没有大范围的传播开来而已。它不同于人们对宗教的盲目信奉,而是更类似于一种对人性解读的科学理解和工具方法,来指引人们在精神和心灵上使自己更充满力量。

论实际的“国学”理论,自己没有进行过科班的深入研究,只是粗浅的通过日常的一些接触,如百家讲坛、偶尔了解下易经、各儒家学说等等,知道大致包含哪些内容和方向,也在逐步了解的基础上慢慢的实践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觉得已经很有收获!因本人有意愿2年后前往美国继续深造进修,平日接触的外国朋友也比较多,有意愿将国学文化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国国学的精神和力量如西方的基督教一般普度万生,所以更倾向于加入全球化的小组。不过当下,还是需要先跟各位同志一起,先确定好针对“和君国学”的具体研究方向和体系结构,形成一套完整的和君系国学理论体系之后,才好更多的向外推广和宣传。

综上,加入课题研究小组,一方面能让自己在国学这个领域中积累更多的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期待与大家一起努力将国学文化通过科学的方式传播开来。平日因各种事务繁忙,时间不多,但依旧期望能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盼有机会与坤学学长和其他有志之士和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讨学习。
8#
发表于 2015年6月15日 13: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 适合不同阅读人群的国学选本
2 适合不同人群的线上课程
3 适合不同人群的线下课程,包含游学
4 适用于网络的国学交流园地
5 适应于线下的国学沙龙

点评

精炼!  发表于 2015年7月1日 21:50
9#
发表于 2015年6月15日 14:35 | 只看该作者
如蕤 发表于 2015年6月15日 13:14
1 适合不同阅读人群的国学选本
2 适合不同人群的线上课程
3 适合不同人群的线下课程,包含游学

同意先划分受众人群,再设计不同的对应体系结构。
10#
发表于 2015年6月15日 1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鹏4 于 2015年7月30日 10:51 编辑

先引楼主此必读贴的主题讨论:
对于国学学习体系应包含的方面,我们将另作专题讨论;请大家先就团队建设、定位、受众、精神气质、推进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
我的简单思考与回复:
1.基本定位:认识国学,认知自我,继往圣之学;和君国学,一个让你心灵止于至善的地方。
2.目标受众:与和君商学的的受众基本重合,且可通过单独平台影响学习国学的人。
3.精神气质:  平和,活泼,深入,实用。
4.推进方式:和君国学这个公号平台的策划与设计,需要全面深入讨论;内部清晰,由点带面,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5.团队建设:精神统一,分组分项,分头进行。呵呵。
另外,现时觉得国学推广,得需要一个精神领袖。
谢谢。


转郭师兄:“和君国学”课题之说明(一)

“和君国学”是什么样的?这应该是在和系人共同勾画、描绘、践行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状态。
末学不才,先抛砖引玉,提出个人的一点思路。大家不要受此束缚,请放开讨论,提出宝贵建议,修正完善。我们一起描绘“和君国学”的恢宏画卷,共同建造“和君国学”的雄伟大厦。
对于国学学习体系应包含的方面,我们将另作专题讨论。请大家先就团队建设、定位、受众、精神气质、推进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我们的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推进。
请大家下周六23点前,留言回复。谢谢!

1、使命、团队
(1)正心、诚意。对传统文化的光大,有一种使命感。国学可以和商业结合,也可用商业的手段推广国学,这其中有公益与商业的平衡、义与利的把握。希望我们不负初心。
(2)同时,希望大家珍惜缘分,同心同愿,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努力。
(3)团队建设上,每一位同志,也要努力营造、维护和谐、儒雅、高效、民主的团队氛围。

2、成员职责
课题组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组织者和执行者,必要时需要借脑。

3、国学学习体系
并非只设计出一门门的课,然后放到线上系统。这个“体系”,一定是综合的、多面的。
(1)关于体系包含的部分内容,至少包括:课程、读本、产品形态、师资、义工队伍、学习方式、活动体系、传播体系、全球化。我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2)即有线上,也有线下。即便是课程,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针对不同年龄的(和君宝宝、成人)、针对不同职业的(学生、白领、企业家、公务员)等。
希望大家打开思路!
注:关于体系包括的内容,再专门讨论。

4、定位
“为往圣继绝学”的现代普及版和惠泽众生版。让国学走进商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

5、目标受众
高校师生、企业管理人员、商务人员、金融从业人员、互联网从业人员、科研人员、知识分子、公务员。

6、精神气质
“和君国学”,应具有以下精神气质——
(1)平实落地,规避神秘玄幻
大众根基不一,神秘、玄幻的东西或有道理,但很容易哗众取宠,从而很诱导人们走入歧途。并且,高深的东西,也需要基础的东西做根基。基础的东西,往往就是平实、普通的,甚至是人们视而不见、日用不知的常识。
在平时讨论中,也不要谈玄论道,谈论过高之理。请大家注意。
(2)通俗易懂,规避艰深晦涩
通俗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生命力,也不是没有影响力。单田芳的评书,老少咸宜,通俗易懂,有井水的地方,就有单田芳。他的评书,又影响了多少人的价值观呢!
(3)简单明快,规避繁琐古奥
简单明快,则易于大众吸收掌握。尤其在现在这样快节奏、快餐化的社会中,简单明快更切合这个时代人们的根基。
(4)生动活泼,规避古板老旧
我们的选题、工作过程、工作成果、传播方式和手段,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生动活泼,才能吸引大众,进而为大众接受。
比方,新华字典本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现在却有人计划将其拍摄成电影。
在现代,国学的传播,也要和互联网结合,利用新兴的技术。这也是传播方式上的生动活泼。
(5)切合日用,规避曲高和寡
国学,也在风俗中,传统中,日用中,老祖母的故事中......它们的生命力,比纯粹的学术更强,更深入人心。它们是传统文化依存的土壤,也是文化复兴的基础,因为传统文化虽然衰微,但她还在,她就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中。
(6)静水流深,规避浅尝辄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静水流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学术化的国学,自有其价值。作为课题小组,我们的重点精力,不放在学理的讨论上;课题的成果,也不是推出一系列学术性著作。
但是,学理将作为我们的暗线。没有一定的学理思辨,也是无法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

7、组织架构
(1)逐步建立组织架构、各项制度。今后会设置理事会,吸纳积极热情,有一定思想底蕴和管理能力的同志加入。
(2)必要时,根据事项划分小组等。
(3)聘请导师、顾问等,对课题把关。

8、推进方式
(1)前期,先以方案策划、研究为主,落地操作为辅。若策划、落地齐头并进,势必牵扯不少的人力、物力。比方“和君国学”公号,对于公号的定位、栏目、风格、推送频率、稿件来源的策划,是优先要做的工作。实际的执行、操作,需要观待以后的时间。
先策划,后操作。
当然,有些事项或项目,其性质决定了一定要落实推进了才有意义,比方国学书目的推荐,如果只是提出一个思路或列出一个事项,就显得太单薄。
(2)为集中力量,优先采用的工作方式:
每一个事项或项目,集中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一起完成。而不是多个事项、项目同时进行。
每提出一个事项,大家头脑风暴、放开讨论、集思广益;整理后再公布,再完善。不断修正。
(3)从一个细小的点或角度切入,由点带面;先易后难;杜绝面面俱到、全面铺开;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9、交流工具
(1)“微信+论坛+YY”的交流方式。
(2)微群:日常即时互动。

10、常规活动:每日分享
每日分享。每天由一位成员,负责分享跟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大家互动交流,以此互相学习、启发思路。当日分享者提名下一位分享者,轮流值日。成果整理后发布在论坛。
具体规则:
(1)每天由一位同仁作为值日生,分享一点国学知识。每日早八点前,首发微群。标题注明 【每日分享】。 同时提名次日分享者。
(2)分享内容不限,与国学有关即可。比方:一本好的图书、一部纪录片、一次访谈或游学,也可以谈谈经典中对自己触动较深的一两句话。
篇幅不宜过长;角度小而精,不宜过大过宽;注重质量。以个人知识性分享为主,话题式讨论为辅。
(3)针对值日生的分享,有兴趣的同志,可根据自己方便的时间发言交流至熄灯时间。值日生无需维持讨论,仅须第二日23点前,将相关分享内容及诸位同仁精彩发言,整理后发到论坛“每日分享”主题贴。

11、公益与商业
明确公益与商业的界限,以及工作成果的产权。比方读本、策划方案、“和君国学”微信公号等,属于“和君商学”。

12、“和君国学”的生态圈
和君国学,要形成一个生态圈。即有公益的社团,又有商业的运作;覆盖不同的群体,包括和君内部的学生、同仁,外部的客户、友人。形成一个“和系”传统文化生态圈,大家彼此分享,彼此扶助,彼此合作,形成合力,最终呈现的状态,或许就是广义上的“和君国学”。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和君咨询 | 和君商学院 ( 京ICP备06033816号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6:14 , Processed in 0.1297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